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漳州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坏死
  • 3篇骨头
  • 3篇股骨
  • 3篇股骨头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性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期股
  • 2篇缺血性坏死
  • 2篇介入
  • 2篇股骨头缺血
  • 2篇股骨头缺血性
  • 2篇股骨头缺血性...
  • 1篇导管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脉灌注

机构

  • 4篇漳州市中医院

作者

  • 4篇刘洋
  • 1篇徐建成
  • 1篇陈定家
  • 1篇郑亚明
  • 1篇陈碧香

传媒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导管动脉灌注术治疗ARCOⅢA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灌注术治疗ARCOⅢA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TAI组和对照组分别32髋和36髋,前者使用微导管"嵌入"靶血管灌注治疗,后者除了止痛药外未使用其他医疗措施,随访6~60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AI组在随访的6月、12月、36月、60月中分别有0髋、2髋(6.2%)、9髋(28.1%)、12髋(37.5%)因无效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他20髋临床症状改善,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对照组在随访的6月、12月、36月、60月中分别有1髋(2.8%)、3髋(8.3%)、26髋(72.2%)、36髋(100%)因无效行髋关节置换术。结论 TAI治疗ARCOⅢA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微创、安全、有效,有助于保留股骨头,延缓关节置换时间或最终避免假体置换,值得临床推广。
林俊东徐建成刘洋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动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旋股外侧动脉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伴旋股外侧动脉(LCFA)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9月在漳州市中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22例ANFH伴LCFA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先行超选择栓塞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LCFA,尔后对股骨头滋养动脉旋股内侧动脉、LCFA及闭孔动脉的主干和主要分支行超选择经导管动脉灌注(TAI)治疗,7~14 d后再次行TAI。比较手术前后股骨头滋养动脉DSA表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多层螺旋CT(MSCT)影像上股骨头骨质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动静脉畸形瘘口均成功封堵,TAI顺利完成,技术成功率为100%。血管造影显示术后LCFA动静脉畸形消失,股骨头滋养动脉明显增多,侧支循环形成。发生异位栓塞8例,均未产生严重后果。随访3~24个月,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第1次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显示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周围骨质增生、边缘硬化及囊变缩小。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ANFH伴LCFA动静脉畸形微创、安全有效,有助于保留股骨头。
林俊东陈碧香郑亚明陈定家刘洋
关键词:旋股外侧动脉动静脉畸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2020年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腹内EGIST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9例EGIST中,高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3例,均为单发,其中肝脏转移1例,1例腹膜及肠系膜种植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少量腹腔积液。1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周围,2例位于肠系膜根部,2例位于左下腹小肠系膜周围,1例发生于大网膜,1例位于盆腔右侧,2例位于腹膜后间隙。肿块最大径11~36 cm不等,平均(15±4)cm。椭圆形2例;分叶状、不规则7例,边缘均清晰。9例密度不均,内可见程度不等的坏死、囊变区,其中3例伴有钙化,1例伴有出血。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增强幅度为22~32 Hu,静脉期增强幅度为27~43 Hu,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肿块内均未见液气面。5例肿块实质见迂曲条状、簇状的肿瘤血管,经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可见肿瘤血管来源。结论腹内E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有助于判断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为病变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但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刘洋林俊东
关键词:腹部胃肠道外间质瘤
MRI 4种不同序列对ARCO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MRI T_(1)WI、T_(2)WI、PDW及PDW-SPAIR序列对ARCO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32例一侧临床确诊的ANFH患者行MRI检查,发现对侧为ARCOⅠ期ANFH,2周内再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T_(1)WI、T_(2)WI、PDW及PDW-SPAIR序列对ARCOⅠ期ANFH的诊断价值。结果:ARCOⅠ期ANFH在MRI平扫上表现为股骨头区异常信号、骨髓水肿、髋关节积液。PDW-SPAIR序列对股骨头信号异常、骨髓水肿、关节积液的检出均高于T_(1)WI序列、T_(2)WI和PDW序列。DSA发现30例患者滋养动脉异常改变,确诊为ANFH,2例因股骨头滋养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而排除了ANFH。T_(1)WI序列诊断符合率50.00%、灵敏度46.67%、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1.11%;T_(2)WI序列上述各值分别为75.00%、73.33%、100%、100%、20.00%;PDW序列各值分别为78.13%、76.67%、100%、100%、22.22%;PDW-SPAIR序列各值分别为90.63%、96.43%、50%、93.10%、66.67%。诊断效能之间统计学分析表明T_(1)WI序列与T_(2)WI、PDW以及PDW-SPAIR序列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WI、PDW序列与PDW-SPAIR序列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WI、PDW序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_(2)WI、PDW及PDW-SPAIR序列均可用来检出ARCOⅠ期ANFH,PDW-SPAIR序列是最佳序列,从而有效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在一侧确诊ANFH时,对侧尽量考虑做DSA检查,为可能介入治疗创造条件。
刘洋林俊东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