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作品数:32 被引量:145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上海市闵行区社区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对首诊测压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用于首诊测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测压数据,按照血压来源将其分为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并同步入首诊测压组、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未同步入首诊测压组、年内有但当日无标准化测压组、常规测量血压组,分析不同组别血压末位数值分布均衡性和血压升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并同步入首诊测压组血压末位数值频率范围为8.9%~11.3%,血压升高检出率为21.9%;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但未同步入首诊测压组、年内有但当日无标准化测压组、常规测量血压组均对血压测量数值存在末位“0”偏好,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并同步入首诊测压组血压升高检出率高于其他3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不同血压测量模式均为血压升高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可以提高首诊测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梁彤彤 李俊 宣国 张金玲 许慧琳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血压测量 高血压 上海市两区社区医生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管理服务意愿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两区社区医生提供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管理服务的意愿,为提高社区医生积极性、推进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7-9月,对上海市两区社区医生开展结构式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社区医生提供各类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管理服务的意愿水平;于2022年7-10月,对社区医生、社区防保科人员、疾控中心慢病科人员开展访谈,定性分析社区医生提供各项高血压并发症管理服务的意愿情况。结果:调查对象对于提供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各项管理服务的意愿水平中等,平均分均低于4分,调查对象对于提供高血压并发症风险评估服务的意愿最低,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意愿最高,平均分分别为3.64、3.98分。访谈结果显示,社区医生对提供社区高血压并发症管理服务的意愿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意愿仍处于中等水平,医生对各项服务的提供意愿受政策要求、考核指标、个人认知及专业技术水平、患者配合程度等因素影响。结论:上海市两区社区医生提供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管理服务的意愿水平中等,不同服务项目之间提供意愿存在差距。应提高社区医生对管理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的重视程度,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从组织保障和患者配合的角度共同提高社区医生积极性。 陈凯悦 王佳韵 李宇骏 张一英 于宏杰 李俊 李程跃关键词:高血压管理 社区医生 高风险人群 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3年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为制定肿瘤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2013年闵行区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计算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截缩率、累积率以及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PC)、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年度变化贡献率。结果 2002—2013年闵行区恶性肿瘤发病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世界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胃癌、肝癌和肺癌的世界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闵行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上升较为明显,需引起重视;胃癌和肝癌下降较为明显,说明暴露因素得到一定控制。 张芬 李俊 周洁 李为希 方红 许慧琳 严玉洁关键词:恶性肿瘤 发病率 发病趋势 血清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血清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同时被纳入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样本库和糖尿病管理系统的2型糖尿病患者310例,根据眼底检查分为DR组(n=105例)和正常眼底(non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n=205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史和检验信息,并检测各组血清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NDR组比较,DR组的25(OH)D水平降低(t=3.465,P<0.001),25(OH)D缺乏率增高(χ~2=5.313,P=0.021),但是25(OH)D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P=0.32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一系列变量(基本特征、疾病史、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和尿酸)后,25(OH)D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DR呈负相关(OR=0.954,95%CI:0.926~0.983,P=0.002),25(OH)D缺乏的T2DM患者DR发病风险是25(OH)D不缺乏者的2.17倍(OR=2.171,95%CI:1.047~4.500,P=0.037)。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25(OH)D缺乏可能与T2DM患者DR的发生有关。 李俊 严玉洁 姚保栋 王伟杰 张颖华 方红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维生素D 2016—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初筛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糖尿病筛查结果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分析影响高危人群血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为改善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8年在上海市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动员辖区内年龄≥35岁的常住居民参与糖尿病风险评估,填写《上海市社区居民糖尿病风险评估表》,评估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对象集中参与现场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糖尿病危险因素、血糖检测结果等信息。采用频数、百分数、均数及标准差描述人口学基本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高危人群血糖筛查结果;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危人群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6—2018年在14 687名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共检出糖尿病前期2 759人、糖尿病2 372人,检出率分别为18.8%和16.2%。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检出率均增加(P<0.05),且男性、未婚/离婚/丧偶人群、大专以下学历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检出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糖调节受损史、一级亲属2型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重/肥胖是居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检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同时静坐生活方式也是糖尿病检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闵行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检出率较高,应继续在高危人群特别是重点高危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工作,以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奥宇宏 张天成 张芬 程颖玲 李俊关键词:高危人群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结直肠癌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筛选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为筛查人群风险分层与优化筛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筛查成本效果。[方法] 2012年上海市闵行区163 240名50~80岁社区居民参加结直肠癌筛查。初筛采用调查表、粪便隐血试验(FOBT)和肛门指检,阳性者进一步做结肠镜和病理检查,诊断有无结直肠癌,同肿瘤登记链接补充筛查后2年内结直肠癌诊断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变量,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用于建立和验证ANN模型。采用灵敏度、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评价模型。[结果] 163 240名研究对象中新确诊结直肠癌病例36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年龄、性别、便秘、里急后重、血便、进行性消瘦与FOBT阳性7个变量作为ANN输入变量,其中,血便(20.8%)、年龄(18.1%)和FOBT阳性(17.1%)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最大。训练集和验证集灵敏度分别为65.93%(95%CI:58.78%~72.43%)、60.22%(95%CI:52.95%~67.07%),特异性分别为62.07%(95%CI:61.74%~62.40%)、61.92%(95%CI:61.59%~62.26%),AUC分别为0.68(95%CI:0.64~0.72)、0.67(95%CI:0.63~0.70),验证集符合率为61.92%(95%CI:61.59%~62.26%),模型内部验证效果较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结直肠癌ANN预测模型总体区分度较好、诊断价值较高,但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外部验证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吴维妙 徐东丽 李小强 李为希 李俊 张芬 许慧琳 徐望红 姚保栋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人工神经网络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检测对5552名社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研究 被引量:41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检测对社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效果,分析不同胃部疾病的血清学指标特点。[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社区招募40岁以上具有胃癌家族史或高危疾病史的胃癌高危人群参与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PGⅠ、PGⅡ、G-17、Hp-IgG抗体,任意两项及以上指标阳性或PG、G-17单独阳性为筛查阳性,建议胃镜检查、随访并追踪其结果,由区内二、三级医院临床专家集中评定胃癌前期和胃癌。[结果]共招募5552名居民参与血清学筛查,随访追踪659例筛查阳性居民的胃镜结果,发现胃癌前病变176例,包括息肉48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术后残胃80例,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化38例;胃癌10例,早期5例,进展期5例,胃癌检出率0.18%,早期率50%。其他胃病组、胃癌前期组和胃癌组的PGⅠ水平和PGⅠ/Ⅱ比值(PGR)呈依次递减趋势(χ2=45.704,P<0.001;χ2=17.746,P<0.001);与非萎缩胃炎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和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化组的PGR降低(Z=-2.514,P=0.012;Z=-2.094,P=0.036);息肉组的PGⅠ水平降低(Z=-2.032,P=0.042),G-17水平升高(Z=-2.294,P=0.02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PGⅠ、PGⅡ、G-17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残胃组的PGⅠ、PGⅡ、G-17水平和PGR均降低(Z=-8.241,P<0.001;Z=-2.767,P=0.006;Z=-4.208,P<0.001;Z=-4.394,P<0.001);胃癌组PGⅠ水平和PGR明显降低(Z=-1.996,P=0.046;Z=-2.500,P=0.012);各组间Hp-IgG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胃部疾病患者的血清PG、G-17特点不同,PGⅠ和PGR降低有助于发现胃癌前期和胃癌患者;血清学筛查是社区人群肿瘤早发现工作的探索和创新,但仍需进一步评估不同血清学指标的筛查价值。 李俊 姚保栋 李为希 张芬 周洁 徐东丽关键词: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抗体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闵行区视觉健康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5年 目的: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闵行区视觉健康管理模式。方法:介绍闵行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视觉健康管理模式;分析对比传统视觉健康管理模式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视觉健康管理模式下,社区视觉健康筛查情况,眼病发现、需转诊、复诊情况等;工作人员配置、眼科门诊接诊情况、居民眼病知识率和视觉健康服务满意情况等。结果:传统视觉健康管理模式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式主要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发现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54.03,P<0.01),需转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07,P<0.01)。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管理模式与传统视觉健康管理模式的居民在青光眼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传统视觉健康管理模式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式居民对视觉健康服务中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Z=-2.18,P<0.05)。结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视觉健康管理模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主要眼病发现率高于传统模式,需转诊率降低,居民对青光眼的知晓率提升,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上的居民满意度较高。基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视觉健康筛查与管理模式值得本区其他社区的推广和应用。 徐晔倩 黄毅 张元婷 衣雪 孟碧云 王伟杰 李俊 毕辰辰基于上海市社区人群低剂量CT筛查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上海市社区人群低剂量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肺癌筛查项目数据,构建肺癌风险预测模型,为我国LDCT筛查高危人群的界定及后续追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参与上海市闵行区肺癌LDCT筛查的合格人群24530人,收集LDCT筛查信息、肺癌风险评估问卷信息、肺癌发病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共构建了两套风险预测模型:基本模型(n=24530)纳入性别、筛查年龄、吸烟史、家族史、是否检出结节;LDCT筛查模型(n=3649)纳入吸烟史、家族史、筛查是否阳性、结节性质、结节大小。将人群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利用十倍交叉验证方法进行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24530名研究对象的结节检出率为17.5%,LDCT筛查阳性率为12.0%,中位结节大小6.0 mm(P25,P75:4.0,10.0 mm)。在中位随访9.8年(P25,P75:8.4,11.4年)期间,共发现新发肺癌病例503例(男性342例,女性161例)。训练集中,基本模型预测1、3、5年肺癌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83、0.800和0.828,LDCT筛查模型的AUC分别为0.826、0.803和0.804,模型区分能力均较好。基本模型和LDCT筛查模型的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均良好。十倍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基本模型的平均AUC为0.783,标准误为0.012;LDCT筛查模型的平均AUC为0.796,标准误为0.017;模型预测效果均稳定。[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基于社区人群LDCT筛查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其在判别能力和预测准确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有助于肺癌LDCT筛查高危个体的识别及筛查后健康管理。 李俊 李为希 程颖玲 蒋炳鑫 滕姣玥 徐望红 许慧琳关键词:低剂量 CT 肺肿瘤 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了解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对象进行肺癌筛査的特点。[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36924名肺癌高危人群于2014-2016年间进行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査,根据筛查结果,分别按性别、年龄段进行分组,比较肺癌检出率、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结果]低剂量螺旋CT筛査共检出肺癌患者273例,总检出率为0.74%,其中男性143例,女性130例;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及未分型分别为166例、4例、9例及94例,0~1期、2~3期及4期和未分期分别为118例、22例、13例及120例。肺癌总检出率、腺癌构成比、腺癌检出率女性均高于男性。男性肺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肺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到70-79岁年龄段出现小幅下降,后又呈上升趋势。[结论]采用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并提高肺癌检出率,应在该人群中积极开展。 李为希 周洁 张芬 郑盛邦 李俊 姚保栋 徐东丽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 肺癌 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