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远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常规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创建武夷特色体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想
- 2009年
- 体育校本课程属高校校本课程体系,是我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武夷山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健康第一"为中心,以弘扬武夷文化为主导,以"终身体育"链接为目标,建立突出武夷特色体育校本课程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推动武夷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手段。
- 高志远
- 关键词:体育校本课程
- 武夷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运用测量、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武夷学院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武夷学院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不够和运动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成因。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观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综合影响。认为体育锻炼只是影响学生健康问题的一个方面,提出短期对策与长期战略性综合应对策略相结合,构建学校层面全方位参与的工作体系,是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 高志远
- 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育教学改革
- 地方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运动改善研究——以武夷学院教师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教师年度体检报告作为基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武夷学院教师代谢综合征确诊(IDF定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讲师职称以上教师的代谢综合征确诊患者比率为16.6%(X2=15.2,P<0.01),表现为确诊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递增的特征。研究认为"健身走"、"慢跑步"作为主要运动锻炼方式,对代谢综合征具有预防与改善作用(X2=7.14,P<0.01),但存在需提升运动量问题。建议:体检是高校教师了解个人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重要渠道。由于教师对体检结论重视不够,导致错过运动预防、改善或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利时机。应在教师中进行健康教育和慢性运动处方相关知识的辅导,培养坚持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
- 高志远史金平
- 关键词:健康体检代谢综合征锻炼坚持
- 略论武夷学院公共体育发展问题被引量:1
- 2009年
- 新升本科院校公共体育学科定位,是学校升本跨越、实现转型总体定位中的子系统。其实质是学校总体转型与定位的学科支撑。架构"立足武夷山世界遗产地域优势,建立突出武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为核心,确立批判性思维与人才全面培养及应用型和区域服务为鲜明特色的武夷学院公共体育学科定位体系,是学院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本身就是学院的改革实践,是对学院未来的谋划,体现着管理者与学院总体的高超智慧,对今后学院体育工作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
- 高志远
- 关键词:体育学科
- 锻炼身体与健康之距离
- 2007年
- 随着现代人对健康与长寿愿望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更多的人选择了锻炼身体的形式。锻炼身体不能必然带来健康,只是获得健康的一种手段,也是健康生活的一个方面。拥有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状态,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社会适应能力。锻炼身体给人带来的是良好的身体状况,是较佳体适能,是一种获得健康的物质基础。只有在适量运动的同时合理安排膳食,消除生活的陋习,学会自我完善,才能真正获取健康真谛并始终保持与健康的最佳距离。
- 高志远
- 关键词:健康锻炼身体
- 大学体育私益性研究
- 2010年
- 运动究其本质,应该是人类个体自身的事情,私益性完全占主导。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完善,私人成本对教育介入比例增加,私益性凸现并备受关注。面对市场经济的强势,大学体育领域中传统利益格局被打破,一种新型社会关系在大学校园中悄然形成,已经影响到未来大学体育的发展。从市场经济视角探析私益性实现对大学体育的重要性,认为充分满足大学生私益应该成为大学体育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 高志远
- 关键词:大学体育私益性市场经济终身体育
-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武夷学院学生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武夷学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家庭经济收入、体育场地器材和体育消费观念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具有影响力。分析认为,观赏性、参与性体育消费是未来消费社会的主流,建议高校应积极更新体育消费观念,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改革,推行大学体育有偿服务,丰富大学体育内容,保障高校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 高志远
- 关键词:体育消费消费社会大学体育有偿服务
- 地方性本科高校技术教育常态化取向
- 2012年
- 社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劳动力智能升级和技术教育层次高移。在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下,地方性本科高校落实应用型目标定位必须坚持二个面向:一是面向职场规范人才规格要求:"坚实"掌握理论的知识;突出生产一线实践能力结构;强调内化职业素质。二是面向本科技术教育:提炼和转化专业理论知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高志远
- 关键词:本科技术教育
-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从学会体育欣赏开始被引量:1
- 2008年
-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体育比赛欣赏能力,是保证大学生走入社会能够主动选择以体育的方式作为今后休闲生活主要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避免大学生今后完全脱离体育的有效途径。
- 高志远
- 关键词:体育欣赏终身体育
-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现状调查被引量:17
- 2013年
- 以《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测试》(CCTDI2000)作为测量工具,2011年对武夷学院489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对职业的个性化认知现状。结果显示,批判性思维倾向总分平均为235.54±15.68分,94.68%的学生的思维倾向属于矛盾范围。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处于派瑞理论第二阶段的多元论迷茫状态。个性认知特质中:思想开放、求真为正性特征;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与成熟度属于意义不明确;批判性思维自信和好奇心为负性特征。结论: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不明确,对应用型职业的个性化认知不够。建议:在注重学生应用能力训练的同时,应重视批判性思维个性化认知与情感倾向培养。
- 高志远
-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批判性思维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