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峰 作品数:5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4年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54例AP并发胰腺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随机选取133例AP未并发胰腺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AP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并发低氧血症、禁食时间>15 d、胃肠功能障碍时间>2 d、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6 d均为AP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χ^(2)=9.722,P=0.285);按照诊断概率Logit(P)绘制AP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Logit(P)>0.234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3,95%CI为0.764~0.882,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71.43%。结论AP患者并发胰腺感染与并发低氧血症、禁食时间、胃肠功能障碍时间、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有关,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较高。 孟令凯 潘立峰 李大勇 王宁 徐敏 王桂明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胰腺感染 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伴2型糖尿病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袖状胃切除术(SG)对肥胖伴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5只)、单纯肥胖组(B组,n=15只)、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C组,n=15只)及袖状胃切除术组(D组,n=15只),分别进行相应造模及干预8周。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曲线下面积(AUC)、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酶(AMY)水平及胰腺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蛋白表达等实验数据均采用(χ±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LSD检验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仅D组术后3只大鼠死亡,其余均建模成功。术前,B、C、D组大鼠体重较A组明显升高(P<0.05),C、D组FBG水平及OGTT_(AUC)值明显高于A、B组(P<0.05);术后2~8周,B组大鼠体重高于A组(P<0.05),D组体重及FBG水平低于C组(P<0.05);术后8周时,D组大鼠OGTT AUC值及HOME-IR指数明显低于C组(P<0.05)。D组TG水平及CRP、IL-6、AMY水平明显低于C组(均P<0.05)。相比A组,B、C组大鼠胰岛细胞形态不规则且排列紊乱,细胞边界模糊不清,胰岛间质中有空泡出现,可见炎症浸润就脂质沉积出现,C组病理改变较B组加重;D组大鼠上述病理改变较C组减轻。D组大鼠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SG手术能够降低肥胖伴T2DM模型大鼠的体重及血糖水平,改善糖脂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减轻胰腺损伤,可能与抑制GRP78/Caspase-12通路活化相关。 孟令凯 李大勇 王宁 王桂明 张炳南 李若彤 潘立峰关键词:袖状胃切除术 肥胖 2型糖尿病 胰腺损伤 腹腔镜和开腹修补术对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PCT及细胞免疫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手术的效果,及手术前后降钙素原(PCT)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44例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行修补手术患者,其中腹腔镜组20例,开腹组24例,分别于术前0.5 h和术后24 h、48 h、第7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胶体免疫结合法测定PCT,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观察2组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0.5 h CD3+、CD4+、CD8+水平和NK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48 h腹腔镜组PCT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CD3+、CD4+、CD8+、NK细胞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2组CD3+、CD4+、CD8+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除CD8+外,开腹组均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腹腔镜组CD3+、CD4+、CD8+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患者CD3+术后第7天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24 h 2组NK细胞较术前降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腹腔镜组NK细胞恢复至术前水平,开腹组NK细胞与术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手术对老年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在免疫功能保护上具有优势。 王庚壮 赵志荣 潘立峰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 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miR-204、miR-182水平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微小RNA-204(miR-204)、微小RNA-182(miR-182)水平与应激性溃疡出血(SUB)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237例(观察组),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UB分为SUB组(12例)和非SUB组(225例),同期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SUB组和非SUB组患者临床资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miR-204、miR-18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SUB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法分析直肠癌术后发生SUB患者血清miR-204与miR-18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miR-204、miR-182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SUB组血清miR-204、miR-182水平低于非SUB组(P均<0.05)。血清miR-204、miR-182水平与直肠癌SUB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均<0.05)。SUB组和非SUB组年龄、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比例、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低水平miR-204、低水平miR-182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SUB的独立危险因素。SUB组血清miR-204与miR-182水平呈正相关(r=0.471,P<0.05)。结论发生SUB的直肠癌患者血清miR-204、miR-182水平低于未发生SUB者,血清低水平miR-204、miR-182可能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SUB有关。 徐敏 王义增 潘立峰 康伟明关键词:直肠癌 应激性溃疡出血 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以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2012年6月—2015年6月救治的65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成功组(608例)与死亡组(43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与本次外伤相关的原发疾病、损伤程度评分法(ISS)评分、创伤数量、受伤至就诊时间以及受伤部位等指标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年龄≥60岁、ISS评分≥16分、创伤数量≥4处、颅脑有主要损伤以及受伤至就诊时间≥3 h比例均高于成功组(均P<0.05)。患者年龄≥60岁、受伤部位(颅脑)、ISS评分≥16分和受伤至就诊时间≥3 h为多发伤病患急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组患者致死原因以脑挫裂型颅脑创伤占比最高,达27.91%(12例),颅内血肿占20.93%(9例),创伤型血胸占11.63%(5例)。结论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急诊医生的重点关注,据此制定急救预案,以降低多发伤病患者的死亡率。 王庚壮 潘昭宇 潘立峰关键词:多处创伤 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