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佳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耐药
  • 2篇耐药分析
  • 1篇单胞菌
  • 1篇毒性
  • 1篇氧氟沙星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毒性
  • 1篇医院感染
  • 1篇隐球菌
  • 1篇隐球菌病
  • 1篇正常儿
  • 1篇正常儿童
  • 1篇沙星
  • 1篇嗜麦芽寡养单...
  • 1篇碳青霉烯
  • 1篇碳青霉烯类
  • 1篇碳青霉烯类药...

机构

  • 6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邱佳
  • 4篇童照威
  • 4篇沈斌
  • 3篇王伟洪
  • 2篇李晓峰
  • 2篇钟剑峰
  • 1篇施柏年
  • 1篇童涌

传媒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2015年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奈唑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在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5
2019年
背景结核病是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是全球第9大死因,结核性脑膜炎(TBM)是最严重的结核病之一,目前TBM的推荐治疗方案为2HRZE/10HR,但仍有约一半的TBM会导致死亡或残疾,危害严重;利奈唑胺(LZD)和左氧氟沙星(LFX)均是二线抗结核药物,抗结核作用强,同时两者均具有良好的血-脑脊液屏障渗透性。目的探讨LZD联合LFX在TBM强化期应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TBM、很可能TBM、可能TBM患者共49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抗结核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LZD和LFX。观察基线及治疗第1、2、4、8周的脑脊液(CSF)变化,包括白细胞计数、葡萄糖比值(CSF/血浆)、氯化物、蛋白定量。于治疗第8周记录死亡、神经系统后遗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第1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基线,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基线(P<0.05);试验组第2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第1周,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第1周(P<0.05);试验组第4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第2周,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第2周(P<0.05);试验组第8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第4周,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第4周(P<0.05)。治疗第8周对照组死亡2例(8.0%),神经系统后遗症4例(16.0%),总发生率为24.0%(6/25);试验组死亡1例(4.2%),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4.2%),总发生率为8.3%(2/24)。两组死亡和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P=0.27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0%(14/25)与66.7%(16/24),χ~2=0.587,P=0.444]。不良反应均在调整药物后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BM强化期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ZD联合LFX治疗,可以促进CSF指标恢复,改善疾病预后,且并�
钟剑峰沈斌邱佳童照威王伟洪
关键词:氧氟沙星药物毒性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湖州市中心医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性。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COMPACT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10株,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48株(分离率5.9%)。标本来源主要来自ICU室,其次呼吸科,大部分来自痰液标本(约占89.2%),年龄段以中老年人比率最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坐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耐药率为33.7%~58.2%;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低于30.0%。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耐药率分别为60.4%、91.7%和2.0%,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达100.0%。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与复方新诺明敏感菌株相比,耐药情况更严重,其中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显著高于复方新诺明敏感菌株(P<0.01);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与复方新诺明敏感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呈高度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尚敏感,但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现象更严重。应重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童照威李晓峰邱佳施柏年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
2007~2014年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调查与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情况与耐药性。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COMPACT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7年-2011年肺炎克雷伯菌对...
童照威邱佳沈斌李晓峰王伟洪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
文献传递
一种防过敏用防护口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过敏用防护口罩,包括挂耳部、与挂耳部连接的口罩本体,口罩本体包括依次贴合的天然纤维层、第一活性碳纤维层、第二活性碳纤维层、熔喷布纤维层、抗菌全棉层,第一活性碳纤维层、第二活性碳纤维层之间设有用于容置...
钟剑峰沈斌邱佳童涌童照威王伟洪
文献传递
28例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9月湖州及周边地区医院的28例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在入组的28例患儿中,男孩19例(67.9%),女孩9例(32.1%);年龄1~3岁7例(25.0%),3~6岁8例(28.6%),>6岁13例(46.4%)。临床症状表现以咳嗽为主,有14例(50.0%),其次为恶心呕吐8例(28.6%)、高热6例(21.4%),无症状的患者有8例(28.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形态特征分析显示,入组的28例患儿中,病灶形态为单发型13例(46.4%)、多发型8例(28.6%)、混合型2例(7.1%)、肺炎型5例(17.9%)。单发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边缘平直征(13例,100.0%)、晕轮征(11例,84.6%)、胸膜凹陷征(7例,53.8%)为主,多发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蘑菇兄弟征(6例,75.0%)、晕轮征(5例,62.5%)及边缘平直征(4例,50.0%)为主,肺炎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支气管充气征(5例,100.0%)为主。不同形态特征病灶的边缘平直征、晕轮征、蘑菇兄弟征、支气管充气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隐球菌病患儿可疑环境接触史以鸽子(10例,35.7%)、宠物或家禽(6例,21.4%)为主,其次为可疑土壤(3例,10.7%)和鸟禽类粪便(2例,7.1%)。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儿存在明显的CRP升高(20例,71.4%)和血沉异常(11例,39.3%)。25例均完成治疗,有14例接受氟康唑治疗,8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疗,3例接受两性B霉素+氟胞嘧啶+氟康唑序贯治疗,3例患者未接受治疗,仅随访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肺隐球菌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基本正常、无可疑环境接触史的儿童,但临床症状表现无明显�
沈斌邱佳
关键词:免疫功能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流行病学
PDCA循环提高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12月医院收治的25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5年9~10月共纳入患者1250例,设为实施前,未进行PDCA循环管理;2015年11~12月共纳入研究1336例,设为实施后,进行PDCA循环管理。比较实施PDCA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率。实施前后随机抽查200例次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后的洗手率。抽查管理实施前后需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灭菌物品灭菌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PDCA循环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消毒质量。
邱佳
关键词:PDCA循环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