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哮喘
  • 3篇儿童
  • 3篇儿童哮喘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脑源性神...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体感
  • 1篇污染
  • 1篇脑源性
  • 1篇脑源性神经
  • 1篇脑源性神经营...
  • 1篇脑源性神经营...
  • 1篇颗粒物

机构

  • 4篇石河子大学医...
  • 3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4篇尹晓文
  • 4篇陈波
  • 4篇冯帅
  • 2篇李芳君
  • 1篇鲁建江
  • 1篇李姗蔓
  • 1篇孙妍妍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儿童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哮喘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轻度组18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17例)及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DNF,分析BDNF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及症状缓解组的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急性发作组最高(P<0.05);治疗后处于缓解期时,BDNF水平较发作期明显降低(P<0.05)。发作期哮喘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其血清BDNF水平不同:轻度组最低、重度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可能在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冯帅陈波尹晓文李芳君
关键词: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哮喘儿童
室内颗粒物污染对儿童哮喘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室内大气PM_(10)、PM_(2.5)、PM1污染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采用1∶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于2015年10月—2016年5月对石河子市80名哮喘儿童和80名健康对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与室内颗粒物浓度检测,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合计160名儿童的室内PM_(10)、PM_(2.5)、PM1浓度范围分别为26.57~507.30、12.66~159.00、4.53~77.08μg/m^3,其中PM_(10)超标率为61.9%,PM_(2.5)超标率为6.9%。病例组室内空气中的PM_(10)、PM_(2.5)、PM1浓度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有过敏史(OR=5.171)、有环境烟草烟雾(ETS)暴露(OR=2.429)、PM_(2.5)浓度高于中位数(OR=3.459)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OR=0.454)是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有过敏史、ETS暴露和PM_(2.5)暴露可能增加儿童哮喘风险,同时应提倡母乳喂养,以保护儿童呼吸系统健康。
孙妍妍鲁建江尹晓文陈波李姗蔓冯帅
关键词:儿童哮喘病例对照颗粒物污染
肥胖对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喘息婴幼儿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肥胖对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喘息婴幼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API阳性的喘息婴幼儿208例,按Kaup指数分为肥胖组(93例)和非肥胖组(115例)。在急性喘息发作期给予综合治疗,缓解期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布地奈德混悬液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根据临床控制情况调整ICS治疗用量,共治疗6个月。治疗后2周随访1次,之后每月随访1次。结果治疗后2周、1个月肥胖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35.5%及75.3%,低于非肥胖组的53.0%和87.8%(P<0.05)。肥胖组患儿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喘息发生率及6个月内因喘息引起的急诊就诊率和住院率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肥胖可抑制API阳性喘息婴幼儿对ICS治疗的反应。
陈波冯帅尹晓文
关键词:肥胖喘息婴幼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为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哮喘发作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组儿童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比较其感染MP-Ig M的阳性率,并分析哮喘患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18例哮喘发作患儿中,由呼吸道感染因素、过敏因素、运动因素、其他因素诱发的分别为89例(75.4%)、14例(11.9%)、9例(7.6%)、6例(5.1%);呼吸道感染因素诱发中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MP感染诱发的分别为26例(29.3%)、19例(21.3%)、44例(49.4%);118份哮喘患儿血清学标本中,MPIg M阳性血清标本44份,阳性率为37.3%;哮喘儿童性别比较,女性患儿MP-Ig M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P=0.041);不同年龄段MP-Ig M阳性率比较,学龄前期哮喘患儿MP感染阳性率最高,为48.4%,高于婴幼儿组和学龄期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32);具有特应性体质的哮喘患儿MP-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具有特应性体质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P=0.019)。结论 MP感染是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MP感染诱发哮喘与性别、年龄及宿主的特应质体质有关。
冯帅陈波李芳君尹晓文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儿童哮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