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标
-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东营凹陷页岩油储层特征被引量:15
- 2016年
-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渐新统沙河街组第三段下亚段(E_(2-3)s^(3-x))和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E_(2-3)s^(4-s))泥页岩分布面积广、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泥页岩主要发育层状和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石英和长石。宏观观察下,泥页岩发育的裂缝主要有成岩裂缝和构造裂缝,孔隙主要为溶蚀孔、结晶孔及生物孔隙。微观观察下,主要发育的孔隙有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和溶蚀孔等,在不同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程度下孔隙发育特征差异明显。小角X射线散射能够得到样品介孔(2~50 nm)的分布特征,结合抽提实验,对比处理前后孔隙分布特征表明细介孔(2~10nm)是有效的页岩油储集空间,也是影响孔隙结构复杂化的主要贡献者。核磁共振冷孔计法(NMRC)能测量泥页岩纳米级(2~500 nm)开孔孔隙的分布特征,定量表征孔隙率,弥补其它表征方法的不足。东营凹陷地区泥页岩中广泛发育的纳米级粒间孔是页岩油主要的赋存空间。
- 孙超姚素平李晋宁刘标
- 关键词:页岩油储集空间小角X射线散射核磁共振东营凹陷
- 页岩油储层孔隙演化特征热模拟研究
- 通过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对低成熟页岩样品进行加热,得到模拟不同成熟度阶段的5个温度点页岩样品及产物,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成像观察及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表征页岩孔隙特征,探讨页岩油储层孔隙演化特征.
- 孙超姚素平李晋宁刘标
- 关键词:页岩油孔隙结构热模拟
- 东营凹陷页岩孔缝结构的三维重构
- 目前,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CT法等已被大量用于页岩的孔隙特征研究,但孔缝系统在空间的赋存状态及其相互关系仍是研究的难点(焦堃等,2014).本次研究采用同步辐射显微CT和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重建...
- 刘标姚素平孙超李晋宁
- 核磁共振冻融法表征非常规油气储层孔隙的适用性被引量:30
- 2017年
- 核磁共振冻融法是当前非常规油气储层孔隙分布研究的一个热点技术,但因这类孔隙分布与成因复杂,使得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仍不很确定,是领域研究的难点。为加深对此的认识,采用核磁共振冻融法,结合相对传统的压汞法、氮气吸附法以及核磁共振T2法,分别对页岩、煤、致密砂岩3类端元非常规储层样品进行了孔径分布特征测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核磁共振冻融法在表征非常规储层纳米孔隙分布特征方面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但样品和实验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测试精度,如制样大小、探针液体的KGibbs-Thomson(KGT)、冻融损伤以及金属矿物(黄铁矿)的含量等。因此实际分析中需根据研究对象选择合适颗粒大小的样品进行测定,需首先计算得出适合待测样品的KGT,需要探索新的探针液体,而因大多数非常规储层样品中的黄铁矿含量较低(<10%),所以测试结果仍能够比较完整定量地刻画孔隙。核磁共振冻融法对于表征非常规储层孔隙很有潜力,其适用性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探索。
- 刘标姚素平胡文瑄曹剑解德录
- 关键词:孔径分布
- 下扬子地区Capitanian海洋缺氧-硫化条件的形成与演化对瓜德鲁普晚期生物灭绝的影响
- 张柏林姚素平刘标
- 江苏下扬子区富有机质泥页岩微纳米孔隙发育特征
- 扬子板块发育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和上二叠统三套重要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其中上扬子区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取得了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突破,其它两个层系富有机质泥页岩页岩气也有重要发现,但下扬子区相同层系的页岩气勘探至今仍未能取得进展....
- 李晋宁姚素平孙超刘标
- 关键词:发育特征
- 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页岩油储层介孔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取自东营凹陷地区泥页岩样品进行了逐次抽提处理,使用小角X射线散射表征技术对处理前后样品进行介孔分布特征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正己烷溶剂抽提效果较弱,极性较强的氯仿、甲醇/丙酮/氯仿混合溶剂及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剂能够萃取出孔隙中赋存的有机质,二硫化碳/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溶剂由于极性太强对孔隙进行改造和破坏。经溶剂抽提后样品主峰位置分布在10 nm左右,最可几孔径值和中值孔径尺度分别介于6.7~14.5 nm和15.9~22.9 nm之间,细介孔体积百分比分布在9.5%~32.3%范围内。在泥页岩生烃阶段,粘土矿物为油气储存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高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的泥页岩对应的介孔分布曲线向更小孔径处集中,细介孔体积百分比与分形维数参数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可见与粘土矿物有关的孔隙比表面趋向于粗糙化,比表面积趋大,为油气的赋存提供有利的条件。自然演化样品及热模拟样品介孔分布表征揭示了泥页岩从低成熟向高成熟热演化阶段转化的过程中,细介孔体积占介孔总体积百分比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粗介孔与之相反。
- 孙超姚素平李晋宁刘标
- 关键词:页岩油小角X射线散射介孔分形维数东营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