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生祥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煤田地质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地震
  • 4篇地震灾区
  • 4篇灾区
  • 4篇震灾
  • 4篇石流
  • 4篇泥石
  • 4篇泥石流
  • 2篇地质
  • 2篇隧道
  • 2篇特大型
  • 2篇特征值
  • 2篇铁路
  • 2篇物源分析
  • 1篇地应力
  • 1篇地质单元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地质条件分析
  • 1篇调查及对策
  • 1篇断层
  • 1篇涌水

机构

  • 8篇四川省煤田地...
  • 2篇中铁二院工程...

作者

  • 8篇张生祥
  • 4篇何明阳
  • 2篇丁浩江
  • 2篇何勇
  • 1篇刘光宇
  • 1篇崔可可
  • 1篇蒲洪波
  • 1篇谢光辉
  • 1篇谢光辉

传媒

  • 4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2015年煤...
  • 1篇路基工程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地震灾区特大型泥石流基本特征值计算与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泥石流特征值是泥石流防治工程的主要设计依据,其取值直接关系到防治方案确定、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安全可靠性等。本文在以北川某特大型泥石流为例,在前期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泥石流基本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包括泥石流容重、流量、流速、整体冲击力、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该结果可为当地的泥石流防灾减灾以及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张生祥何明阳谢光辉
关键词:泥石流
浅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被引量:6
2020年
矿山开采会给社会带来双重的影响,首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社会提高国民经济水准,而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会让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尤其是周围居民的一些赖以生存的要素,从而使其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出现健康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讨论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索了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张生祥寇正中崔可可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
四川北川地震灾区杨家沟泥石流物源分析与防治方案确定被引量:2
2014年
"5.12"汶川地震后,震灾区滑坡、崩塌等产生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基础,部分流域地势陡峻,汇水条件较好,部分干流沟道堵塞严重,从而导致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通过对杨家沟泥石流形成因素及物源条件分析计算,预测了发展趋势,结合物源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方案。
张生祥何勇何明阳
关键词:物源分析
海南红树雨林共享农庄土壤环境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海南红树雨林是海南省重要的国际生态名片,在共享农庄的打造中,土壤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某红树雨林共享农庄为例,在土壤环境调查基础上,对滨海共享农庄的土壤生态环境及基本参数进行详细分析,对该区域土壤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治理对策。结果可为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湿地土壤环境问题解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生祥寇正中曾祥周袁聪
关键词:土壤环境
叙毕铁路斑竹林隧道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2019年
叙毕铁路斑竹林隧道穿越云贵高原北部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影响,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工程地质调绘,结合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隧区三大构造体系成生及复合关系,并重点研究各构造体系所属的褶皱、断裂发育特征,基本查明了隧区的地质构造,为隧道勘察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寇正中蒲洪波蒋全丁浩江张生祥
关键词:隧道工程褶皱断层地应力
地震灾区特大型泥石流基本特征值计算与分析
泥石流特征值是泥石流防治工程的主要设计依据,其取值直接关系到防治方案确定、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安全可靠性等.本文在以北川某特大型泥石流为例,在前期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泥石流基本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包括泥石流容重、...
张生祥何明阳谢光辉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治理
文献传递
四川北川地震灾区杨家沟泥石流物源分析与防治方案确定
'5.12'汶川地震后,震灾区滑坡、崩塌等产生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基础,部分流域地势陡峻,汇水条件较好,部分干流沟道堵塞严重,从而导致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
张生祥何勇何明阳
关键词:泥石流物源分析灾害防治
文献传递
叙毕铁路斑竹林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涌水量预测被引量:2
2019年
斑竹林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以岩溶水及裂隙水为主,富水性中等-强。通过综合勘察及分析,获取了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分别采用简易水均衡法、地下水动力学法、经验公式法等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经综合分析,推荐隧道正常涌水量为13 175 m^3.d^-1,最大涌水量为38 241 m^3.d^-1;隧道涌水主要集中在可溶岩含水层及洞身浅埋段块石土孔隙水含水层,约占全隧道正常涌水量的77%;隧道在施工中有遇岩溶暗河、涌水、突泥的可能,应加强止水、抽排水措施,防止并减轻造成地表水漏失、地面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
寇正中张生祥丁浩江陈鹏蒋全刘光宇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单元涌水量预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