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斑病
  • 2篇症状
  • 2篇武夷菌素
  • 2篇病害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叶斑
  • 1篇叶斑病
  • 1篇叶枯病
  • 1篇云纹叶枯病
  • 1篇生长发育
  • 1篇水葫芦
  • 1篇链格孢
  • 1篇轮斑病
  • 1篇霉病
  • 1篇枯病
  • 1篇灰霉病
  • 1篇褐斑
  • 1篇褐斑病
  • 1篇黑斑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谭万忠
  • 4篇李培
  • 3篇王志坤
  • 2篇张克诚
  • 2篇殷利利
  • 1篇李新
  • 1篇谭舒心
  • 1篇王教敏
  • 1篇王立东
  • 1篇任芳
  • 1篇李鑫
  • 1篇汪志伟
  • 1篇党连旭

传媒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杂草科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葫芦的一种黑斑病鉴定记述被引量:5
2008年
重庆地区水葫芦上发现一种叶部病害,通过对病原菌分离、纯化获得一种真菌,再根据科赫氏证病律步骤进行病害诊断,确定了病原菌。病害的典型症状是在被侵染的植株叶片上出现黄色小圆斑,以后病斑扩大为椭圆形,或多个病斑合并成不规则形。病斑中央黑褐色,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带。病原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sp.),在马铃薯蔗糖琼脂(PSA)上菌落生长良好,表面气生菌丝绒毛状,后期菌落黑褐色。常规培养条件下约20d产生少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深褐色,分1~3横格,短喙或无喙。接种初步观察,该病原真菌的致病性很强,在水葫芦的生物控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殷利利谭万忠李培党连旭李鑫
关键词:水葫芦黑斑病链格孢症状病原菌
重庆地区茶树病害种类及武夷菌素对茶病的田间控制效果被引量:17
2008年
2005-2007年调查重庆主要茶叶种植区、县茶树病害的发生情况,共查明病害16种,分布频率较高(F>42)的有云纹叶枯病、煤污病、地衣病、轮斑病、炭疽病、白星病和藻斑病等,其中以前4种病害发生最普遍,发病分布频率和病植株率分别达到70%和30%以上,而以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对茶树的危害最严重.武夷菌素是产自于不吸水链霉菌(Strepromyces ahygroscopicus)的一种无毒性生物杀菌剂,测定该药剂在田间条件下对重庆当地主要茶树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原药的600倍液并按15 L/667 m2的用量对茶树叶面喷雾2次.以对照病叶率计算武夷菌素对茶树云纹叶枯病(Colletotrichum cameliae)、轮斑病(Pesalotiopsis theae)和其它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1.33%,65.38%和87.78%;而按病害严重度计算分别为61.02%,77.08%和79.01%7.经统计学显著性测验表明,武夷菌素对这些茶树病害的相对防病效果与多菌灵的病害控制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但处理与对照茶树病害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这表明武夷菌素对茶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代替多菌灵在茶叶生产中应用.
谭万忠李培张克诚王志坤任芳
关键词:茶树病害武夷菌素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叶斑病
武夷菌素对茶树叶枯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茶叶枯病是茶树上最重要病害之一.该研究探讨武夷菌素对茶叶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显微观察发现。用武夷菌素处理病菌的分生孢子后,其萌发显著缓慢,萌发出的菌丝形态畸形且伸长受阻.在含有不同稀释浓度(8.3~25.0mg/L)武夷菌素的PDA培养基上,随着药液浓度的升高,病菌菌落生长受到抑制加重,单位菌落的产孢量明显降低,且产生的分生孢子不同程度地畸形.药剂对病菌的抑制效果与药液浓度成正相关.用加入武夷菌素的培养液培养病菌7d后,培养液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这说明药剂能破坏液体中病菌菌丝的细胞膜结构和通透性.
李新王志坤谭万忠张克诚李培汪志伟殷利利谭舒心
关键词:武夷菌素
中药材植物川芎的3种新病害鉴定记述被引量:8
2008年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大宗常用中药材,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川芎的病害也有加剧的趋势.该研究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川芎种植园的调查,采集感病植株样品回室内分离并根据科赫氏证病律步骤进行病害诊断鉴定,发现并确诊了3种新的真菌性病害,即川芎根腐萎蔫病、叶褐斑病和灰霉病,它们的病原菌分别是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细极链格孢组(Alternaria tenuissima group)成员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该文分别记述了3种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川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谭万忠王立东李培王志坤王教敏
关键词:川芎灰霉病症状病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