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前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底板
  • 1篇底板破坏
  • 1篇底板破坏深度
  • 1篇软件开发
  • 1篇软件开发平台
  • 1篇数据仓库
  • 1篇数据库
  • 1篇数据挖掘
  • 1篇数据挖掘模型
  • 1篇松软厚煤层
  • 1篇探查
  • 1篇矸石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数据
  • 1篇网络数据库
  • 1篇系统模型
  • 1篇绿色矿山
  • 1篇煤层
  • 1篇煤矿
  • 1篇煤矿安全

机构

  • 5篇平顶山天安煤...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5篇杨前
  • 1篇王新军
  • 1篇王旭锋
  • 1篇马红伟
  • 1篇段洪普
  • 1篇杨培举
  • 1篇郝相龙
  • 1篇米战
  • 1篇史全林
  • 1篇张平卿
  • 1篇郭建伟
  • 1篇赵万里
  • 1篇张福旺
  • 1篇徐森
  • 1篇何宗礼
  • 1篇刘红宾
  • 1篇庞立新

传媒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中州煤炭
  • 1篇采矿与岩层控...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瓦斯地质信息管理及决策系统研究与应用
郝相龙张福旺郝天轩王书庆耿仪马红伟段洪普庞立新杨前黄励新魏建平常小波徐森李健德米战
该项目属于煤矿安全技术领域。主要内容:该项目采用VisualC++2005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利用MapGuide二次开发组件,建立了平煤股份十矿的基础属性和瓦斯地质信息的网络数据库,开发出基于WebGIS的管理及决策平台...
关键词:
关键词:软件开发平台网络数据库
极松软厚煤层超高巷道顶部高泡材料充填体强度确定被引量:4
2023年
极松软厚煤层超高巷道采用顶部充填方式控制围岩稳定已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已有实践表明,顶部充填体强度对支护效果影响重大。为进一步提升该技术的综合经济效益,增加矿井焦煤产出率,提出采用高泡材料进行顶部充填,以减少材料用量和优化支护效果。通过建立超高巷道顶部充填体受力模型,得到了巷道顶部充填体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受载强度,确定了顶部充填体所需的强度及变形能;根据不同水灰比、发泡剂含量条件下高泡材料的力学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高泡材料的最佳配比,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巷道高度为3~6 m时,顶部充填体水平及垂直方向最大受力载荷分别为0.48 MPa和1.37 MPa;巷道高度为6 m时,顶部充填体所需变形能应大于1.17 MPa;将水灰比为3∶1、发泡剂含量为0.03%的充填体充填至巷道顶部,数值模拟及现场的巷道两帮最大位移分别为220 mm和163 mm,满足工作面安全开采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的巷道围岩控制提供借鉴。
王旭锋贾俊飞杨战标赵万里王纪尧杨培举杨前
关键词:材料性能
煤矿安全数据挖掘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矿井安全系统数据来源多,数据量大,且呈现动态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是提高矿井安全工作洞察力和理解力的重要途径。在数据挖掘通用模型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矿安全数据挖掘系统原型架构,确定煤矿安全数据的主题域。并依据煤矿安全管理的不同内容分别设计了依据不同挖掘方法的数据挖掘器;根据矿井安全预警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说明了应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进行煤矿安全数据挖掘的技术流程。
刘红宾杨前
关键词:煤矿安全数据挖掘系统模型数据仓库
采煤扰动底板破坏深度探查及预测技术研究
郭建伟王新军张平卿陈国胜杨前翟宇何宗礼
1、项目所属领域:项目属于地质类学科中煤矿开采防治水工程技术领域。随着我国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所面临的底板突水威胁也越来越严重,煤层底板破坏深度是底板突水可能性预测的关键参数,也是采取防治水工程和措施的主要控制因素。加强...
关键词:
煤矸石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规模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2025年
【背景】我国煤矸石固废产量大、堆存量持续增加,长期堆放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且污染矿区环境。利用煤矸石制备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提取有用元素等固废处理方式,存在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大宗固废规模化处置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进展】煤矸石在矿区复垦、井下充填等领域综合利用,是实现其规模化处置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系统总结了煤矸石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资源属性,并分析了煤矸石长期堆放对矿区大气、土壤、水体等影响;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煤矸石作为塌陷区复垦、地聚物注浆、固体充填、膏体充填及似膏体充填等材料的固废规模化处置与利用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应用效果。发现煤矸石复垦材料能够改善土壤性质、促进植物生长,但存在短期内重金属迁移污染环境等问题;煤矸石作为地聚物注浆材料实现了煤矸石重金属物质的有效固化,降低了重金属元素释放对环境的危害;煤矸石固体充填技术具有煤矸石处理工艺简便、辅助材料使用少的优势,但面临充填效果不均匀、污染地下水等挑战;归纳了煤矸石膏体充填材料、似膏体充填材料的原料配方及流动性优势,分析了材料的微观水化机理与流动特性,为矿井充填开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最后提出目前煤矸石存在活性难以充分激发并利用、应用缺乏前期分类预处理、井下充填注浆利用成本高以及规模化利用缺乏激励性政策支持等问题。【展望】为进一步推动煤矸石在矿区的安全高效、风险可控及规模化利用,未来将重点围绕煤矸石低成本复合活化方法、煤矸石固废利用过程环境友好性评估、煤矸石矿化封存CO_(2)与负碳利用等开展研究,为煤矸石“绿色−高效−高值”综合利用路径发展提供思路,提高煤矸石的规模化利用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固�
史全林龙力华杨前王少辉谢大伟
关键词:绿色矿山煤矸石复垦充填活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