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伟强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健康
  • 2篇血压
  • 2篇知晓
  • 2篇死亡率
  • 2篇死因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健康教育
  • 2篇健康教育与健...
  • 2篇高血压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
  • 1篇学生保健
  • 1篇学生保健服务
  • 1篇知晓情况
  • 1篇知晓情况调查
  • 1篇知晓状况
  • 1篇知晓状况调查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机构

  • 8篇肇庆市疾病预...
  • 1篇肇庆学院

作者

  • 8篇钟伟强
  • 6篇林绍良
  • 4篇陆素颖
  • 3篇周跃华
  • 3篇李健艺
  • 2篇黄国华
  • 2篇蔡健生
  • 2篇李翠媚
  • 1篇朱碧柳
  • 1篇陈前

传媒

  • 4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2年肇庆市居民糖尿病流行及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状况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掌握肇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流行及知晓情况,为开展糖尿病病人管理以及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市1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检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结果共有1 212名居民完成了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108人,患病率为8.91%,糖调节受损(IGR)244人,患病率为20.13%;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91%(51/395)、6.98%(57/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率在25.00%~36.39%之间,预防知识知晓率在30.94%~39.69%之间。结论肇庆市居民糖尿病及其患病风险形势严峻,危险因素和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应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钟伟强陆素颖林绍良
关键词:糖尿病流行病学
高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试验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价自设高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以区域划分法对学龄、学习、生活条件等同的一所高校确定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并作前后对照评价。试验组通过开展高校健康教育活动,应用性试验并评价自设可复制的模式/模板,包括"健康使者"工作队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专业技术指导+学生组织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大学生自我管理健康模式、激励与积极暗示的环境支持模式、程序化多维度的活动模板/模式"等5大功能模块。以核心信息知晓率、健康行为及意识建立率等评价该模式的信息传播效果,以目标人群的主观感觉及参与率评价模式的认可度。结果 2011-2013年间,成立"健康使者"学生社团并持续有效运作,并承担3个主题4项次大型健康教育活动。2次艾滋病防治专题活动后,目标人群核心信息知晓率显著高于活动前/空白对照组(χ2=105.787,P=0.000;χ2=9.724,P=0.002/χ2=147.88,P=0.000;χ2=13.436,P=0.000);烟草危害与控制核心信息知晓率、健康素养的健康行为(意识)率等分别比活动前高出39.6%(χ2=230.62,P=0.000)、6.4%(χ2=16.626,P=0.000)。以好、中、差主观评价模式的8项(次)内容中,获中评以上认可达80%以上的有7项(次)。结论可复制的5大功能模式/模块认可度高,实施操作依从性好,核心信息传播效果显著,高校"健康使者"工作队管理模式能有效持续发展,适宜高校应用于健康教育活动。
蔡健生梁碧绿李健艺郭赐贶周跃华黄国华麦炜吴子添钟伟强林绍良宾超鸿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教育干预
高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探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高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为提高高校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方法以"授—传—授"信息传播理论及WHO健康促进策略为理论依据,设计和试用高校健康教育模式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多阶段抽样对照评价专题活动核心信息传播效果、典型调查主观评价模式的优劣等级。结果于2011—2013年间,在试点高校成立并运行了可持续发展的梯队式"健康使者"工作队管理模式、"技术指导—学生组织实施—社会参与"社会联动工作模式、大学生自我管理健康模式、激励与积极暗示模式、程序化多维度覆叠效应健康教育活动模板。2011年世界艾滋病病日、2012年健康知识大赛、2013年世界无烟日健康教育活动后3个月,核心信息知晓率上升了17.0%,3.6%,39.6%,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项(次)等级主观评价活动模式获认可90%以上的有5项(次);2013年"健康使者"工作队以48.3%增幅换届组队,并延伸多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论高校的学生"健康使者"工作队管理模式能持续发展;社会联动模式、激励与积极暗示模式、自我管理健康模式、程序化多维度覆叠效应健康教育活动模板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适合高校推广应用。
李健艺梁碧绿蔡健生郭赐贶周跃华黄国华麦炜吴子添钟伟强陈前林绍良宾超鸿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肇庆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肇庆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肇庆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肇庆市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10112例,报告发病率为263.70/10万,死亡病例8例,病死率为0.21/10万;2011年报告手足口病15030例,报告发病率为383.6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手足口病以4-7月发病较多,城区或城乡结合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区域。手足口病发病以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1~3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2010年以EV71为主要流行毒株,2011年EV71、其他肠道病毒和CoxA16相继成为优势毒株。2010年重症病例比例与EV71构成比成正相关关系(r=0.573,P<0.01)。结论肇庆市手足口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及年龄的差异,重症病例发生与EV71构成有关。
朱碧柳冼国佳钟伟强麦炜程丽涓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COXA16
肇庆市居民2009年死因资料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肇庆市2009年居民死亡原因,评估其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肇庆市居民2009年死因网上直报系统数据,以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年龄分布等指标描述和分析居民健康状况。结果 2009年肇庆市全市下辖的8个县(市、区)共报告死亡病例4 787例,死亡率为115.72/10万。全人群死因顺位前4位的疾病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占全死因构成的80.86%。各年龄别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34岁组最低,为20.22/10万,>60岁组最高,为533.74/10万。结论今后应积极开展重点人群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尤其需重视60岁以上人群。
钟伟强李翠媚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
2012—2014年肇庆市居民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肇庆市居民死亡水平、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特征,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漏报调查获得各年龄组的死亡漏报率,以此计算各年龄组校正死亡率,使用WHO推荐的蒋庆琅法编制简略寿命表,并对肇庆市居民主要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4年肇庆市居民死因监测漏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死亡个案共1 583例,漏报189例,平均死亡漏报率为11.94%。经死亡漏报结果推算,2012—2014年肇庆市居民平均粗死亡率为591.98/10万,平均校正死亡率为672.24/10万,校正平均期望寿命为78.37岁;男性平均校正死亡率为756.37/10万,校正平均期望寿命为75.40岁,女性平均校正死亡率为584.40/10万,校正平均期望寿命为81.59岁;城市平均校正死亡率为563.90/10万,校正平均期望寿命为80.00岁,农村地区平均校正死亡率为771.86/10万,校正平均期望寿命为77.13岁;各年龄组平均校正死亡率呈"√"形趋势;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损伤中毒(伤害)。结论肇庆市存在死因漏报情况,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及伤害导致的死亡是影响肇庆市居民期望寿命的重要原因,提示肇庆市应考虑将慢性病及伤害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冼国佳梁大艳陆素颖林绍良钟伟强彭妙瑚李翠媚
关键词:死亡率流行病学
肇庆市居民高血压流行及知晓情况调查
2013年
目的掌握肇庆市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流行及知晓情况,为开展高血压病人管理以及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212名1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问卷、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共发现高血压患者235人,患病率为19.39%,标化患病率为16.21%;高血压与年龄的增长、肥胖和超重、高血脂症、吸烟和饮酒等因素有关(P<0.01);高血压危险因素和预防知识知晓率偏低。结论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及干预,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钟伟强林绍良陆素颖
关键词:高血压知晓情况
肇庆市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肇庆市≥18岁常住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检出情况,分析高血压前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前期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肇庆市8个县(市、区)≥18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以及血生化检测,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状况、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与血脂等。对可能影响高血压前期检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有效人群3 269人,其中男性1 244人(占38.05%)、女性2 025人(占61.95%),城市1 131人(占34.60%)、农村2 138人(占65.40%)。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37.17%,标化检出率为36.99%。农村高血压前期标化检出率(41.03%)高于城市(30.34%)(P<0.01),男性高血压前期标化检出率(44.49%)高于女性(31.4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979)、40~49岁(OR=2.084)、50~59岁(OR=3.211)、60~69岁(OR=4.471)、≥70岁(OR=3.793)、农村(OR=1.710)、中心型肥胖(OR=1.274)、超重/肥胖(OR=1.476)为人群高血压前期主要危险因素,经常锻炼(OR=0.762)为保护因素。结论肇庆市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检出率较高,应加大开展控制高血压前期的防治工作力度。
梁大艳周跃华林绍良陆素颖钟伟强李健艺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