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艳春

作品数:4 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玉米收获
  • 3篇玉米收获机
  • 3篇振动
  • 3篇收获机
  • 3篇模态
  • 2篇时域
  • 2篇频域
  • 1篇应力
  • 1篇振动频率
  • 1篇振型
  • 1篇农业机械
  • 1篇模态分析
  • 1篇机械化
  • 1篇割台
  • 1篇焊点
  • 1篇参数辨识
  • 1篇车架
  • 1篇车架振动
  • 1篇值模拟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姚艳春
  • 3篇宋正河
  • 3篇杜岳峰
  • 3篇毛恩荣
  • 2篇赵雪彦
  • 1篇朱忠祥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模态的玉米收获机车架振动特性分析与优化被引量:70
2015年
为研究玉米收获机车架振动特性及其优化方法,该文通过振动测试与模态分析方法,分析车架田间振动特性,并以提高1阶扭转频率为目标优化车架结构。首先,通过有限元建模及模态分析,提取车架固有频率与振型,其次,通过整机田间振动试验,获取车架4个测点处振幅统计特征及功率谱,分析其对车架振动特性的影响,最后,研究车架壁厚和刚度与固有频率的关系,以提高车架1阶扭转频率为目标优化车架。研究结果发现,测点振幅大小依次为:车架后桥上方、发动机横梁位置、发动机纵梁位置、车架前桥上方,其中车架后桥上方振幅已超过发动机振幅,发生共振;模态振型与田间振动试验对比发现,1阶扭转和2阶弯曲模态对车架振动影响较大,引起车架共振主频为9.79 Hz,接近1阶扭转共振频率;发现优化后车架1阶扭转振型位移由7.778下降到3.768,1阶弯曲振型位移由6.83下降到3.651,显著改善了车架振型,1阶扭振频率由15.9927提高到22.4595 Hz,提高车架1阶扭转频率。田间耐久试验表明优化后车架无故障时间由20提高到60 h。该研究可为农机装备的振动特性分析与减振设计提供参考。
姚艳春杜岳峰朱忠祥毛恩荣宋正河
关键词:农业机械振动玉米收获机车架模态分析
玉米收获机割台振动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17年
针对收获机械割台振动剧烈、故障率较高等问题,研究了割台动态振动特性及其影响规律。以4YZP-3XH-1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割台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割台机架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其自由模态,研究了割台模态试验方法,利用特征实现算法识别其模态参数;其次,利用模态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计算获取割台机架的约束模态;再次,利用时域和频域方法分析振动时域信号,获得怠速、运输和田间收获工况割台的振幅分布特征、主振方向和频率分布规律;最后,研究了割台振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振动主频与模态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振动频率激起模态振型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割台机架第1阶试验模态频率为27.260 Hz,第2~10阶模态频率范围为34.311~126.035 Hz,模态振型以弯曲振型和扭转振型为主,割台主轴(28.77 Hz)、切碎刀(29.63 Hz)、还田机(43 Hz)等工作频率均落入其前10阶约束模态频率内;在怠速、运输和田间收获作业工况下,工作部件运行工况相较于仅发动机工作,2种模式下割台振幅相差1个数量级;引起割台振动的主要因素为:发动机的2阶发火频率(76.25 Hz),割台主轴、切碎刀、搅龙、拨禾链、还田机等工作部件的耦合振动,以及道路激励(1.5、2.5 Hz)。对比割台约束模态与振动频率,发动机2阶发火频率引起割台弯扭组合振型,道路激励引起整体振动,割台主轴(28.77 Hz)和切碎刀(29.63 Hz)振动频率激起割台机架的一阶弯曲振型,还田机(43 Hz)振动频率激起割台的扭转振型。研究结果可为收获机械割台模态试验与振动特性分析、对标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姚艳春宋正河杜岳峰赵雪彦毛恩荣刘帆
关键词:振动机械化振型时域频域割台
复杂激励下玉米收获机框架结构振动特性与模态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玉米收获机田间收获作业时振动剧烈,恶劣的振动环境不仅易导致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疲劳破坏并引发故障,而且造成玉米收获损失、损害驾驶员身心健康,此外也影响收获作业的准确度和作业效率,因此,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振动和噪声问题已日益...
姚艳春
关键词:模态参数辨识时域频域玉米收获机
文献传递
玉米收获机车架应力及模态数值模拟焊点模型优选被引量:9
2016年
玉米收获机车架作为一种典型的薄壁焊合结构,各结构件主要通过焊接关系连接,该文针对车架有限元建模分析中焊点连接关系复杂、不同焊点模型引起数值模拟精度差异的问题,以提高车架有限元建模准确性与计算精度为目标,研究不同焊点模型对收获机械车架有限元计算精度的影响。首先,研究了有限元建模中常用4种不同焊点模型的构造机理与数学描述,并分别建立了4种焊点的车架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静态加载下不同焊点模型车架的应力分布;其次,设计了玉米收获机车架应变试验,得到不同测点的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分析仿真与试验数据得出:采用RBAR(rigid-bar)焊点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相关系数为0.993 2,较适合模拟计算应力-应变模式的静态工况。通过Block Lanzcos算法计算不同焊点模型的车架模态振动频率与振型,获取不同焊点模型对车架频率和振型的影响规律,得出采用ACM2(area contact model 2)焊点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二阶四面体单元计算结果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995 9。综合考虑不同焊点模型的适用性与建模效率得出:对于应力-应变模式的静态分析,建议采用RBAR焊点模型;对于模态分析模式的车架动态振动特性分析,建议采用ACM2焊点模型。研究结果为收获机械焊接结构件的有限元建模方法、焊点模型的选用以及提高数值模拟精度和建模效率等问题提供依据。
姚艳春宋正河杜岳峰毛恩荣赵雪彦张万昊
关键词:焊点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