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华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红花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MUC2,IL-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通过观察红花注射液(ICT)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其对结肠黏膜中粘蛋白(MUC2)、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与红花组10只。采用TNBS灌肠法复制大鼠UC模型,红花组同时给予ICT干预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10d后,对大鼠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观察大鼠结肠黏膜中MUC2,IL-6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模型组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均升高,而实验组比模型组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UC2表达显著降低,而红花组又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IL-6表达显著升高,而红花组又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ICT对UC大鼠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结肠黏膜MUC2及下调IL-6的表达,增强肠黏膜屏障作用.减轻类症反应。
- 王鹤鸣原皓赵雪曼董文华韩雪
-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MUC2IL-6
- 胃内扁平隆起型病变与病理诊断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分析胃黏膜扁平隆起性病变的好发部位及表面形状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发现的47例胃扁平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人分为3组,对比各组病变好发部位及黏膜形态学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胃内扁平隆起性病变好发于胃窦部29例(61.70%),且各年龄段均以胃窦部高发,较胃内其他部位明显增多(P〈0.05);47例胃扁平隆起性病变以浅表性胃炎检出最多21例(44.68%),青年组(〈45岁)尤其突出,共10例(83.33%),较其余两组明显增高(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萎缩、非典型增生及肠化生的检出率增加。良性胃内扁平隆起性病变表面均光滑,随着表面不规整,糜烂、粗糙、凹陷样改变,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腺瘤检出率增高。结论胃黏膜肉眼形态学改变与病理诊断有一定关系。
- 董文华原皓
- 关键词:胃黏膜病理
- 红花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safflower solution,SS)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及其对大鼠结肠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a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红花组,每组10只.用TNBS灌肠法复制大鼠UC模型,红花组同时给予腹腔注射SS2mL/(kg·d)干预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10d后,收集标本.对大鼠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大体形态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VEGF、bF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红花组、模型组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红花组能显著改善UC症状(P<0.05).模型组大鼠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红花组VEGF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SS能够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损伤及炎症反应,这可能与其有效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病理性血管生成有关.
- 原皓李学兴王鹤鸣原子英赵雪曼韩雪董文华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红花注射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