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革 作品数:9 被引量:5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建筑科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钢铁行业基于过程能力评价的集成质量管理系统研究 2012年 针对现代钢铁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要求,探讨了过程能力评价和质量控制的核心技术-SPC方法,进一步提出基于过程能力评价的集成质量管理系统,设计并开发了其体系架构和功能结构,并被成功应用于钢铁企业,为钢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贺革 林秋华 吉旭关键词:SPC 水冷器泄漏快速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022年 水冷器泄漏是炼化企业循环水系统比较常见的问题,快速查漏消漏对稳定循环水质及避免系统产生危害尤为关键。针对炼化企业水冷器泄漏的危害性,阐述了泄漏排查的现状及所采用的方法,结合水冷器在线紫外荧光漏油监测技术和基于水质知识库的循环水系统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循环水系统水冷器实现快速查漏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梁宗忠 贺革 陈萍关键词:循环水 水冷器 紫外荧光 知识库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2022年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为电力和化工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问题导致大量的弃水、弃光等能源浪费;另一方面,以绿氢为原料替代碳基化石能源合成氨,可以极大地减少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因此,利用水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合成氨提供绿色原料,可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降低能耗与碳排放,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然而,可再生能源电力电量的波动性难以适配传统合成氨生产过程对平稳性的要求,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的设计与运行依然存在诸多挑战,亟需开展系统性研究,以突破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特性的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的集成与调控关键技术。对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的工艺过程及拓扑结构,包括电解水制氢工段、压缩缓冲工段、化工合成氨工段,进而探讨该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体系,包括可再生能源波动条件下的合成氨多稳态工艺优化和柔性调控技术、考虑“电-热-质”耦合的大规模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模块化集成和集群动态控制技术、计及可再生能源波动性与化工多稳态特性的“源—网—氢—氨”的全系统协同控制技术、计及电、氢、氨等要素的全方位安全防护与市场运营机制。具体内容有:针对适用于柔性生产的合成氨工艺优化及多工段协同调控技术,在考虑氢储供量与催化剂性能下,综合合成塔、压缩机、气体分离、换热网络等子系统构建合成氨高保真代理模型;提出可再生能源供给和市场需求波动下,充分考虑操作安全性和过程经济性的电解水制氢合成氨各子系统的适配方案与协同控制技术。针对大规模电解水制氢系统模块化集成和集群动态控制技术,基于奇异摄动和代理模型技术研究集群系统多时间尺度时域仿真方法,构� 吉旭 周步祥 贺革 邱一苇 毕可鑫 周利 戴一阳关键词:氢能 合成氨 可再生能源 波动性 适用可再生能源不确定特性的合成氨多稳态柔性工艺技术 被引量:3 2024年 双碳背景下,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绿氢”由于其长周期存储和零碳特征,可以有效解决风光电力消纳的难题,有望与电能一同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两大支柱。但是由于氢气自身特性和氢脆造成的材料瓶颈,“绿氢”发展遇到制储运多环节安全性与经济性挑战。绿电制氢制氨的“电制绿氨”路径被认为是解决“绿电”“绿氢”技术经济困局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风光资源的不确定性,分析了基于合成氨“哈-博”工艺多种解决方案的优劣,提出了多稳态柔性“电制绿氨”工艺模式以解决“源网氢氨”复杂技术特征耦合下的设计、装置和运行问题;研究了多稳态柔性“电制绿氨”工艺的系统性技术架构、整定经济运行负荷与运行周期的最优化方法;开发了电氢氨一体化数字仿真模型,计及电力约束、资源波动、氢氨需求、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等因素,对全场景、全流程下的“电制绿氨”进行协同优化,形成了一套面向动态运行的绿电耦合化工的设计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结构性能调优与合成塔内件结构的优化方法,开发了复杂变工况条件的催化剂宏观动力学模型,以及电氢氨一体化协同调度与智能控制技术。多稳态柔性“电制绿氨”工艺实现了合成氨经济运行负荷在30%~110%,负荷调节速率在0.5~1.0%/min,支持日、班,及班内多时域负荷调节要求,30%~110%负荷运行下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均优于GB 21344—2015《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标杆值。 吉旭 林今 聂李红 周利 袁绍军 袁绍军 贺革 贺革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氢能 合成氨 适应风光波动的绿氨多稳态柔性调度方法 2025年 化工过程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整合在迈向新能源道路上相互促进发展。然而,如果仅通过储能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可变问题,会造成高昂的成本。考虑到大规模化学过程通常倾向于在恒定负载下稳定运行,基于多稳态柔性工艺概念,提出了多稳态柔性调度优化方法。首先,以风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为例,对电氢氨系统各工段进行分析建模,针对电力和化工侧中不同权重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进行均衡性的多稳态柔性调度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场景适用性强、计算效率高,多稳态柔性调度方法相比于柔性调度方法的负荷波动次数均降低50%,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9.39%,可为大规模绿氨系统适应风光波动条件提供一种安全经济可行的调度优化途径。 郑勇 邓欣 吉旭 贺革 范薇 曾扬俊 邱一苇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电解水制氢 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在已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技术改进及创新的关键依据:污水沉降过程规律。通过试验研究与物理模拟,提出了污水循环使用系统的操作条件及参数优化的依据,从而为今后污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完善提供必要的基础,最终实现降低企业长期的污水处理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李宛珊 吉旭 王琳娜 贺革关键词:沉降时间 沉降速度 沉降模型 污水循环利用 机器学习辅助高通量筛选金属有机骨架用于富碳天然气中分离CO_(2) 2025年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开发绿色化学技术,如利用海上风电电解水生产的绿色氢气和从富碳天然气中分离出来的CO_(2)合成绿甲醇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但如何高效分离海洋富碳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成为其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常规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用于金属有机骨架(MOFs)分离实际天然气组分CO_(2)面临着模型复杂性高、求解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器学习辅助的高通量筛选策略,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R^(2)值分别超过了0.98和0.92,可用于快速从富碳天然气六元混合物(N_(2)、CO_(2)、CH_(4)、C_(2)H_(6)、C_(3)H_(8)、H_(2)S)中分离出CO_(2)。 周印洁 吉思蓓 何松阳 吉旭 贺革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 高通量筛选 分子模拟 基于软测量的设备异常识别技术研究 2015年 针用各类传感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是企业常用方法,但由于技术障碍或成本原因已无法满足工厂在复杂环境下对设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更高的要求。设备异常识别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已成为设备异常识别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引入软测量的技术,基于企业工艺数据、设备运行机电数据、过程实时数据等,结合数据管理、软测量模型建立和异常结果发布等相关技术,设计了设备异常识别系统模型。在实例分析中,采用GA-BP算法实现了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异常识别,验证了软测量技术在设备异常识别系统中算法实现的可行性。 王刚 贺革 邱旭蒙 卫柯丞 刘文 吉旭关键词:软测量 计及纯化运行逻辑约束的光伏制氢加氢一体化系统双层能量管理 2024年 光伏制氢加氢一体化(Integrated Photovoltaic Power to Hydrogen and Refueling,IPp2HR)能够有效实现太阳能资源的消纳,为氢能交通等行业提供绿色原料,是引领绿氢示范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现有针对IPp2HR系统的研究或是忽略了纯化运行逻辑约束,或是仅聚焦于日前调度。面向氢气平稳生产的传统纯化装置常采用固定的运行时序对粗氢进行干燥,与面向波动性光伏消纳的电制氢灵活变负载运行相矛盾。因此,提出IPp2HR系统双层能量管理方法以提升其运行效益。首先,针对制氢、纯化、储氢到加氢进行全流程的建模,通过大M法等方式将纯化运行时序变换为混合整数线性形式并纳入调度框架,得到IPp2HR运行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ing,MILP)模型;其次,开发日前与滚动调度、实时控制的双层能量管理框架,日前与滚动阶段基于光伏与氢需求预测制定电解槽组启停策略,实时阶段进行功率纠偏,提升整体运行收益与光伏发电的消纳;最后,基于东北地区某示范加氢站构造算例,以验证所提方法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考虑纯化加热、吹冷逻辑能够避免其高温下不可停机而采用高价电力制氢。同时,双层能量管理框架能够有效协调日前、滚动以及实时阶段,提升光伏消纳与运行效益。 曾扬俊 李佳桐 许刘超 邱一苇 周步祥 郑勇 贺革 吉旭关键词:能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