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篇地表
  • 1篇地表移动
  • 1篇岩层
  • 1篇岩层控制
  • 1篇数值模拟
  • 1篇裂缝带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作者

  • 2篇郭思聪
  • 1篇阎跃观
  • 1篇戴华阳
  • 1篇郭俊廷
  • 1篇张国光
  • 1篇李佳琦

传媒

  • 2篇煤矿开采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采-充-留”协调开采地表移动预测方法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提高"采-充-留"协调开采地表移动预测的精度,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采-充-留"协调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值与垮落法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下沉值之比与留宽、采宽及充填宽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关系式进行可靠性验证。由数值模拟结果回归分析,得到了"采-充-留"协调开采与全部垮落法开采概率积分法参数间的关系式,为"采-充-留"协调开采影响预计和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郭俊廷戴华阳李佳琦郭思聪王伟
关键词:数值模拟
基于“采-充-留”技术的岩层控制效果和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进一步研究"采-充-留"协调开采对岩层破坏的控制作用,以开滦某矿中厚倾斜煤层9煤和12煤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材料模型试验,针对协调式跳采全采技术和"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对地表的移动变形和覆岩控制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煤采用协调式跳采全采技术开采,地表下沉系数为0.64。在9煤开采的基础上,采用"采-充-留"协调式开采技术回采12煤,地表下沉系数仅为0.16。全采后岩层裂缝带法向发育高度是采厚的32.1倍,而"采-充-留"协调开采后岩层裂缝带法向高度是采厚的6.3倍,说明了充填体与煤柱形成的联合支撑体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覆岩层的垮落,阻隔了两侧采空区的联通,对上覆岩层移动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达到了减小地表移动变形和岩层破坏的目的。
阎跃观郭思聪刘吉波张国光王灏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