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华丽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主题

  • 5篇频率选择表面
  • 3篇双极化
  • 3篇金属化
  • 3篇极化
  • 3篇过孔
  • 2篇选择性
  • 2篇双频
  • 2篇通带
  • 2篇高选择性
  • 2篇FSS
  • 1篇带外抑制
  • 1篇振动
  • 1篇振动测量
  • 1篇同轴
  • 1篇全光
  • 1篇全光纤
  • 1篇全光纤MAC...
  • 1篇自混合干涉
  • 1篇局域
  • 1篇加载

机构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电子信息...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衡水学院

作者

  • 8篇陆华丽
  • 5篇于正永
  • 5篇唐万春
  • 2篇郭文华
  • 1篇戴霞娟
  • 1篇王鸣
  • 1篇高英杰

传媒

  • 4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计算物理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的应变传感测量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了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实验系统,并将其用于微应变的测量.介绍了全光纤M-Z干涉仪测应变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讨论了应变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应变情况下的几组信号,并对数据分析处理,解调出包含在干涉信号中的应变信息.实验装置简单,易操作.实验结果表明,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与电传感器实验仪相比较,具有更高的频率响应和测量灵敏度.
陆华丽王鸣戴霞娟郭文华
关键词:光学测量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
基于光反馈自混合干涉的振动测量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自混合干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位移测量,本文应用三角波电流调制半导体激光器,使反馈光与腔内光产生自混合干涉,利用模跳现象测量微位移.模跳的引入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郭文华陆华丽
关键词:自混合干涉光反馈振动测量
加载工字型槽的三维频率选择表面设计
2020年
基于工字型槽提出了两种三维频率选择表面(3-D FSS)结构.通过在平行板路径金属壁上刻蚀工字型槽引入新的谐振模式,设计了一种具有椭圆滤波特性的单通带3-D FSS.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平行板路径加载金属化过孔来构建双模谐振单元,平行板路径将原来单一的谐振模式分裂为奇偶模两种谐振模式,实现了一种高选择性、小通带比的双频3-D FSS.通过对传输零点和极点处电场矢量分析,阐述了这两种FSS的工作原理.同时,由HFSS软件仿真可知,所提出的两种FSS在TE和TM极化下不同角度入射时均具有较为稳定的频率响应.
杨霞王橙于正永陆华丽陆华丽
关键词:工字型
金、银纳米结构中的非局域吸收特性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研究金、银纳米结构的非局域吸收。对金属材料的Drude-Lorentz模型进行离散差分,详细推导各项迭代系数。研究一维、二维、三维金、银纳米结构的吸收特性。讨论一维分层纳米薄膜吸收率与材料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局域分层介质板仍然符合等效介质理论。在一维、二维情况下,金、银纳米结构的非局域吸收峰只与纳米尺度相关而与材料无关。三维纳米结构的非局域吸收特性不仅与纳米尺度相关还与材料特性相关。三维纳米结构尺度更小,非局域效应表现也更为明显,吸收峰的蓝移也更大。因此,三维纳米颗粒有望在纳米材料以及纳米器件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建晓刘啸岚陆华丽高英杰姜严唐万春
关键词:FDTD非局域
高选择性三通带三维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
2021年
提出一种双极化、高选择性的三通带三维频率选择表面(3D FSS).该3D FSS单元结构由四层方形介质筒组成,提供一个平行板波导(PPW)路径和三个方同轴波导(SCW)路径.由于每个SCW路径中两个相同短SCW谐振单元的电磁耦合,由SCW路径端面方形槽提供的原有单一谐振模式分裂为奇模和偶模谐振模式,产生了两个传输极点,由此形成了一个二阶通带,因此三个SCW路径能实现三个二阶通带.此外,由于不同路径之间的电磁波相位反相叠加产生了多个传输零点,提高了该FSS的频率选择性.为了解释该3D FSS的工作原理,研究了传输零极点处的电场矢量分布.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3D FSS在横向电场(TE)和横向磁场(TM)极化模式下以0°到60°角度入射时具有稳定的频率响应,同时该3D FSS具有小通带比和较小的单元尺寸.
于正永于正永陆华丽
关键词:高选择性双极化
基于金属化过孔的三维频率选择表面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利用加载金属化过孔构建双模谐振器,提出了一种具有小通带比的双频三维频率选择表面(3-D FSS).通过在平行板路径加载金属化过孔,产生了两个传输极点,并且由同轴路径的方槽谐振产生了另外一个传输极点,以及不同路径电磁波相位反相产生了两个传输零点.适当的调整3个传输极点的位置后,实现了一种高频率选择特性、通带比为1.31的双频FSS.此外,通过分析传输零点和极点处的电场分布,阐述了所提出FSS的工作原理.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FSS在TE和TM极化、入射角度从0°到45°下均具有稳定的频率响应.
杨霞于正永陆华丽陆华丽
关键词:频率选择表面双频双极化
基于方同轴的三维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
2020年
基于双模耦合理论,在原有方同轴频率选择表面(FSS)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金属化过孔和耦合缝隙,形成了两种类型的双模谐振器.双模谐振器通过奇偶模耦合效应,产生了两个独立的传输极点,实现了平坦的带通性能.此外,电磁波在传输路径内的反射和路径之间的相位反向产生了多个传输零点,可以用来提高频率选择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宽带外抑制和双频两种带通FSS,并进行了加工测试与分析,其测试结果与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HFSS)的仿真结果吻合良好,且所提出的两种FSS在不同的极化方式和入射角度下具有稳定的频率响应和较好的频率选择特性.
郝中银于正永陆华丽陆华丽唐万春
关键词:频率选择表面双频
一种高选择性和小通带比的三通带三维频率选择表面
2021年
基于微波滤波器电路拓扑设计了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小通带比的三通带三维频率选择表面(3D FSS).该3D FSS的单元结构由空气方波导和介质方块组合而成,且介质方块上下端面均刻蚀3个同心方环.由于单元结构上下端面谐振单元之间的电磁耦合作用,原有单一的谐振模式耦合分裂为奇模和偶模两种模式,产生了多个传输零极点,形成了3个二阶通带和3个二阶阻带,且频率选择性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过3个尺寸十分接近的方环设计,实现了小通带比.为了弄清该3D FSS的工作原理,对传输极点处的表面电流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所提出的3D FSS的加工和测量方法.通过文献对比发现,该3D FSS具有高选择性、小通带比、良好的角度稳定性、双极化以及无栅瓣产生等优势.
于正永于正永陆华丽
关键词:频率选择表面双极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