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立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层
  • 1篇地形
  • 1篇多目标
  • 1篇油井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水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计算
  • 1篇载荷
  • 1篇试油
  • 1篇输气
  • 1篇图版
  • 1篇盆地
  • 1篇盆地东缘
  • 1篇起伏地
  • 1篇起伏地形
  • 1篇气测
  • 1篇气测录井
  • 1篇气水
  • 1篇流体

机构

  • 3篇中海油能源发...
  • 3篇中海油能源发...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5篇陈学立
  • 2篇冯毅
  • 2篇张海锋
  • 1篇桑月浦
  • 1篇王文升
  • 1篇邓强
  • 1篇刘晓亮
  • 1篇谭伟雄
  • 1篇张瑞纲
  • 1篇罗鹏
  • 1篇李叶朋
  • 1篇王莉
  • 1篇邓强
  • 1篇刘新新
  • 1篇刘世界
  • 1篇刘世界
  • 1篇李超

传媒

  • 1篇化工管理
  • 1篇石油工业技术...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能源科学发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煤层气开发风险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而煤层气开发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大、风险大、技术性强,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风险评价,避免因为风险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或其他影响.本文选择了山西某煤层气开发项目为例,对影响煤层气风险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逻辑性、科学性、合理性为前提,建立了煤层气开发风险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上,选择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结合计算指标权重,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指标赋值,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并得到该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总体风险指标值.通过煤层气开发风险实例分析,希望为煤层气开发风险评价提供借鉴,帮助煤层气开发风险评价的进一步发展.
张海锋张沁兰刘世界冯毅邓强陈学立
关键词:煤层气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煤系多目标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被引量:9
2017年
近年来,含煤地层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地区含煤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构造裂缝的发育可为该类储层提供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以临兴区块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例,对主要造缝期的构造应力场及其控制发育的构造裂缝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纵向上,太原组的构造裂缝较为发育,其裂缝密度为0.165~0.290条·m^(-1),该组的裂缝孔隙度也相对较高,为1.2%~6.78%;平面上,总体呈南高北低展布格局。基于研究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和构造裂缝发育、分布关系,认为有效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其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主要受控于断层与南部紫金山隆起。该区研究成果,可为本区煤系"三气"综合勘探评价及开发选区提供参考依据。
张海锋冯毅王文升陈学立李超李叶朋
关键词:含煤地层鄂尔多斯盆地
液压举升装置在海上平台侧钻作业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解决海上无修井机平台、低配修井机平台及靠泊受限平台的侧钻作业难题,针对液压举升装置在海上平台进行侧钻作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渤海油田海上平台使用修井机进行侧钻作业的井统计分析,发现典型340K液压举升装置的作业能力能够满足修井机单一井眼侧钻90%以上已钻井对设备能力的需求;通过对设备的抗风载能力进行计算,发现在最大风力载荷、最大举升载荷及最大作业扭矩综合工况下,设备的强度及变形量都能满足标准要求,结果表明液压举升装置可应用于海上平台进行侧钻作业。
王莉张胜宝陈学立张瑞纲黄志力
关键词:侧钻有限元计算
一种基于参数重构的气测录井油气水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参数重构的福莱尔气测录井油气水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试油井段C<Sub>1</Sub>‑C<Sub>8</Sub>平均值建立两个FLAIR气测录井的两个重构参数:“TCZS”参数和“C<Sub>...
邓强罗鹏谭伟雄刘新新苑仁国刘晓亮王建立桑月浦陈学立
文献传递
基于PE5参数的输气管道积液治理技术探究
2024年
在天然气管道运输过程中,受地势低洼处管道积液的影响,管道输送效率低,且影响输送安全。基于PE5参数分析对管道积液趋势,能够有效实现管道的安全运行。文章以陕西省某区块的2#集气站干线1为例,建立了管网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出管段中积液的分布及动态情况,论证了起伏地形下管线中积液的分布情况及积液治理的可行性。针对低海拔处管段中积液的分布情况,文章提出了三种积液治理的方案,分别是降低管网的出口压力、提高瞬时产量以及井口预先分离气液,并基于PE5参数分析了三种方案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仅降低管网的出口压力无法解决管网的积液问题;通过提高生产井的瞬时产量到一定值,以及对部分井预先进行气液分离的操作,都可以有效地解决管网中的积液问题。因此,文章为管道运输天然气中的积液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对确保管道输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陈阳周维洪刘世界张钟浩江良伟陈学立
关键词:起伏地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