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芸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昌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牙列缺损程度及义齿修复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分析牙列缺损、义齿修复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脑卒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试验观察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口腔状况、缺牙情况、义齿修复及无功能咬合情况。结果 口腔状况:观察组患者缺牙数、牙周炎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5±0.85vs 2.85±0.32),68.00%vs 38.00%](t/χ^2=18.065~46.243,P〈0.05);缺牙情况:观察组牙列完整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39.00%,复杂牙列缺失69.00%明显高于对照组37.00%(χ^2=14.612~20.554,P〈0.05);义齿修复情况:两组未修复、活动义齿修复、固定义齿修复、活动+固定义齿修复、部分修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1.706,P〉0.05);无功能咬合单位情况:观察组完整功能咬合34.00%明显低于对照组58.00%,复杂无功能咬合2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χ^2=11.594~15.273,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牙列损失情况、复杂牙列缺失、复杂牙无功能咬合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王娇季一飞何芸杨红梅袁丹杜胜男陈臻唐国华
- 关键词:牙列缺损缺血性脑卒中义齿修复
- 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重建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颊粘膜鳞癌根治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患者,根据唇、颊部和口角缺损大小个性化设计前臂皮瓣,供、受区血管行端端吻合,按缺损长度切取掌长肌肌腱与口轮匝肌和颊肌悬吊缝合重建口角。结果:12例血管化游离移植前臂皮瓣全部存活,术后口角外形满意。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唇颊部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言语及咀嚼功能障碍,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选择。
- 明华伟何芸周翊飞袁宗毅张兴安王华东韩新生付光新谭小尧
- 关键词:前臂皮瓣肌腱口腔癌
- CTA辅助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A(CT血管造影)对指导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制备的辅助价值及该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明确诊断为舌鳞形细胞癌的患者,术前采用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血管,选取以该穿支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A辅助定位穿支血管的皮瓣制备在术中按计划均获成功,游离移植肌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舌体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吞咽及言语功能障碍,局部未见肿瘤复发,供瓣肢无功能障碍。其中1例(T_4N_2M_0)于术后12个月合并肝、肺转移后死亡。结论: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的方法可靠、实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选择。
- 明华伟何芸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谭小尧
- 关键词:股前外侧肌皮瓣舌癌游离皮瓣
- 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颊部严重凹陷畸形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在面颊部严重凹陷畸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颌面部肿瘤术后面颊部严重凹陷畸形的患者,术前复查颌面部增强CT确认肿瘤无复发后行CT血管造影定位穿支血管;术中根据面颊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制备股前外侧穿支脂肪筋膜瓣,制备好受区后将脂肪筋膜瓣断蒂移植。结果所有患者的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全部成活,术后即刻面颊部凹陷畸形均得到矫正,无创口感染发生。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颊部凹陷畸形有明显改善,面容基本恢复,心理障碍逐渐消除;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供瓣肢无功能障碍。结论采用游离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可供组织量较大,吸收率较低,抗感染能力较强,是修复面颊部严重凹陷畸形较理想的选择。
- 明华伟何芸张兴安袁宗毅王华东韩新生李婷谭小尧
- 关键词:脂肪筋膜瓣CT血管造影
- 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笔者科室诊治的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并发咬合关系紊乱、面部畸形患者24例,将颌面部CT扫描获得的影像学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设计手术方案,再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截骨导板、咬合关系导板及颌骨模型来指导手术操作。对骨折固定可靠效果、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骨折断端固定可靠,咬合关系恢复理想,面容基本对称。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部畸形显著改善,咬合关系完全矫正,咀嚼效率明显提高,效果满意。结论: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手术实现了可视化、精准化的操作流程,是一种精确、高效、可预测的辅助方式。
- 明华伟何芸周翊飞袁宗毅张兴安王华东韩新生谭小尧
-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咬合紊乱面部畸形3D打印
- 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精确矫治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手术矫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发面部畸形患者行颌面部CT扫描获得影像学数据,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设计手术方案,再结合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手术导板及头颅模型来指导手术操作。结果:12例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经导板辅助手术后,术中所见与快速成型颌骨模型基本一致,术后面容对称。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颌面部畸形显著改善,心理障碍逐渐消除,效果满意。结论: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进行的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矫正手术实现了可视化、精准化、安全化的现代外科操作技术,是一种精确、高效、可预测的辅助方式。
- 明华伟何芸周翊飞袁宗毅张兴安王华东韩新生谭小尧
- 关键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D打印
- 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在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在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面颊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的组织缺损采用颏下蒂岛状肌皮瓣I期修复重建,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11例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肿瘤无复发、转移,颜面部外形基本对称,肌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无张口受限、下唇外翻畸形发生,患者较为满意。结论: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制备简单,血管蒂恒定,供区比较隐蔽,是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 明华伟袁宗毅张兴安贾佳欣王华东陈方园谭小尧何芸
- 关键词:颏下岛状瓣面颊部缺损颏下动脉
- 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后组织缺损的大小并结合皮瓣收缩率设计皮瓣,长5~10 cm,宽4~8 cm。皮瓣制备的同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待供、受区动静脉吻合完成后再行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端端吻合,供瓣区创面减张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口腔癌缺损采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均成活,皮瓣色泽、形态、质地优良,咀嚼、吞咽、言语功能良好,感觉功能恢复S0级2例,S1级4例,S2级6例,S3级2例,S3+级2例,游离皮瓣无1例发生溃疡。其中1例右舌中-高分化鳞癌(T3N1M0),术后13个月发生全身远处转移后死亡。结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缺损,其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皮瓣感觉功能。
- 明华伟袁宗毅张兴安贾佳欣王华东陈方园谭小尧何芸
- 关键词:感觉神经股前外侧皮瓣口腔癌
- 腔镜辅助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治疗的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18例,在耳后发际内设计长约5 cm切口,先直视下翻瓣至胸锁乳突肌前缘附近,通过腔镜翻瓣建腔,在腔镜辅助下完成颌下腺切除术。术后经发际内放置负压引流,皮内连续缝合关闭创口。术后随访3~6个月,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经腔镜辅助下完成颌下腺切除术,术中无一例中转为颌下切口。手术时间65~97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10~20 mL,平均14 mL;术后无舌体麻木、创口感染、肿瘤复发等情况出现,但有10例患者术后出现耳廓麻木不适,经随访6~9个月逐渐恢复;2例患者术后发生口角歪斜,经随访后症状逐渐缓解;切口均Ⅰ期愈合,且部位隐蔽。结论腔镜辅助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术的美容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颌下腺切除的一种手术入路选择。
- 明华伟袁宗毅张兴安贾佳欣王华东陈方园谭小尧何芸
- 关键词:颌下腺超声刀微创切口
- 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角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在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科室就诊的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患者16例,将带针负压引流管改良预弯,经面部皮肤穿刺后联合口内入路行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6~9个月,对骨折固定可靠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咬合关系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复位固定均获得良好效果,面部皮肤瘢痕不明显,无涎瘘、面瘫、耳廓麻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直接穿刺、口内入路固定下颌角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面部瘢痕不明显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 明华伟何芸谭小尧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邓礼辉
- 关键词:下颌角骨折口内入路创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