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姝

作品数:17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经济结构
  • 1篇代理
  • 1篇调查数据
  • 1篇眼中
  • 1篇要素资源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调查
  • 1篇社会调查方法
  • 1篇生产力
  • 1篇生产力发展
  • 1篇数字经济
  • 1篇体制机制创新
  • 1篇同创
  • 1篇同行评议
  • 1篇女性
  • 1篇青年
  • 1篇青年科研人员
  • 1篇人才成长规律
  • 1篇人才支撑体系
  • 1篇最大化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协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14篇薛姝
  • 8篇何光喜
  • 5篇张文霞
  • 3篇石长慧
  • 2篇赵延东
  • 1篇王奋宇
  • 1篇吴瑞君
  • 1篇张明喜
  • 1篇陈丽君
  • 1篇姚凯
  • 1篇陈小平
  • 1篇陈书洁
  • 1篇马缨
  • 1篇张娟娟

传媒

  • 3篇科技中国
  • 2篇科技导报
  • 2篇科学学研究
  • 2篇中国人才
  • 2篇中国科技人才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全球科技经济...
  • 1篇技术经济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科技政策研究中社会调查方法应用的回顾被引量:3
2017年
近年来,社会调查方法在我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该方法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的研究尚付阙如。本研究对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相关期刊上公开发表的279篇使用社会调查方法的科技政策研究论文进行了系统回顾,发现社会调查方法在科技政策研究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研究目的和统计方法的层次都有明显的提高,抽样方法、测量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的使用和呈现规范性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对抽样代表性重视不足、调查方法呈现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以及对基本方法和概念理解不够准确等问题。文章最后还对未来如何提高调查研究方法水平提出了建议。
赵延东张娟娟薛姝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科技政策研究
对《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被引量:4
2020年
加强基础研究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格局变化、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任务。《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基础研究政策支持的重点和方式。结合相关国际经验,分析了基础研究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并讨论了该方案中关于基础研究支持经费、支持方向、人才评价、学风建设、国际合作等重点议题。
薛姝何光喜
当前我国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主要压力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作为科研队伍中的重要力量,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着青年阶段的独特压力。青年科研人员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职业发展和薪酬收入两个方面,产生这些压力的原因包括申请项目的难度逐渐增大、科研管理耗费时间精力、薪酬收入与生活支出之间缺口较大等。本文从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项目和经费支持、优化科研管理程序、开拓多元渠道提高青年科研人员收入待遇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薛姝张文霞李睿婕
关键词:青年科研人员薪酬
保障女性平等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被引量:1
2023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持续推动我国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经济发展,而就业和创业正是女性平等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生产方式和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而女性的职业发展状况正是衡量劳动力市场是否良性运行的重要指标。
李睿婕何光喜薛姝
关键词:要素资源妇女事业发展红利
科技工作者公众形象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被引量:9
2008年
科技工作者的公众形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对科技工作者的刻板形象、职业形象、媒体形象等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公众对科技工作者印象的因素以及科技工作者公众形象的潜在后果。本文在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开展此类研究的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何光喜马缨王奋宇薛姝
关键词:公众形象
尊重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被引量:1
2023年
尊重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允许科学家自由畅享、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才能科学合理地完善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编者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人才的潜力,对于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薛姝石长慧张文霞
关键词:科技创新发展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支撑体系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科技人才评价思路及启示被引量:1
2023年
激发科技人才活力,需要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改进评价体系。在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国家(政府)—机构、机构—人才、机构—评议者等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科技人才评价需要以用人主体为核心,重视机构评价与人才评价导向的一致性、符合需求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同行评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等问题。建议遵循机构评价导向开展人才评价,促进资源配置与机构评价、人才评价相互协调,优化同行评议专家选择及评价机制,提升科技人才评价效果。
薛姝张文霞石长慧
关键词:委托代理同行评议
充分激发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引领驱动作用被引量:11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同样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于2024年1月31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人才的战略性需求,从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创新发展做出重要部署以及系统规划。为此,2024年5月5日,《技术经济》编辑部联合“人才强国”主题沙龙,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发展”专题,组织专家基于人才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工程师文化及精神传承、四链融合实践、新质生产力人才支撑战略、民企在实验室创新体系中主体作用的激发、科研规律及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关键核心技术人才体制机制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科研环境、顶尖人才格局及区域人才评价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激发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引领驱动作用提供多角度、深层次的见解与经验。
吴瑞君李响章梅芳冷明姚凯陈丽君石长慧薛姝易丽丽段志伟陈书洁陈小平
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企业基础研究支出分析及建议被引量:5
2022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且已成为全社会研发投入的主体,在基础研究领域也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亟需促进基础研究发展、亟需取得重大开创性原始创新成果背景下,应准确分析企业基础研究支出情况,剖析影响因素,探索激发企业基础研究活力的政策路径。
薛姝张明喜
关键词:技术创新
新时期科技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指标被引量:10
2019年
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地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技管理水平需要相应提升。科技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是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基础。基于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借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能力素质模型,提出新时期科技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应该包括基础能力素质和优势能力素质两部分。其中,基础能力素质应包括政治素质、科学素质、管理素质和专业素质,优势能力素质应该是科技管理人员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发挥根本作用的能力素质。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科技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政策建议。
薛姝何光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