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亚杰

作品数:22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挥发性
  • 7篇挥发性成分
  • 4篇顶空
  • 4篇顶空固相微萃...
  • 4篇色谱
  • 4篇固相微萃取
  • 3篇顶空固相微萃...
  • 3篇毒性
  • 3篇质谱
  • 3篇气相
  • 3篇气相色谱
  • 3篇气质联用
  • 3篇相色谱
  • 3篇挥发油
  • 3篇HS-SPM...
  • 2篇蛋白质营养
  • 2篇蛋白质营养价...
  • 2篇毒性成分
  • 2篇营养
  • 2篇营养价值

机构

  • 18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湖北省兽药监...
  • 2篇湖南省农业科...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湖南省作物种...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河北定州中学

作者

  • 18篇郑亚杰
  • 13篇唐其
  • 6篇陆英
  • 4篇王峻
  • 4篇郑亚杰
  • 4篇彭晓英
  • 3篇刘秀斌
  • 3篇曾建国
  • 3篇钟晓红
  • 3篇金秀娥
  • 2篇陈淼芬
  • 2篇陈鹏
  • 2篇杨帆
  • 2篇吴晓翠
  • 1篇谢红旗
  • 1篇杨莉
  • 1篇刘东波
  • 1篇王燕
  • 1篇彭尽晖
  • 1篇李先信

传媒

  • 4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蜜蜂杂志
  • 2篇中药材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草药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iteSpace的蜂蜜安全性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被引量:5
2024年
为了梳理蜂蜜安全性研究的现状及热点,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趋势、发表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地区)、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从上述数据库中得到169篇中文文献和281篇英文文献。分析表明蜂蜜安全性研究方向中文文献的发文量自2011年起呈上升趋势,英文文献发文量自2007年起呈现出波动性上升趋势,近十五年来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多于中文文献;张强和Gunduz A分别是发表中文和英文文献量最多的作者,中英文研究领域的学者之间有相对固定的研究合作关系,但各个团体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蜜蜂杂志》和《Food Chemistry》分别是发表蜂蜜安全性文献最多的中英文期刊,中英文发文期刊都以食品领域为主;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Karadeniz Technical University分别是发表中文和英文文献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国内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研究国家(地区)中土耳其是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其次是中国、波兰和新西兰;中文文献在研究初期以“肉毒杆菌”“粉源植物”“雷公藤”“蜂蜜中毒”等为研究热点;2000年之后,色谱、光谱、扫描电镜等技术日渐成熟,“蜂蜜孢粉学”“气相色谱”等关键词出现,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成为蜂蜜安全性研究中的热门研究方法。英文文献在研究初期以“pyrrolizidine alkaloids”“mad honey”“grayanotoxin”“natural toxicants”等为研究热点,说明此阶段主要是研究毒蜂蜜以及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梫木毒素等蜂蜜中检测到的天然毒素;随着色谱等技术的发展,“mass spectrometry”等关键词开始出现。可以看出,中英文文献研究在热点领域基本一致,都是以有毒蜜、蜂蜜中毒、蜂蜜中毒性成分检测和溯源等为主;但在侧重点上略有不同,国内有毒蜜源�
肖甜王燕杨帆杨帆钟晓红钟晓红唐其陆英金秀娥王峻
关键词:蜂蜜安全性文献计量学CITESPACE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及专利计量对黄精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0
2024年
目的探究黄精的研究发展趋势,为黄精栽培、临床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为迅速把握其研究内涵和聚焦研究热点提供一定借鉴。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黄精中、英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发文作者、机构、国家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借助incopat数据库的自带分析软件和Excel从专利申请数量、地域、机构及发明人等方面对黄精专利进行分析。结果近20年黄精的中、英文发文量均呈现阶段性的变化,特别是近5年呈快速增长态势。合作网络共现分析发现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李友元和鲍锦库;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分别为贵州大学农学院和四川大学,其中中心性最高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在机构合作中影响力较大;中国是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且与其他国家间存在较为广泛的联系,在黄精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发现黄精成分分析从简单的理化性质研究转向化合物分子结构研究;栽培技术从简单的套种、间作等发展为更适宜的林下种植模式;药理作用研究则集中在调节糖脂代谢、防治糖尿病、抗氧化、抗衰老及抗抑郁等方面。目前黄精专利的申请数量处于下行趋势,以中医药文化影响较大的中国等亚洲国家申请专利较多,专利保护内容侧重于黄精的组方配伍。结论黄精研究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防治糖尿病、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是黄精的研究重点,且未来仍是主要研究方向;其中,黄精活性成分对肠道菌群结构、机体免疫力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将成为研究热点;黄精产品深层次开发和创新也将是需要高度关注的发展领域。
黄子豪彭斐刘婷杨德斌邹辉陈淼芬郑亚杰
关键词:黄精CITESPACE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防治糖尿病
响应面法优化罂粟科植物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
2024年
【目的】系统优化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叶片原生质体提取的影响因素,建立其高效的原生质体提取体系。【方法】以花菱草(Eschscholtzia californica Cham.)幼苗为罂粟科模式植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预制液浓度、酶解液组成、酶解时间进行考察,借助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预测最佳提取方案,并将最佳方案在罂粟亚科(Papaveroideae)、角茴香亚科(Hypecooideae)和荷包牡丹亚科(Fumarioideae)的代表性植物中进行验证。【结果】当预制液浓度为0.8 mol/L、酶解时间6 h、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0.4%离析酶+0.3%果胶酶时,花菱草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最为理想,与响应面法的预测结果一致,能够成功获取罂粟科植物叶片的原生质体。【结论】本研究方法可实现罂粟科植物叶片原生质体的高效提取,为后续瞬时表达体系、亚细胞定位、单细胞测序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邵瑛瑛唐其彭晓英彭晓英郑亚杰
关键词:罂粟科原生质体酶解法单因素试验
多成分含量测定结合网络药理学识别湘枳壳种质资源品质评价的质量标志物
2024年
建立多指标成分的色谱定量分析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多变量统计分析从“谱-效”关系找出用于湘枳壳种质资源品质评价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对湖南省多个县市枳壳种质资源样本进行含量测定;对多指标成分进行靶点搜集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预测候选Q-Marker和核心作用靶点;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配体与受体结合活性进行理论模拟找出关键Q-Marker,借助主成分荷载因子分子和聚类分析挖掘出区分枳壳种质资源样本的Q-Marker。结果表明种质资源样本以柚皮苷、新橙皮苷和D-柠檬烯含量最高,各目标化合物的含量差异波动较大;橘皮素等7个候选Q-Marker通过PI3K/AKT和RAS/MAPK通路的PIK3CD等7个核心靶点发挥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它们之间的分子对接活性良好;多变量统计分析表明柠檬苦素等5个Q-Marker可用于区分种质资源样本,它们有类群特异性,但样本间差异与地域无关。该方法可对湘枳壳种质资源进行品质评价,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杨莉唐其唐其王燕张睿胤周铁陈鹏郑亚杰
关键词:色谱法网络药理学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白术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被引量:11
2022年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白术主根、须根、茎、叶四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定性定量分析,获得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差异。研究方法是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白术样品中挥发性成分,通过比对标准品、NIST谱库检索、结合文献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在白术不同部位中初步鉴定出70种成分,通过对比标准品溶液确定了苍术酮这一关键成分;从主根部位共鉴定27种挥发性成分,苍术酮(37.79%)为主要成分;须根部位共鉴定3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苍术酮(25.85%)、β-倍半水芹烯(11.68%)、瓦伦亚烯(9.47%)等;茎中共鉴定32种挥发性成分,β-倍半水芹烯(12.09%)、苍术酮(11.54%)含量相对较高;叶中共鉴定45种,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18.74%)、D-柠檬烯(12.89%)、苍术酮(5.98%)等。分析白术不同部位样品挥发性成分发现,苍术酮在白术非药用部位亦有较高含量;白术叶中挥发性成分组成丰富,萜烯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具有潜在较高开发利用价值。本实验为白术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易紫容张睿胤王佳玲李可爱张誉湘陈淼芬郑亚杰唐其
关键词:白术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综合利用
酸橙类中药材枳实和枳壳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60
2017年
我国酸橙类药用植物来源的中药材枳实、枳壳主要化学成分种类相似,含量具有差别。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香豆素化合物以及一些三萜苷类物质。该文将已报道的枳实、枳壳中所含化合物成分进行归纳总结,共计综述了130种化学成分,可为今后枳实、枳壳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何英杰刘东波刘东波程辟唐其郑亚杰程辟
关键词:枳实枳壳生物碱挥发油香豆素
狭叶薰衣草的离体培养及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为建立新疆狭叶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的快速繁殖体系,以种子、茎、叶为外植体,对种子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分化和生根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狭叶薰衣草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种子浸泡的适宜时间为6 h,切开种皮培养,出芽时间最少为6 d;诱导种子出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 mg/L;以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效果较好,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 mg/L+2,4-D 1 mg/L;诱导分化丛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 mg/L+NAA 0.5 mg/L;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1 mg/L+6-BA 0.5 mg/L;盆栽薰衣草和无菌苗薰衣草的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差较大,离体培养的薰衣草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叶绿醇、丁香油烃、氧化石竹烯等。
杨鑫詹爽彭尽晖彭豹郑亚杰彭晓英
关键词:离体培养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炒制加工对白术籽蛋白氨基酸营养价值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通过对白术籽蛋白质氨基酸营养价值和挥发性成分及其炒制前后的变化研究,为白术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别对炒制前后白术籽的可溶性蛋白、氨基酸、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通过NIST谱库检索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解析。白术籽中氨基酸种类齐全,生品和炒制品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29%和5.90%;甜味和鲜味氨基酸总量与苦味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1.98和1.95。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值都与理想蛋白标准相接近,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别为80.41和77.76,必需氨基酸指数均接近于1。挥发性香气成分丰富,40个挥发性成分包括共有成分12个,生品和炒制品的特有成分各为15个和37个;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以D-柠檬烯为代表的单萜类化合物占比较大。炒制可增加白术籽中药效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具有呈味能力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进而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促使挥发性成分的类别和数量更加丰富。作为白术药材非药用部位,白术籽生品和炒制品均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炒制加工可进一步改善口感和提升风味;本文研究可为白术非药用部位的资源化利用及高附加值产品创造提供理论依据。
聂广张睿胤陈淼芬唐其陆英陆英黎毅郑亚杰
关键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营养价值挥发性成分非药用部位
HS-SPME-GC-MS法测定不同时期七叶一枝花中挥发性成分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建立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七叶一枝花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质谱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与解析的方法;并对不同时期七叶一枝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比对。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结合谱库检索及相关文献查阅,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以及成分比较,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依靠谱库检索和查阅文献,四个时期七叶一枝花(1、4、7、10年生)共检测到62种成分,均超过总成分的95%;共有成分52种,主要以烷烃类为主,四个时期相对含量占比为48.43%、54.38%、50.61%、46.20%;对戊基苯乙酮在四个时期样品中含量相对最高(17.82%、19.96%、15.58%、16.28%)。结论:七叶一枝花中烷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生长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几种油酸甲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随着生长期逐渐下降;另外在样品中发现了一些单萜类化合物,如D-柠檬烯、β-月桂烯、(Z)-β-罗勒烯等。结论:HS-SPME-GC-MS法无需溶剂提取,采用固相萃取的方式,无溶剂污染,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利用谱库检索结合相关文献有助于对数据的进一步确认与分析,为完善和提升七叶一枝花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提供参考。
张睿胤张誉湘章瑶郑亚杰游景茂兰支登唐其
关键词:七叶一枝花HS-SPME-GC-MS挥发性成分
有毒蜜源植物毒性成分及其毒性
2023年
野生蜂蜜因含有植物源毒性成分具有较高的潜在中毒风险,是我国食品中毒事件的高致病因子。由于此类中毒事件通常发病急且致死率较高,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梳理清楚有毒蜜源植物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有利于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溯源的推进,为快速查对毒性物质来源提供科学依据,为蜜蜂科学饲养及蜂蜜质量标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肖甜彭晓英杨帆王峻金秀娥钟晓红陆英郑亚杰
关键词:毒性成分半数致死量生物碱萜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