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婧怡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湿疮1号对小鼠急性湿疹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研究湿疮1号对小鼠急性湿疹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小鼠急性湿疹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及湿疮1号不同剂量(低、中、高剂量)组,另选10只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小鼠耳部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及血T辅助细胞1(Th1)和2(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病理变化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耳部表皮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明显,血管扩张明显,淋巴细胞、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药物干预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皮肤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较少。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中药中、低剂量组的肿胀度明显增加,肿胀抑制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IL-1β、TNF-α、IL-5均有明显升高,IL-4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空白对照相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IL-2水平下降,IL-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IFN-γ、TNF-α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剂量组间比较显示,中、低剂量组IL-2、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疮1号对急性湿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相关。
- 周洁孙圆圆茅婧怡王莉张健茅伟安
- 关键词:急性湿疹
- 湿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被引量:18
- 2014年
- 湿疹病情复杂易反复,中医和西医治疗各有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简要概述湿疹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 王莉曹蒂莲茅婧怡张健瞿奕陆英茅伟安
- 关键词:湿疹
- 寻常疣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1
- 2013年
-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易致皮肤功能障碍和形象破坏。临床有多种治疗方案,应针对不同病情选择适宜方法和联合治疗方案。本文针对临床效果不确切、治疗不彻底,以及不良反应和(或)易复发等问题,综述寻常疣的各种疗法及特点。
- 张健茅伟安茅婧怡曹蒂莲瞿奕王莉
- 关键词:寻常疣
- 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联合用药组(咪唑斯汀片+糠酸莫米松组),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中药熏蒸组愈显率94.29%,联合用药组愈显率77.14%,中药熏蒸组愈显率优于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疗效确切。
- 茅伟安曹蒂莲茅婧怡张健王莉瞿奕
- 关键词:中药熏蒸血虚风燥湿疹
- 中西医治疗扁平疣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8年
- 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病程较长的多发性皮肤病,复发率高。中西医治疗方法较多,西医治疗药物包括维A酸类和水杨酸类药物,以及胸腺五肽和咪喹莫特等免疫调节药物;中医治疗以辨证施治结合外治法去疣,具有随症加减的优势。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西药、中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评价研究。
- 茅婧怡张明李斌
- 关键词:扁平疣皮肤病中医
-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经典方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8年
-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具有瘙痒性、易发性和难愈性。中医经典方剂包括玉屏风散、消风散、当归饮子和桂枝汤治疗慢性荨麻疹颇有疗效。本文对中医经典方剂治疗慢性荨麻疹作一全面论述,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探讨相关方剂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和治疗思路。
- 茅婧怡张明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 龙胆泻肝汤及方中单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进展被引量:15
- 2014年
- 龙胆泻肝汤为中医经典良方,具有泻肝胆实火,清利湿热之功效,是皮肤科治疗肝胆湿热、热重于湿证的代表方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复方及单味药具有调节免疫、镇痛、抗炎、抗过敏和抗病毒等作用。本文就该方及方中单药与皮肤病有关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孙圆圆茅婧怡曹蒂莲瞿奕王莉张健茅伟安
-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药理作用
- 滚轮微针技术对黄柏提取物乳膏中盐酸小檗碱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回流法制备黄柏提取物,再制成o/w型乳膏。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以离体裸鼠皮肤为屏障,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乳膏中盐酸小檗碱的体外透皮性能,探讨滚轮微针技术对黄柏提取物乳膏中盐酸小檗碱体外经皮渗透行为和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用或采用微针处理组乳膏中盐酸小檗碱12 h的累积渗透量为(0.161±0.008)、(0.978±0.034)mg/cm^2,经皮渗透速率为(0.035±0.007)、(0.197±0.018)mg·cm^-2·h^-1,皮肤滞留量为(0.373±0.021)、(1.364±0.342)mg/cm^2。可见,滚轮微针技术能显著提高外用黄柏提取物乳膏中盐酸小檗碱的经皮渗透量(P〈0.05),增加皮肤内药物滞留量(P〈0.05)。
- 茅婧怡张娟娟穆耶赛尔·麦麦提力李福伦李斌
- 关键词:黄柏盐酸小檗碱经皮渗透
- 玉屏抗敏煎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卫表不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验方玉屏抗敏煎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卫表不固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三组: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患者各36例。中西药组口服中药玉屏抗敏煎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中药组...
- 茅婧怡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瘾疹氯雷他定
- 自拟中药熏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及对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治疗组,每组51例。西医治疗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熏蒸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血清IFN-γ及IL-4水平,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对2组患者皮损缺损程度及瘙痒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2周、4周,西医治疗组血清IFN-γ、IL-4水平无明显改善(P均>0.05),中西医治疗组血清IFN-γ及IL-4较治疗前及西医治疗组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第2周、4周的瘙痒评分及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中西医治疗组均显著低于西医治疗组(P均<0.05);中西医治疗组治疗第2周、4周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熏蒸联合氯雷他定可显著提高慢性湿疹患者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健曹蒂莲瞿奕王莉周洁孙圆圆茅婧怡茅伟安
- 关键词:氯雷他定慢性湿疹白细胞介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