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齐飞

作品数:24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山桐子
  • 4篇种源
  • 3篇不同种源
  • 2篇大小年
  • 2篇油料
  • 2篇同密
  • 2篇泡桐
  • 2篇小年
  • 2篇旅游
  • 2篇木本油料
  • 2篇果实
  • 2篇白花泡桐
  • 2篇ISSR
  • 2篇表型
  • 2篇不同密度
  • 1篇顶芽
  • 1篇多样性
  • 1篇性状
  • 1篇休眠
  • 1篇休眠解除

机构

  • 24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国家林业局
  • 3篇棕榈生态城镇...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市天坛公...

作者

  • 24篇蔡齐飞
  • 23篇刘震
  • 17篇王艳梅
  • 17篇耿晓东
  • 6篇李志
  • 3篇代莉
  • 2篇黄帅
  • 1篇张涛
  • 1篇马天晓
  • 1篇张志华
  • 1篇郭芳
  • 1篇张涛
  • 1篇张雅梅
  • 1篇李非
  • 1篇吴慧源
  • 1篇李芳芳

传媒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经济林研究
  • 4篇河南科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农技服务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居群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2023年
以国内14个山桐子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山桐子的9个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有广泛变异,居群间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7%—32.51%,居群内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69%—35.21%。单串果穗重和单串果实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单果横径、单果纵径及单果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小。河南农业大学林木种苗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居群表型变异最丰富,四川省方山村居群最小。山桐子果穗表型性状与果实产量性状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山桐子14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类群Ⅳ中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最为优良,果穗大、单果重,表现出突出的育种优势。(2)山桐子14个居群地土壤pH在5.36—8.49范围内,多数居群土壤为酸性,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低。(3)环境因子中全氮对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影响较大,土壤pH、有效磷含量与果实表型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变异,果穗外形对其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土壤pH及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在生产中或可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及有效磷含量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冯建刘震蔡齐飞蔡齐飞耿晓东王艳梅周慧娜耿晓东孔德良李明婉李志
关键词:山桐子环境因子
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生长规律差异性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为探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生长发育规律差异,取湖南、四川、河南、贵州、江西、江苏6个种源的2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种源在相同生境下的生长量、分枝数、展叶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种源2年生山桐子主干顶芽抽枝、侧枝顶芽抽枝、二次分枝的伸长生长和粗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趋势。3)6个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的生长量、展叶量、二次分枝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干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多,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苏种源,展叶最少的是河南种源;侧枝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最多,河南种源的展叶量最多,四川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少;在二次分枝方面,贵州种源的生长量最多,其次是河南、四川、湖南,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西种源;四川、江西、湖南种源的二次分枝数量明显高于河南、贵州和江苏种源;不同种源的二次分枝以上主干生长量表现为:贵州种源最多,其次是湖南种源,四川、江苏、江西种源较少,河南种源最少;4)在贵州、江西、江苏3个种源的主干顶芽抽枝伸长过程,四川种源的侧枝顶芽抽枝伸长过程,江西种源的二次分枝粗生长过程中都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不同种源山桐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郑州地区以贵州种源的苗木生长可能有较好的适应性。
张小雪刘震王新建李志李志蔡齐飞王艳梅耿晓东
关键词:山桐子种源生长发育顶芽
山桐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筛选出性状优良的山桐子种质资源材料,为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收集的373份山桐子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29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及评价,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这373份山桐子种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树高、胸径、枝上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7.31%、17.62%、29.26%、42.49%、42.37%和5.68%。其性状间变异范围为0.84%~42.49%,其中,叶长/叶宽变异系数最小,胸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胸径、轮生枝条、枝上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长、叶柄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胸径>叶宽>叶柄长>轮生枝条>枝上高>当年生侧枝数。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9个性状可归纳为以下3个主成分,即叶长、胸径、树高,说明山桐子的叶片和株茎性状对品种分类影响较大,三者的累计贡献率达63.37%。聚类分析依据表型特征可将373份种质聚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184份资源,叶形以心形为主,叶色主要为绿色,叶缘为重锯齿,叶基部有绒毛,占总数的49.33%,其他4个类群资源数量较少。【结论】山桐子种质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可筛选出一些优良的特异性状资源,在育种过程中可作为亲本材料。
蔡齐飞张敏敏徐自恒王帅许东辉刘震
关键词:山桐子种质资源表型变异
‘豫济’山桐子人工林林分调查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分析探讨‘豫济’山桐子林的生长状况、树种组成及土壤养分含量,为山桐子林地土壤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本文以生长于河南省济源市愚公林场的19年生‘豫济’山桐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豫济’山桐子的林分组成,测定山桐子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分析不同海拔下不同土层深度山桐子林下土壤养分。结果表明:1) 19 a生‘豫济’山桐子林的雌雄比为3:5,郁闭度达0.8以上,平均树高为11.75 m,枝下高6.17 m,胸径12.79 cm,林木个体生长状况良好,无明显病虫害;2)同一海拔高度,不同土层间土壤的全碳、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有效钾含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全C、全N、硝态氮、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层深度的‘豫济’山桐子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相比于土层深度,海拔高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更大。
李鹏程王艳梅任军战乔王铁刘震靳超李志蔡齐飞耿晓东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
不同种源山桐子叶绿素荧光特征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为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的光能利用效率,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比较,以期为早期选择优良的育种材料提供参考.以山桐子叶片作为试验材料,运用Fluor Cam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分别测定11个种源的最小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叶绿体光系统II(PSII)潜在活性(Fv/Fo)、稳态非光化学荧光淬灭(NPQ_Lss)和稳态光化学荧光淬灭(q P_Lss)等参数.在11个不同种源山桐子中,东京种源的光能利用率高,热耗散能力低,光合能力强;赣州种源具有相对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光合潜能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张家界种源的电子传递能力强,光合效率高;整体而言,东京、赣州、张家界种源的山桐子各项荧光参数数据较其他种源突出,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和PSII潜在活性.综上所述,可以将它们作为山桐子高光效育种的优良种质资源,在发展经济林建设时更适合采用东京、张家界种源山桐子;在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时,更适合采用赣州种源山桐子.
蔡齐飞王帅徐自恒宋雨刘震
关键词:山桐子种源叶绿素荧光
基于油茶产业发展的旅游模式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林业扶贫主要树种。以油茶观赏价值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油茶产业新型模式,对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阐述了油茶种植历史、自然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从油茶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旅游业发展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油茶的经济、生态和观赏价值,以及旅游业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的机遇和经济效益;提出了旅游开发中应遵循的生态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经济性和特色化原则,以及“自然+人文”、体验式农业休闲、农业科普等旅游模式;阐明了政府为“策划者”、企业为“掌舵者”、农户为“水手”的经营管理模式内涵,同时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掘传统油茶文化、加强产业宣传、创新营销战略、落实政府鼓励政策等建议。通过分析、研究,以期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薛晓焱刘震王艳梅耿晓东蔡齐飞李志
关键词:油茶木本油料旅游模式林业扶贫
不同种源山桐子光合特性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为了研究山桐子不同种源的光合特性,以张家界、成都、广元和东京4个种源山桐子为研究对象,利用LCpro-SD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分析不同种源不同月份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 2摩尔分数(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变化、光响应曲线、CO 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张家界种源在6月的Pn值最高,为12.66μmol·m-2·s-1,广元种源5月Pn值最高,为9.41μmol·m-2·s-1,东京和成都种源7月的Pn值最高,分别为9.36和12.65μmol·m-2·s-1,4个种源Pn均在10月最低。4个种源山桐子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LSP为939.26~1464.23μmol·m-2·s-1,光补偿点(LCP)为11.38~87.76μmol·m-2·s-1,张家界种源对光的适应范围最广,东京种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最高。4个种源山桐子的CO 2饱和点为1385.36~1527.29μmol·m-2·s-1,CO 2补偿点为19.12~146.42μmol·m-2·s-1,4个种源山桐子利用低摩尔分数CO 2的能力均相对较差,而利用高摩尔分数CO 2的能力相对较强。不同种源不同时间的光合特性可以为种源选择和栽培管理方式提供参考。
徐自恒房丽莎刘震李志蔡齐飞耿晓东翟雯婧王炳焱詹志伟王艳梅
关键词:山桐子光合日变化种源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
山桐子芽叶果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大小年的关系
2024年
【目的】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分别在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采摘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上着生的叶片、芽和果实,分别以蒽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果实发育先降后升,芽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高趋势。随果实发育,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的芽、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升高;有果嫩枝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后升,无果嫩枝叶片变化趋势不一致。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芽和叶片中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均大于无果嫩枝的芽和叶片;在不同果实发育期,有果嫩枝的芽、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叶可溶性糖含量的比值随果实的发育均先升后降,芽、果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随着果实发育变化不明显,未达显著水平;果实膨大期,3种大小年类型按照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NAB(16.64)、IAB(9.93)、CAB(5.95),说明果实膨大期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越大,则越利于花芽分化期芽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结论】山桐子大小年的发生是果实发育与花芽分化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竞争所致,果实膨大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越高,越能保证花芽分化期的营养供应,促进花芽分化,防止小年的发生。
耿晓东张召增朱秀征蔡齐飞李志王艳梅李志
关键词:山桐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豫济’山桐子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025年
【目的】了解‘豫济’山桐子苗期的抗旱能力,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年生‘豫济’山桐子为试验材料,设置CK、轻度干旱(D1)、中度干旱(D2)、重度干旱(D3)、持续干旱(D4)共5个处理,CK、D1、D2、D3处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5%、30%、20%、10%,D4处理为一次性浇透后不再浇水。每10 d测定1次株高、地径和叶片形态;分别在干旱胁迫前期(试验第0天)、干旱胁迫中期(各胁迫处理苗木存活时间的1/2)、干旱胁迫末期(苗木整株枯死,试验结束)时,对各处理苗木的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物量进行测定。探究干旱胁迫下苗木在形态结构、细胞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等方面的变化。【结果】D1、D2处理苗木全部存活,D3、D4处理苗木分别存活30、60 d。短时间的轻度干旱胁迫能够促进苗木根系生长。胁迫末期,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叶长、叶宽、着叶数量、株高增量、地径增量、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长、根系密度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IAA、GA_(3)和ZR含量表现为轻、中度干旱胁迫下逐渐升高,重度和持续干旱胁迫下降低。D3处理后期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迅速升高;D4处理后期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升高、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豫济’山桐子对干旱较为敏感,能够通过延缓生长、损失部分生物量、提高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激素水平来适应不同程度的干旱,适度的干旱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可以将土壤相对含水量20%作为临界点。
耿晓东岳继飞刘英陶昱含周亚飞张召增谢焕冬蔡齐飞刘震
关键词:干旱胁迫生理生化
南阳市林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研究市县尺度林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开展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区划,可为区域林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南阳市2015—2022年林火数据和气象数据,从市县尺度分析了南阳市林火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并从乡镇尺度对南阳市森林火灾风险等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2015—2022年南阳市林火发生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冬、春季,2月份出现峰值,主要发生时段为11:00—19:00。南阳市林火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模式,核密度值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卧龙区北部、南召县南部、镇平县东北部、方城县北部;林火聚集区域保持西北—东南分布,火点中心位置逐步由卧龙区北部向南召县和方城县偏移。人为因素是引发南阳市林火的主要原因,祭祀用火、农事用火为主要火源;相对湿度、平均气温、累计降雨日数是影响南阳市林火发生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南阳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以山脉为分界线的乡镇行政交界区域,故南阳市需要强化乡镇间联防联控,加强行政交界区域的火灾防范工作。研究结果有助于南阳市精准制定林火防控政策,加强火灾多发区防范,分类开展源头管控,有效降低林火发生概率。
张静阁郝珉辉李志蔡齐飞刘震
关键词:森林火灾火险区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