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宇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增殖
  • 2篇子机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2篇分子
  • 2篇分子机制
  • 2篇分子机制研究
  • 2篇PD-L1
  • 2篇KEAP1
  • 1篇血浆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动力学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质谱

机构

  • 4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篇刘宇
  • 3篇刘宏旭
  • 1篇张润香
  • 1篇宁振
  • 1篇刘静
  • 1篇刘秀梅
  • 1篇朴海龙

传媒

  • 1篇癌症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Kea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调控PD-L1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Kea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和Keap1与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TCGA数据库和辽宁省34对癌和癌旁组织进行分析,比较其中Keap1含...
李精汉张翊刘宇石翔刘宏旭
关键词:KEAP1非小细胞肺癌增殖PD-L1
YB1在肝癌细胞中通过抑制microRNA生物合成调控miR-205/200b-ZEB1轴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与目的Y-box结合蛋白(YB1或YBX1)在肿瘤发生和癌症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YB1是否可以通过调节非编码RNAs来影响肿瘤的恶性转化仍是未知的。本研究旨在探讨YB1与microRNAs之间的关系,并揭示YB1通过miRNAs介导的调控网络影响肿瘤进展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增殖、伤口愈合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YB1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在HCC细胞系中进行微阵列分析,筛选YB1引起失调的miRNA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NA免疫沉淀和pull-down实验分析YB1对miR-205和miR-200b的调控。通过pull-down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了YB1、DGCR8、Dicer、TUT4和TUT1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YB1、DGCR8和Dicer的细胞共定位。通过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转染了YB1 shRNA或shControl的MHCC97H细胞,检测YB1在体内对肿瘤转移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YB1不依赖Snail途径,通过调控miR-205/200b-ZEB1轴促进HCC细胞迁移和肿瘤转移。YB1与微处理器DGCR8和Dicer以及通过保守序列CSD(code shock domain)与尿苷酸末端转移酶TUT4及TUT1发生相互作用,抑制miR-205和miR-200b生物合成。随后,下调的miR-205和miR-200b增强了ZEB1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此外,对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YB1表达与ZEB1表达呈正相关,与临床预后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YB1通过调节肝癌细胞中miR-205/200b-ZEB1轴促进肿瘤进展的新机制。研究结果还表明,YB1可能通过miRNAs介导的基因调控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可作为治疗癌症的潜在靶点。
刘秀梅陈迪陈欢王稳刘宇刘宇段超宁振郭新宁振刘静齐欢刘静林爱福夏天刘宏旭朴海龙
关键词:DICER肝癌
Kea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调控PD-L1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Keap1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和Keap1 与PD-L1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TCGA 数据库和辽宁省34 对癌和癌旁组织进行分析,比较其中K...
李精汉张翊刘宇石翔刘宏旭
关键词:KEAP1非小细胞肺癌增殖PD-L1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美洛昔康的浓度及药物动力学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美洛昔康(meloxicam)的浓度。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水中含体积分数为0.2%的甲酸)(体积比为70∶30),提取剂为乙酸乙酯-异丙醇(体积比为9∶1),内标物为吡罗昔康,离子源为ESI,流速为0.4 m L·min-1,柱温为30℃。结果美洛昔康线性为0.1~40.0μg·L-1(r=0.993 1),定量下限为0.1μg·L-1,日间和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11.7%,提取回收率在83.4%~87.1%之间。20名健康受试者背部涂抹美洛昔康凝胶剂后,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ρmax=(18.7±9.3)μg·L-1,tmax=(60.0±24.7)h,t1/2=(59.4±27.3)h,AUC0→t=(2 105.9±1 573.4)μg·h·L-1,AUC0→∞(2 297.1±1 734.7)μg·h·L-1。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美洛昔康在人血浆中的浓度。
张润香谢大泽谌学军刘宇
关键词:美洛昔康血浆药物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