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艳

作品数:16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栓塞
  • 5篇介入
  • 4篇动脉
  • 4篇动脉栓塞
  • 3篇介入放射
  • 3篇介入放射学
  • 3篇教学
  • 3篇放射学
  • 2篇动脉栓塞术
  • 2篇血栓
  • 2篇术后
  • 2篇栓塞术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动脉
  • 2篇子宫动脉栓塞
  • 2篇静脉
  • 2篇出血
  • 2篇大出血
  • 1篇导管溶栓
  • 1篇动静脉

机构

  • 12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12篇刘海艳
  • 11篇闫瑞强
  • 9篇吴常生
  • 8篇穆永旭
  • 7篇张磊
  • 5篇金昌
  • 4篇胡晓燕
  • 3篇张磊
  • 2篇杨广祥
  • 2篇胡晓燕
  • 1篇赵蒙
  • 1篇李启民

传媒

  • 6篇中华介入放射...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控镇痛泵对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对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疼痛的疗效。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科实施UAE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于UAE术后立即手背静脉留置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对照组仅于术后患者有疼痛主诉时予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50 mg+异丙嗦25 mg。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0、4、8、16、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评价疼痛程度,采用布氏舒适评分(BCS)评价舒适程度;并比较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及BCS评分除术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后4、8、16、24、48 h的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8、16、24、48 h的BCS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镇痛泵能有效地用于UAE,可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和满意度。
金昌吴常生穆永旭闫瑞强张磊刘海艳
关键词:镇痛泵子宫动脉栓塞术疼痛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介入治疗探究
2020年
探究妇产科急性大流血的介入医治功效;方法:筛选我院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间共接收的80名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病人当作探究目标,将其随机划分成观测组与对比组,每组中有40名,给对比组实施传统的医治法,而观测组使用介入性动脉栓寒医治。对比两组病人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产生率,比较两组病人的流血量、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结果:观测组病人无人死亡,而对比组病人有3人死亡,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观测组病人并发症发作率是5.00%,对比组是27.50%,观测组少于对比组(P<0.05);观测组病人的流血量、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长都显著少于对比组(P<0.05),差别可形成统计学作用。结论:对妇产科中急性大出血病人使用介入性动脉栓塞医治,功效相当优越,可缩减病人产生并发症,并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闫瑞强张磊刘海艳胡晓燕赵红兵
关键词:妇产科急性大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术后大出血行二次栓塞治疗一例被引量:2
2018年
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中[1]。UAE术联合清宫术能明显减少清宫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缩短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创伤小,成功率高,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降低了医疗风险,成为目前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有效方法[2]。但行UAE后清宫时再出血报道尚属少见,进行二次UAE治疗更是少见。我院2016年12月7日收治1例CSP患者,给予施行UAE术联合清宫术治疗,但在清宫术后大出血,给予二次UAE治疗,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7岁,因“停经25 d,阴道不规则流血7 d,伴下腹部疼痛3 d”于2016年12月7日入院。患者孕2产2,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行剖宫产。本次停经25 d出现阴道出血,血量时多时少,淋漓不尽,鲜红色、伴血块,入院前3 d下腹出现疼痛。
王晓雨吴常生胡晓燕张磊刘海艳穆永旭闫瑞强
关键词:清宫术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腹部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癌性血尿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癌性血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的肾癌性血尿患者39例,男22例,女17例。患者经辅助检查均诊断为肾癌性血尿,均接受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第2、7、14、21天留取患者血液及尿液样本,行血常规及尿常规化验。结果:39例患者均采用超液态碘油+明胶海绵微粒+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均一次栓塞成功,成功率达100%。其中,21例患者术后12 h肉眼血尿消失,18例术后24 h肉眼血尿消失。术后第2、7、14、21天,血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高于术前,尿RBC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9例患者行栓塞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及腰背胀痛等症状,经对症治疗2~5 d后消失。3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一例发生异位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坏死、肾脓肿等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癌可以起到终止血尿的作用,且有微创、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王晓雨吴常生闫瑞强张磊刘海艳穆永旭
关键词:肾动脉栓塞术肾癌血尿
在校医学生对介入放射学认知情况的调查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医学生对介入放射学的认知情况,探讨医学院校开设介入放射学课程的必要性。方法:于2016年7月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介入放射学知识的认识、获取介入放射学知识的途径、对介入放射学学科地位的评价及学生对介入放射学的就业取向等。结果:本次调查中,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回收率78.66%。其中有198人知道有介入放射学这门课程,占83.90%。其中有127人(64.14%)了解介入放射学可分为血管性及非血管性两大类,只有86人(43.43%)清楚Seldinger穿刺技术。在常见介入手术的知晓情况中,学生对冠状动脉成形术知晓率最高,为83.33%。198人中只有28.28%的人毕业后愿意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其中88.73%的人因职业危害而不选择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结论:将介入放射学作为教学的必修课程,介入放射医师直接参与到本科教学中来,才能解决目前介入放射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金昌吴常生刘海艳张磊胡晓燕
关键词:医学生介入放射学教学
小儿先天性肝脏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探究
2020年
探讨小儿先天性肝脏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共收治的60例先天性肝脏动静脉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经过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之后,将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肝动脉结扎术,观察组患儿应用DSA造影与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36.67%,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6.6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肝脏动静脉瘘患儿,应用DSA引导下介入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及时消除和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小儿健康发育成长。
闫瑞强张磊刘海艳胡晓燕赵红兵
关键词:小儿肝动脉结扎术
介入放射学教学方式的探讨被引量:9
2016年
介入放射学是集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学、微创治疗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一门新兴临床边缘学科。它要求介人放射科医师应具备在医学影像引导下进行微创治疗的能力,既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怎么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是目前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介入放射学,不断提高临床思维和影像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合格介入放射学医师。
金昌杨广祥穆永旭闫瑞强吴常生刘海艳胡晓燕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教学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
2019年
肝硬化随着病程的进展,不仅表现为肝脏本身功能的恶化,还有不断出现的其他系统或其他器官的诸多并发症,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可减轻患者炎症和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在肝脏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国内外hUC-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王晓雨张磊吴常生闫瑞强刘海艳穆永旭
关键词:肝硬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导管溶栓联合压力治疗系统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导管溶栓联合压力治疗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LEDVT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进行压力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大腿周径[(55.90±4.51) cm vs.(54.10±5.04) cm]和小腿周径[(44.72±3.45) cm vs.(42.85±6.53)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大腿周径[(44.90±1.99) cm vs.(47.25±4.08) cm]和小腿周径[(34.25±1.51) cm vs.(37.45±1.84) c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的患肢皮肤温度、皮肤色泽、疼痛和通畅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了溶栓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为15.15%(5/33),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2.12%(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20);两组均未出现便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导管溶栓联合压力治疗LEDVT较单纯导管溶栓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患肢症状。为LEDVT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晓雨张磊吴常生闫瑞强刘海艳穆永旭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机械溶栓
长时间曲肘使用电脑鼠标所致右侧肱动脉血栓1例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报道2015年12月1例长时间曲肘使用电脑鼠标所致右侧肱动脉血栓形成,行右上肢动脉造影示右侧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正常,肱动脉下段100%闭塞。送入溶栓导管给予尿激酶溶栓,共溶栓72 h,患者右侧肱动脉可触及,尺动脉及桡动脉搏动恢复,右前臂颜色及皮温恢复正常。右上肢动脉造影:肱动脉通畅,可见尺动脉和桡动脉显影,远端动脉显影良好。6个月后右上肢动脉彩超示肱动脉通畅,管壁光滑。
金昌闫瑞强李启民吴常生杨广祥刘海艳穆永旭
关键词:鼠标肱动脉血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