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 作品数:11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黑龙江省2020年6-8月数值预报检验评估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20年6-8月全球模式预报、中尺度模式预报、客观订正预报等在黑龙江省的预报性能进行评估,以期为数值模式预报产品的使用和经验订正提供参考依据。得出以下结论:降水预报,中尺度模式定量降水误差相对较大。各家模式预报晴雨准确率得分均较高,但均存在降水预报范围偏大的问题,分级检验结果表明省气象台客观订正预报在小雨、暴雨量级上预报能力明显优于其他模式,有较好的预报参考价值。气温预报,0-72 h逐3 h整点气温,省气象台客观订正BREM预报表现优于ec、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在日最高、低气温预报中,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BREM预报均优于ec预报,且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高于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风预报,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优于ec预报。
- 高梦竹刘松涛李有缘齐铎张宇张惠君袁美英
- 关键词:降水气温
- 黑龙江省一次区域性暴雨的异常因子分析
- 2016年
- 本文对2013年8月12日黑龙江省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使用相对阈值定义本次暴雨具有异常性。异常偏强的低涡和暖脊为降水提供了强盛的动力抬升条件。异常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配合低层强大的西南风急流,同时南海附近有台风,为黑龙江地区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低层暖脊异常偏强,使得黑龙江地区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本次异常暴雨天气过程。
- 张月张宇
- 关键词:暴雨标准差
- 黑龙江西北气流型冰雹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本文对2016年黑龙江省6月发生的2次较为典型的西北气流型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次冰雹天气过程具有相似的天气形势及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地面均有风的辐合,低层存在露点锋且风垂直切变大,有利于风暴的组织发展,弥补了西北气流形势下动力抬升条件的不足。局地山区和狭管地带的地形抬升作用也对降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栾晨张慧君张宇张月
- 关键词:冰雹
- 黑龙江省一次飑线过程中尺度和雷达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1引言
飑线是由多个雷暴单体,可能包含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线状对流系统,其水平尺度长一般由几十到几百公里、宽度最宽几十公里,持续时间较短,飑线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带来的天气特征一直是强对流天气预报研究的重要问题,关于飑线的触发机制和中尺度结构已有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 张宇张月
- 关键词:飑线过程触发机制雷暴单体气压场辐合线
- 暖脊背景下黑龙江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卫星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18年7月16-17日,暖脊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最大雨强出现在齐齐哈尔泰来塔子城为80.5mm/h。暖脊控制下,副高外围的风速风向辐合造成的强降水。高层干冷、底层暖湿配置较好,风切变比较好,也有急流配合。云团发展较高,TBB值较低,降水指数产品具有一个的指示作用。降水回波持续时间长,累计强回波持续时间也较长,但最大降水时段的回波并不是很强。
- 张月张宇赵柠
-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环流形势
- 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2012年6月8日(过程Ⅰ)和7月1日(过程Ⅱ)黑龙江省两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这两次过程都是受低涡系统影响,强冷空气冲入暖区中产生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Ⅰ对流系统在冷锋前沿暖区中触发的超级单体风暴,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冷锋云带前对流性云团发展,整体呈带状,各个云团孤立,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在有序对流回波带上发展起来的超级单体风暴,降水局地性强,强度大。过程Ⅱ是由冷锋触发的飑线云带,雷达图上表现为典型的带状飑线回波,持续时间长,对应降水呈带状分布,影响范围大。
- 谢玉静张宇吴岩
-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飑线中尺度分析
- 年际间气象变化对红松苗木物候期影响的研究
- 本文运用minitab软件对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因子与红松苗木3个物候期芽开放期、展叶期、新梢木质化期进行了相关及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芽开放时期,红松与4月上旬到5月上旬的气温、萌芽前的降水合计显著相关,红松对...
- 王芳张宇姚俊英南极月
- 关键词:气象因子木质化展叶期物候期
- 文献传递
- 黑龙江省一次严重霾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 2018年
- 为了找到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成因,笔者利用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污染物成分观测资料,以及后向轨迹的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2016年11月一次罕见的霾天气。结果表明:地面弱的气压场、中低空弱的低压槽、对流层中低层湿度和温度的增加、逆温条件、近地层弱的涡度平流,这些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污染聚集,浓度上升,能见度下降,引起严重的霾天气,而冷高压前部的偏北气流有利于霾天气消散。因此,比较弱的气象条件是造成霾天气的重要原因,而预报弱的天气条件是预报霾天气的关键。
- 张宇曲成军张月栾晨
- 关键词:污染气象条件
- “灿鸿”变性影响黑龙江东部地区浅析
- 2018年
- 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年有2-3个台风登陆北上或近海北上影响我国北方地区,7-9月上旬为高峰期[1,2]。众多学者研究发现,台风北上过程中,与冷空气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暴雨,乃至特大暴雨。因为冷空气侵入造成强迫抬升,台风内螺旋雨带的强对流活动加强,加剧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强降水产生[3];适当强度冷空气侵入台风倒槽及其外围,可以加剧热力和动力不稳定,冷空气附近地区降水量明显增加[4];北上到较高纬度的台风与高空冷槽相结合会引发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5]。
- 张宇张月
- 关键词:台风涡度平流
- 风四卫星云图在黑龙江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应用
- 2025年
- 分析黑龙江一次冷涡背景下极端短时强降水(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0 mm)过程,有较好的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850 hPa干线和地面辐合线均位于黑河中部,为本次短时强降水天气提供触发机制。冷空气回流南下输送干冷空气,使垂直速度梯度增强,有利于对流天气的产生。在风云四号卫星的云图上,可见明显干侵入,成为触发本次强降水的重要机制。前侧冷池促进对流云团发展,云顶亮温梯度大,高空急流与回流冷空气汇聚增加了不稳定能量。
- 张月张宇高梦竹唐凯
- 关键词: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