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鑫 作品数:6 被引量:62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气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考虑间歇性DG与负荷响应的多时段主动配电网孤岛划分 被引量:6 2018年 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渗透率在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中不断增加,配电网运行规划难度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故障时配电网形成孤岛运行后,DG出力与负荷需求分配不均,供电效率下降的情况居多。该文针对以上问题对主动配电网故障后孤岛运行展开研究,考虑DG的间歇性出力对其建立概率模型,同时对需求侧负荷进行时序性建模,提出一种基于多时段DG-负荷有功功率平衡的孤岛划分方法。在DG出力不足的情况下,根据负荷优先级和可控度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最优切负荷,精准切除优先级低的负荷,保证多负荷、重要负荷供电。最后通过PG&E 69配电网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加孤岛供电范围。 刘会家 程璐瑶 黄景光 吴巍 管鑫 黄泰相关键词:孤岛划分 多时段 分布式电源 含微电网的主动配电网负荷预测 被引量:7 2017年 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的重要环节,是网架规划重要计算依据。针对大量分布式电源和微网并入主动配电网,采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完备的负荷预测模型,并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一些关键参数优化选择,提出适用于含微网的主动配电网的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对微电网并入主动配电网的结构做了详细说明,通过支持向量机SVW技术,建立负荷预测的非线性回归方程,然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关键参数写出具体优化思想和迭代过程,最后将提出的负荷预测方法应用于光伏发电示范新区来显示它的效果。 管鑫 程新雨 程璐瑶 黄泰相关键词:微网 负荷预测 优化算法 配电网分区分类的综合措施降损方案 被引量:2 2019年 基层供电公司在开展配电网降损改造工作时,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配电网具体采用何种降损措施以及合理分配预算资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此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收集数据完整性及特点,将配电网分区分类,进而将配电网降损简化为多个子区配网并行优化,各子区配网分别采用特定降损措施。采用基于节点分层的前推回代潮流计算方法和灰色关联度预测法对所提模型求解。可为配电网节能规划提供系统性的科学理论指导,提高供电企业节能规划工作效率。最后以某供电公司典型10kV配电网为例,验证了上述节能规划思路及模型的有效性。 刘士祥 张燕 文中 李丹 管鑫关键词:配电网 考虑主动需求的主动配电网负荷预测 被引量:24 2018年 主动配电网的主动需求管理技术(Active Demand,AD)通过市场引导机制来改变用户的典型用电行为,电网负荷特性随之发生改变,降低了传统负荷预测技术的预测精度。针对AD对主动配电网负荷预测的影响,考虑用户响应特性分析影响AD响应负荷的因素,作为负荷预测的外生输入量,然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技术在黑盒框架下建立含AD输入的完备负荷预测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考虑主动需求的主动配电网负荷预测新方法。基于用户响应行为的现实考虑,建立时变AD模型产生含AD效应的负荷数据集来测试所提出的负荷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负荷预测模型与不含AD输入的负荷预测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更高。 刘会家 管鑫 陈波 黄泰相 程璐瑶 刘士祥关键词:负荷预测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 基于电子搜索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 被引量:7 2019年 针对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过程中,粒子群算法收敛慢以及计算结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文中利用电子搜索算法代替粒子群算法,以提高计算的收敛速度并使优化计算更容易得到最优解。以网损期望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电容器无功补偿和电压器变比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利用IEEE14节点系统进行模拟计算,通过结果验证了电子搜索算法在无功优化中的效果。通过比较了粒子群算法和电子搜索算法的结果,证明了电子搜索算法在收敛速度以及优化效果上优于粒子群算法。 黄泰相 陈波 管鑫 程璐瑶关键词:无功优化 网损 变压器变比 最优解 主动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2019年 主动配电网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群体性的主动需求行为,电网负荷特性随之发生改变,降低了传统负荷预测技术的预测精度。考虑主动配电网在传统负荷的基础上引入响应负荷的计算分析,提出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组合预测方法。分析用户响应特性及规律,考虑影响用户响应度的因素并将其线性参数化,建立基于响应度评估模型的响应负荷预测方法;将传统负荷分解成季节性基荷和残差,基荷采用相似日负荷预测技术进行预测,残差利用集成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建立改进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利用时变响应模型模拟主动配电网负荷数据集来进行仿真验证,与其他负荷预测技术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负荷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管鑫 刘会家 张振 陈波 刘士祥 黄景光关键词:响应度 集成神经网络 负荷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