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浩
-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区域一体化创新空间网络构建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 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空间网络已经成为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创新城市理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无锡市为例,对目前区域一体化的现状特征和功能空间联系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在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共同需求下,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是推动区域协同...
- 杜浩袁锦富
- 引导新城职住平衡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以南京河西新城为例
- 新城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载体,其数量众多,对其就业与居住空间展开研究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有助于推动地方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将引导新城就业与居住空间平衡发展的措施体系归纳为两个方面,即规划引...
- 杜浩
- 关键词:就业居住
- 苏南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分析影响苏南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城镇建设水平滞后、经济粗放式发展、居住的"外向型"发展、外资经济比重大的高风险、城镇建设空间散乱等,并指出这些问题都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最后提出苏南小城镇应以低碳型宜居城镇作为建设目标.
- 王春慧甄峰尹俊姜煜华杜浩
- 关键词:苏南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低碳宜居
- 国内新城规划治理模式的构建研究--基于国际案例的比较分析
- 随着中央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新城将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这一时期对新城的规划和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从管理体系、政策体系、配套体系等方面出发,对英国、法国、日本及中国香港等地区新城...
- 杜浩
- 关键词:城市规划政府干预政策环境
- 国内外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国外学者重点通过城市经济学模型对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变化因素进行解释,认为集聚经济促使城市出现功能单中心和多中心的分化。国内学者主要从就业、居住空间区位选择因素和空间关系两方面出发,解释了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目前国内仍需加强对中微观层面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变化影响因素以及规划应对措施的研究。
- 杜浩
- 关键词:就业空间居住空间
- 中等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组织特征及拓展模式--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被引量:8
- 2011年
- 研究表明,城市用地、交通环境、同城效应等宏观因素和住房市场、学区房、通勤成本等中观因素对以清远市为代表的中等城市的就业与居住空间组织具有较大的影响,可采用居住新城先导、产业园区带动、综合配套更新、对外交通导向和同城效应影响五种模式来推动我国中等城市的就业与居住空间拓展,以促进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的平衡发展。
- 杜浩甄峰
- 基于转移人口的区域城镇化预测方法研究——优化模型构建和规划实证分析
- 目前总体规划层面传统的城镇人口预测方法缺少对本地和外来农业转移人口规模的关注,导致在设施配套方面容易忽视转移人口的实际需要;同时由于传统预测方法过于依赖经济增速、人口增速等历史数据,导致其容易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转型阶段出...
- 杜浩吴新纪王治福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人口
- 区域一体化创新空间网络构建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 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空间网络已经成为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创新城市理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无锡市为例,对目前区域一体化的现状特征和功能空间联系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在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共同需求下,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是推动区域协同...
- 杜浩袁锦富
- 新城地区就业与居住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以南京河西新城为例
- 新城的就业与居住空间格局是影响城市总体职住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南京河西新城十年发展为例,综合运用ArcGIS分析、基于遥感影像的人口密度分析、时间序列比较等方法,通过对河西新城地区2001、2005和2010年就业与居...
- 杜浩
- 关键词:就业空间居住空间
- 政府负债模式下城镇化投资缺口问题初探——以苏州市为例
- 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缺口问题关系到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城乡规划编制后的实施效果,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应成为规划学界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本文在对苏州市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常规统计数据和回归分析法在市域层面对...
- 杜浩
- 关键词: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