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亚 作品数:19 被引量:6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通督调神针刺联合阴阳平衡透穴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联合阴阳平衡透穴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相关指南予以基础治疗,结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基础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合通督调神针刺联合阴阳平衡透穴巨刺法。两组治疗2周后,观察指标为临床疗效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运动功能部分评分。结果:两组方法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分别对评分表进行比较,显示NIHSS量表分值降低,MBI量表、MAS量表、FIM量表评分的分值都有升高,两组治疗方法均有疗效,两组方法组内比较疗效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进行比较,经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联合阴阳平衡透穴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应用。 袁勤 王颖 沈志强 江六顺 崔乐乐 柳燕 马月 王振亚关键词:巨刺法 曹奕从风血辨治三叉神经痛经验 被引量:1 2024年 三叉神经痛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瞬间产生撕裂样或刀割样的疼痛,疼痛时间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性质一般呈阵发性和周期性,且间歇期无任何不适症状,常因说话、进食、饮水、洗脸、刷牙等因素诱发[1]。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多用药物及手术,但药物毒副作用较大,而手术风险大[2-3]。曹奕教授从医30余载,擅长诊疗各科疑难杂症,现将其诊治三叉神经痛经验总结如下。 王思路 曹奕 王振亚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疼痛性质 手术风险 药物毒副作用 疑难杂症 基于AMPK/Foxo3a轴研究健脾化湿、清热通络法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机制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氧化应激与AMPK/Foxo3a轴的关系及健脾化湿、清热通络法对其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低、中、高剂量组,来氟米特组,黄芪甲苷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足跖皮内注射完全佐剂致炎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致炎后第19天始用药,连续给药30 d,每日1次。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以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灌胃,HQC各剂量组、来氟米特组、黄芪甲苷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观察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4、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MPKα1、p-AMPKα1、FoxO3a、p-FoxO3a、MnSOD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其他各组比较,HQC中剂量组体质量较高,关节炎指数降低明显(P<0.05);IL-4水平升高明显,IL-1β下降明显,且显著优于黄芪甲苷组(P<0.05)。来氟米特组SOD、TAOC水平明显低于HQC中剂量组,来氟米特组、黄芪甲苷组MDA、LPO水平高于HQC中剂量组(P<0.05)。HQC中剂量组AMPKα1、p-AMPKα1、FoxO3a、p-FoxO3a、MnSOD蛋白表达水平较黄芪甲苷组、来氟米特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健脾化湿、清热通络法可以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介导的AMPK/Foxo3a通路,提高抗氧化能力,进而恢复机体免疫稳态。 周巧 刘健 朱艳 潘喻珍 杨佳 周婧 吴云 王振亚 尹志勇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 氧化应激 周尔忠从风血论治银屑病验案2则解析 被引量:1 2019年 从2则银屑病验案入手,介绍周尔忠从风血论治银屑病的临床经验。 王思路 王振亚 许文飞 张俊峰 周尔忠关键词:银屑病 舌三针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舌三针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舌三针"针刺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系统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临床疗效,并调查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饮水试验评分均下降(P<0.05),而治疗组饮水试验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SWAL-QO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P<0.05)。治疗组总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肯定,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耐受,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柳燕 崔乐乐 马月 袁勤 王振亚关键词:舌三针 刺络放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通督调神针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灸、常规针刺及单纯药物三种不同疗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影响及疗效,比较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研究建立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优化方案,初步探讨针灸治疗本病的可能机制,为防治本病提供临... 王振亚关键词:后循环缺血 眩晕 文献传递 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017年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指供应脑部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病变,以视物旋转、眼震、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综合征,以血栓栓塞为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为重要发病病因的一类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病且易致急性脑血管疾病等特点引起医学界重视。研究表明灸法用以治疗PCIV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王振亚 曹奕 王保国 罗嗣祺关键词:后循环缺血 眩晕 灸法 灸刺督脉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观察评价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两组均予以基础病管理,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气虚血瘀型常规针刺治疗,取穴为顶颞前后斜线、极泉、尺泽、内关、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血海;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灸刺督脉疗法,取通督七穴(水沟、神庭、百会、风府、大椎、命门、腰阳关),其中百会艾灸,大椎刺络,其余腧穴予以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14d。疗程结束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oke scale,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NIHSS及MR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王保国 曹奕 李芹 贾泽坤 马月 王振亚 陈倩倩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刺络 督脉 气虚血瘀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纳入80例卒中偏瘫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 MoCA)、福格-米勒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FMA)评分及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分水平。结果 经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两组NIHSS及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的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偏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江六顺 汪瑛 陈少飞 崔乐乐 王振亚关键词:通督调神针法 补阳还五汤 卒中 偏瘫 温经浴袋熏洗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33例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温经浴袋熏洗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来氟米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浴袋熏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计数(TJC)、肿胀关节计数(SJC)、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及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钙离子(Ca^(2+))、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TJC、SJC及CDAI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hs-CRP、ESR、D-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Ca^(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刺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屈伸不利、晨僵等中医证候单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浴袋熏洗可显著缓解寒凝血瘀型R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减少骨破坏以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与其对hs-CRP、ESR、D-D以及血清Ca^(2+)水平的调节作用有关,需做进一步研究。 王佩云 邱帅辉 张芳馨 韩啸宇 李琴 段亚姣 王保国 王振亚 曹奕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熏洗 寒凝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