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晓东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性病门诊651例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近年来皮肤科性病门诊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和特征,为防治梅毒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前来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门诊就诊的651例疑为梅毒感染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TRUST和TPPA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进行梅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651份血清样本中检出确诊梅毒321例,总阳性率为49.3%,其中男性占41.4%,女性占58.6%;阳性患者中一期梅毒占10.3%,二期梅毒占19.6%,隐性梅毒占70.1%。结论本地区以隐性梅毒为主,且以女性感染者居多。应对性病门诊就诊者、特种行业的从业人员及高危人群加强梅毒血清学检测。
- 祁晓东冯丽茹石锋马玉芝
-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检测隐性梅毒
- 2018-2019年青海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脑脊液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脑炎脑膜炎症候群脑脊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以及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DNA进行分群,从而了解全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流行特征及变异变迁规律。方法依据《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学监测技术方案》检测技术,对全省两家哨点医院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急性期病例的脑脊液标本174份进行病原学培养鉴定和核酸检测(培养阴性的标本做PCR检测)。结果 2018-2019共检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脑脊液标本174份,经培养鉴定:有菌生长16份,其中目标菌检出3株,其它菌13株。158份脑脊液培养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做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均为阴性,检出流感嗜血杆菌6份。结论青海省两家哨点医院脑炎脑膜炎标本病原体检出率比较低。荧光定量PCR可用于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的检测、鉴别分群,可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 唐晓磊石林飞祁晓东马韶辉张晓昕卢囡囡
- 关键词:病原学荧光定量PCR
- 2010-2011年西宁市呼吸道细菌多重PCR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建立青海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监测平台,了解西宁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细菌病原谱构成,提高我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监测能力,为国家建立实验室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和传染病防控提供快速、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方法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方案要求[1],于2010年4月~2011年12月对西宁市2家哨点医院符合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病例定义的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军团菌(LP)、百日咳杆菌(BP)、肺炎衣原体(CT)、肺炎支原体(MP)6种呼吸道病原菌多重PCR检测。结果检测咽拭子标本126份,阳性率为46.83%(59/126),其中SP为28.57%(36/126)、HI为24.60%(31/126)、MP为0.79%(1/126),混合感染9例(7.14%);未检出CT、LP及BP。结论西宁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细菌类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支原体为主。发病人群以<5岁儿童为主。
- 祁晓东贾清汪春翔马韶辉姜双应
- 关键词:多重PCR病原学检测
- 1株福氏志贺氏菌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青海省1株经传统方法初步鉴定为福氏志贺氏菌的分离株(GH24)从16SrRNA基因水平做进一步分类与鉴定。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菌株GH24的16SrRNA基因并测序,将所得序列在GenBank、MicroSEQ ID和RDP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5.0软件分析GH24与志贺氏菌属代表菌株间的进化关系。结果 GH24的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53bp,在GenBank中与志贺氏菌属细菌同源性最高,为99%;在MicroSEQ ID和RDP数据库中与福氏志贺菌的同源性最高,为99.91%和100%。与志贺氏菌属代表菌株的多序列比较,GH24与福氏志贺氏菌的同源性为99.7%~99.4%,与其他志贺氏菌的同源性为99.2%~96.7%。系统发生树显示,GH24与福氏志贺氏菌属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运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株GH24为福氏志贺菌。该方法快速,结果可靠。
- 贾清姜双应祁晓东汪春翔马韶辉葛华
- 关键词:福氏志贺氏菌RRNA基因细菌鉴定
- 青海省儿童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了解青海省儿童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病原种类及其流行特征,为儿童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和青海红十字医院2家哨点医院就诊的255例<14岁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历资料,采集呼吸道、血液、尿液标本进行常见6种细菌的培养鉴定,并应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方法进行8种病毒以及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核酸检测。结果 255例<14岁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共检出细菌(支原体、衣原体)阳性菌株21株,阳性检出率为8.24%,其中以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占阳性标本总数的52.38%,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占23.81%;检出病毒样本阳性35份,检出率为13.73%,主要为人腺病毒,占阳性标本总数的37.14%,其次为人副流感病毒,占22.86%;细菌和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2,P<0.05);细菌病原检出集中在7—9月,病毒病原检出主要集中在10—12月;男性患儿细菌和病毒检出率分别为8.67%和13.33%,女性患儿分别为7.61%和14.29%,不同性别患儿细菌和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海省儿童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以病毒感染占优势,主要为人腺病毒和人副流感病毒。
- 徐莉立马永成石燕李红赵生仓祁晓东贾清
- 关键词:病原儿童
- 一种病原微生物耐性检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病原微生物耐性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射器可持续性加液的病原微生物耐性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无菌箱,其上侧的中间位置设有空隙,内底部中心设有圆孔;储液箱,...
- 祁晓东汪春翔马韶辉张晓昕葛华焦焱唐晓磊安志凤余莎张雯石林飞
- 青海地区宿主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应用
- 汪春翔马韶辉葛华祁晓东姜双应石燕王卫军秦豫青饶华祥郭鹏贾清马忠文焦焱马建忠刘成文王文琴万马加陈芝政罗永红彭永智韩胜
-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的建立"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及变异研究"项目的实施,通过对项目中标本的检测,首次在该省开展了细菌性传染病的PCR及分子分型的检测技术,通过对分离到的病原体的鉴定、PC...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子生物学疾病预防控制
- 西宁市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西宁市屠宰场生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从猪咽拭子和回盲部肠内容物标本中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保守基因foxA的PCR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400份标本PCR扩增foxA基因阳性72份,其中49份培养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12.25%(49/400);49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经生化鉴定主要为3个生物型:1A型(占16.33%)、3型(占79.59%)和4型(占4.08%);血清型以O∶3、O∶5、O∶8、O∶9为主,其中O∶3血清型39株(占79.59%),O∶5血清型5株(占10.20%),O∶8血清型2株(占4.08%),O∶9血清型1株(占2.04%),血清不确定型2株(占4.08%)。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ystA+、ystB-、yadA+、virF+占73.46%(36/49),ail+、ystA+、ystB-、yadA-、virF-占10.20%(5/49),其他毒力基因型占16.33%(8/49)。结论西宁市生猪携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为致病性菌株,应加强对本地生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监测。
- 祁晓东汪春翔姜双应马韶辉葛华景怀琦
- 关键词:生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毒力基因
- 青海省不同地区2023年鼠及高原鼠兔巴尔通体感染调查
- 2025年
- 目的 了解青海省西宁市、海西州、门源县地区鼠和高原鼠兔的分布和巴尔通体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巴尔通体感染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在青海省西宁市、海西州、门源县使用鼠夹捕鼠,采集鼠的肝、脾、肾组织标本并进行巴尔通体核酸提取与扩增,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鼠种、不同生态环境巴尔通体的阳性率,并对门源县巴尔通体阳性菌株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青海省西宁市、海西州、门源县共捕获鼠及高原鼠兔489只,其中西宁市、海西州和门源县分别捕获206、200和83只,巴尔通体阳性率分别为40.29%(83/206)、2.00%(4/200)和12.05%(10/83),西宁市、门源县和海西州三地巴尔通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5,P<0.01)。门源县捕获小家鼠74只,鼠兔9只,小家鼠中巴尔通体阳性10只,鼠兔未检出,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地和石头地捕获鼠形动物分别为14只和69只,石头地捕获鼠形动物巴尔通体阳性10只,草地鼠形动物未检出,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株巴尔通体经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分为3个基因型,分别为Bartonella sp. AR 15-3,Bartonella grahamii as4aup和Bartonella grahamii subsp. shimonis。结论 青海省西宁市、海西州、门源县鼠及高原鼠兔中存在巴尔通体自然感染,且有人类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存在人类感染的风险,应加强该地区鼠类携带病原体的监测。
- 刘倩生祁晓东汪春翔
- 关键词:巴尔通体鼠形动物实时荧光定量PCR
- 2019—2020年青海省某水库库区消毒前后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 2022年
- 目的了解青海省某水库未来淹没区消毒前微生物污染状况,消毒后消毒效果监测以及微生物卫生标准是否达到库区蓄水要求,为顺利蓄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 7959—2012,对青海省某县一水库库区未来淹没区进行消毒前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消毒后消毒效果监测(微生物检测)。采集库区消毒前后土壤(生活区和畜圈)和人畜粪便,检测项目为粪大肠菌值、沙门菌和蛔虫卵死亡率。结果水库未来淹没区共采集样本174份,其中消毒前采样54份,其中39份土壤样本粪大肠菌值、沙门菌、蛔虫卵死亡率合格率分别为76.92%、100.00%、74.36%,15份粪便样本粪大肠菌值、沙门菌、蛔虫卵死亡率合格率分别为0%、100.00%、100.00%;经过一年左右的清理消毒工作,消毒后现场采样120份,其中60份土壤样本和60份粪便样本,粪大肠菌值、沙门菌、蛔虫卵死亡率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水库淹没区消毒后微生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消毒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水库蓄水后水环境卫生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周边人群和工业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 唐晓磊张晓昕马绍辉马斌忠祁晓东蒋明霞李寿江马忠文
- 关键词:粪便无害化处理消毒沙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