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龙

作品数:30 被引量:63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水稻
  • 11篇水稻产业
  • 4篇优质稻
  • 4篇足迹
  • 3篇稻米
  • 3篇优质稻米
  • 3篇生命周期
  • 3篇水稻生产
  • 3篇碳足迹
  • 2篇稻区
  • 2篇稻作
  • 2篇油菜
  • 2篇双季稻
  • 2篇农户
  • 2篇全球变暖
  • 2篇种业
  • 2篇文化
  • 2篇进出口
  • 2篇进出口贸易
  • 2篇季稻

机构

  • 2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常州工学院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西经济管理...
  • 1篇金华市农业科...

作者

  • 27篇纪龙
  • 24篇徐春春
  • 23篇方福平
  • 4篇周锡跃
  • 2篇李凤博
  • 1篇游艾青
  • 1篇赵全志
  • 1篇赵正洪
  • 1篇李俊杰
  • 1篇李建平
  • 1篇陈阜
  • 1篇黄见良
  • 1篇申红芳
  • 1篇冯金飞
  • 1篇陈光辉

传媒

  • 12篇中国稻米
  • 2篇作物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国际人才交流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2年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分析及2023年展望被引量:27
2023年
2022年我国水稻面积略有减少,单产因受灾有所下降,总产已连续12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先稳后涨,优质优价更加明显;大米进口量首次突破进口配额,出口量略有减少;品种审定数量明显减少,品质结构持续优化;经营规模有序扩大,社会化服务、绿色技术和智能技术加速推广。预计2023年水稻面积小幅增加,单产保持稳定,大米市场稳步上行,优质稻较快发展,智慧稻作深入推进。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优质稻米
中国水稻生产、市场与进出口贸易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51
2021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单产连创新高,年人均稻谷占有量突破150 kg,稻米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优质稻占比持续提高;市场从统购统销到合同定购,从保护价收购到托市收购,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稻米市场价格稳步上涨;国家持续加强对大米贸易的宏观调控,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我国都是大米净出口国,是国际市场重要的大米供应商,但2011年以来进口大米数量快速增加,大米逐步呈现净进口。长期看,我国水稻生产、市场、贸易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快培育推广优质高产专用水稻品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促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
我国籼稻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及经营问题——以湖南省为例被引量:9
2023年
基于湖南省长沙县、岳阳县、临澧县和益阳市大通湖区4个主产县(区)水稻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按早稻、双季晚稻、一季稻以及再生稻的种植模式分类,对不同模式成本效益的变化趋势、不同规模经营效益等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不同模式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和区域问题。结果发现,不同种稻模式和主体单位面积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适度规模具有成本优势;再生稻效益较好,但面临制度和技术限制;籼稻区面临的共性和区域问题包括机械化率低、信贷成本高、品牌效应弱等。基于此,从政府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社会化服务、畅通信贷渠道、引导订单化生产、将再生稻纳入粮食统计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籼稻生产经营效益的政策建议。
李俊杰纪龙梅冬李建平
关键词:籼稻双季稻
2019年我国水稻产业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被引量:25
2020年
2019年我国水稻面积继续调减,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九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继续偏弱运行,优质稻和普通稻价格分化;大米进口量减少,出口量继续增加;种业稳步发展,市场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绿色生产技术呈现较快发展势头。预计2020年水稻面积稳中略减,单产保持稳定,品种结构继续优化,大米市场有望走出低谷,绿色技术加快推广。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周锡跃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
2004—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生产碳足迹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5
2019年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生产的主产区,系统分析油菜生产碳足迹对促进该地区农业低碳化生产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及生产投入等统计资料数据,运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法定量分析2004—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生产碳足迹时空变化动态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产的碳足迹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2013年,为2177.6kg·hm^-2;肥料和人工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分别占总碳足迹的50.9%~53.1%和5.8%~8.4%。不同省份间油菜生产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单位面积碳足迹(CFa)和单位产量碳足迹(CFy)均较高,而湖南和江西两省的CFa和CFy均较低。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高产省CFa、CFy显著高于低产省,其中,氮肥、磷肥和复合肥产生的碳足迹值均显著高于低产省份,分别提高81.7%、81.2%和112.8%(P<0.05)。研究表明发展油菜生产节肥技术,加强机械一体化技术以减少人工成本是未来长江流域油菜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结果部分尽量详细些。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关键词:碳足迹油菜全球变暖生命周期减排
西南地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2
2016年
西南地区是我国六大稻区之一,为促进西南地区水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针对其水稻产业现状,从基础生产条件较差、气象灾害频发重发、稳定面积难度较大和科技创新瓶颈较多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深入挖掘西南地区水稻的独特文化、稳步推进西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加大水稻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以及加快西南特色大米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徐春春纪龙方福平周锡跃
关键词:水稻文化种业
浙江省以“上山”为源头的稻作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被引量:4
2021年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稻作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拥有上万年稻作文化历史,稻作遗址数量众多,具备遗址年代最早、遗址数量最多、遗址脉络最全的显著特征。当前,保护和利用浙江省稻作文化遗址面临水稻面积大幅减少、价值挖掘不够充分、资源整合利用不足、保护利用程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建设浙江省水稻博物馆、加快稻作科技和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与保护利用、加快打造稻文化产业品牌,深入挖掘与利用浙江省以"上山"为源头的稻作文化资源,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卞晓波徐春春周建霞纪龙陈中督虞涛陈晓阳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遗址
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战略对策被引量:63
2022年
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稳定面积难度大、产需对接难度大、突破性品种少、种粮效益偏低和轻简型高产技术储备不足等突出问题,水稻产业发展呈现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技术智能化、消费个性化和经营兼业化趋势,据此本文提出稳面提质保供、优化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市场调控等战略对策。
徐春春纪龙李凤博冯金飞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产业品种优质化
中国水稻生产发展的绿色趋势被引量:28
2018年
我国水稻生产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水稻生产绿色发展刚刚起步。该文在全面剖析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我国水稻绿色发展的做法与措施,介绍了发达国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举措,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措施建议。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
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的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被引量:22
2019年
应用绿色超级稻被认为是推动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全球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目前关于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围绕“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理念,从技术性、经济性、生态性和社会性 4 个维度构建了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水稻及其他作物品种的综合评价、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入一种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数主成分分析,利用大田试验数据及不同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对数主成分分析法符合绿色超级稻的育种理念,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稻品种综合评价方法。
纪龙申红芳徐春春陈中督方福平
关键词:绿色超级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