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欢欢
-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高新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院内感染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9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高危因素、病原菌等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与胎龄、出生体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长期静脉营养等有关。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性高,难以避免,需医护人员加强防护意识,积极预防,尽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 唐萍冯欢欢
-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
-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4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早产儿40例口服布洛芬(10mg·kg^-1·d^-1)共3天,用药前后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用药后再次复查心脏彩超。结果34例动脉导管关闭患儿中,1例出现肺动脉高压,治疗前后血小板、肌酐、尿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113、0.957、0.342,均P〉0.05),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愈率为89.47%,有效率为94.74%。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未发现患儿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及呕吐、腹胀等消化道反应,但远期预后及药代动力学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周卫萍刘莺王玲唐萍李菲冯欢欢顾宝珠刘征
- 关键词:布洛芬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
- PCT与血培养联合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5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感染的患儿用免疫色谱法进行降钙素原检测,比较血培养结果与降钙素原的关系。结果败血症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占97.1%,局部感染组阳性率占9.7%,非感染阳性率占5.6%。降钙素原数值在败血症患儿早期明显增高,败血症患儿与局部感染及非感染患儿之间降钙素原数值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16.074、3.953、4.970、5.050,均P<0.05)。新生儿败血症降钙素原阳性率为97.1%,明显高于血培养的17.1%(x^2=80.923,P<0.05)。结论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周卫萍刘莺唐萍李菲顾宝珠冯欢欢刘征
- 关键词:降钙素原败血症新生儿
- 母乳喂养联合母乳强化剂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联合母乳强化剂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出生体质量极低的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母乳强化剂。观察2组早产儿在喂养前与喂养2个月后的发育情况(身长、体质量、头围)、血清骨代谢指标[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腺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含量]的水平变化。结果喂养2个月后,2组出生体质量极低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质量较喂养前显著增加(P<0.05),血清Ca、ALP、T4、T3、IgA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较喂养前显著升高(P<0.05),P、TSH水平均较喂养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母乳喂养联合母乳强化剂可促进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长发育及骨骼钙化,提高甲状腺功能,增强免疫力。
- 冯欢欢刘小亮
- 关键词:母乳喂养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 不同剂量苯巴比妥对窒息患儿呼吸功能及脑损伤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剂量苯巴比妥静注治疗窒息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5年10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度窒息患儿60例,随机分为高负荷量组(给予高负荷量苯巴比妥静注治疗,30 mg/kg)和低负荷量组(给予低负荷量苯巴比妥静注治疗,10 mg/kg),各30例。对比两组患儿呼吸功能及脑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及脑损伤情况,其中,高负荷量组患儿的呼吸、反射、肌张力及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低负荷量组,1周内症状完全消失率高于低负荷量组,死亡率低于低负荷量组(P<0.05)。结论高负荷剂量苯巴比妥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窒息,可更快促进呼吸功能及脑损伤的恢复。
- 唐萍冯欢欢刘莺
- 关键词:窒息苯巴比妥脑损伤
- 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感染性疾病新生儿84例,以及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40例(对照组)。将84例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病原检查分为细菌感染组(n=36)和非细菌感染组(n=48)。比较三组WBC、CRP、PCT水平及各指标对疾病的检出率,评估各指标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效能,并绘制分析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①三组WBC、CRP、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WBC、CPR、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WB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WBC、CRP、PCT诊断细菌性感染检出率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P<0.05);③各指标诊断中联合检查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最高,PCT诊断的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均最高;④ROC曲线显示,PCT指标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AUC最大(P<0.05)。结论:降钙素原检测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效能较高,各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患儿诊断灵敏度。
- 冯欢欢刘晓亮
- 关键词:新生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 氨溴索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探讨被引量:3
- 2021年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临床常见的儿科呼吸疾病,多发于<32周的早产儿,是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部发育不成熟所导致。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将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首要措施是氧疗支持,药物和依靠机械通气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机械通气这一呼吸支持形式操作复杂,容易引起患儿肺损伤,影响预后。枸橼酸咖啡因是嘌呤类药物,其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可提高患儿机体血二氧化碳(CO2)升高的敏感度、增加通气量,是治疗早产新生儿原发性呼吸疾病的常用药[2]。盐酸氨溴索为黏痰溶解药物,其能够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的黏稠度,改善患儿呼吸道环境[3]。本研究旨在探讨氨溴索联合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刘小亮冯欢欢
-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氨溴索早产新生儿呼吸疾病咖啡因
-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及神经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氧化应激因子及神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0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HIE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连续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神经行为评分(NBNA),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4%)(χ2=5.09,P=0.02);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DA、IL-18及Caspase-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后14 d、28 d,观察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脑部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应激损伤,有效保护脑部神经,提高患儿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唐萍冯欢欢刘莺
- 关键词:选择性头部亚低温HIENB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