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月琴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护理
  • 2篇卒中
  • 2篇护生
  • 2篇高职
  • 1篇带教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丹参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眩晕
  • 1篇眩晕症
  • 1篇学习倦怠
  • 1篇延续性
  • 1篇延续性护理
  • 1篇异丙嗪
  • 1篇应激
  • 1篇运动疗法
  • 1篇职业教育

机构

  • 12篇铜陵职业技术...
  • 2篇铜陵市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厦门城市职业...
  • 1篇安徽省铜陵市...

作者

  • 12篇刘月琴
  • 8篇王笑
  • 4篇张惠
  • 3篇杨华
  • 2篇陈华
  • 2篇胡斌
  • 1篇金雯
  • 1篇夏万夫
  • 1篇王波
  • 1篇钱叶本
  • 1篇许燕
  • 1篇张彬
  • 1篇王敏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九江学院学报...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信平台在轻中度特应性皮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诊轻中度特应性皮炎(AD)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来自铜陵市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铜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门诊的AD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首诊后分别以建立微信群和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均持续6个月。在首诊及随访6个月时,应用AD评分指数(SCORAD)、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CDLQI)、皮炎家庭影响调查表(DFI)对患儿和家长分别进行评分或调查。结果在首诊时,两组SCORAD、CDLQL、D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SCORAD、CDLQI、DFI评分分别为(10.38±2.10)分、(7.68±1.40)分、(5.08±1.12)分,对照组为(12.84±2.86)分、(9.46±2.05)分、(6.00±1.36)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信平台对门诊AD患儿进行延续性护理,更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
刘月琴毕秀芳谢成树王笑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特应性皮炎儿童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9月社区40岁以上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档案53例,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无斑块形成)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比较三组的BMI、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情况。结果三组比较可以发现,斑块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126,P<0.001);斑块组男性比例、FBG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832;F=0.143,P=0.867);斑块组和增厚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5,P=0.286;χ^2=2.186,P=0.335)。吸烟、BMI、SBP、DBP、FBG、HbA1c、TG、TC、LDL、HDL、HCY三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三组BMI、TG均高于正常值。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降低BMI、TG、FBG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危险性,强化控制血糖可能降低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
杨华胡斌胡斌陈华刘月琴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
基于CIPP模式评价高职《急危重症护理》虚拟仿真教学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利用CIPP模式评价高职《急危重症护理》虚拟仿真教学并改进。方法选取铜陵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14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4人,女68人,年龄20.4±0.9岁;研究组男4人,女68人,年龄20.4±1.0岁。对照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案例教学为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虚拟仿真模拟人教学,教师训练过程中观察、记录、指导,并用CIPP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临床专家对于疾病的病理生理、用药护理要求高于教学大纲修订小组,护理措施要求低于教学大纲修订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临床评判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沟通与人文关怀提升、学生满意度提升5个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虚拟仿真教学可提高《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CIPP有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持续使用可不断提升虚拟仿真模拟教学在培养高素质急危重症护理人才中的价值。
刘月琴王笑张惠
关键词:CIPP急危重症护理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现状,分析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铜陵市某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1~3年级的1477名学生进行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调查。结果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总分为(85.60±8.53)分;学习投入总分为(49.22±14.37)分;专业认同总分与学习投入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1);回归分析表明专业认同中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意志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而专业期望对学习投入没有预测作用。结论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学习投入水平偏低;专业认同能有效预测高职护生的学习投入,正确培养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能有效提高其学习投入。
刘月琴王笑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
以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为理念构建护理技能大赛培训模式
2020年
实践教学对于提升护生职业能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技能大赛又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构建完善的护理技能大赛培训模式对于提升技能赛绩、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大赛目的以及引领护理专业发展、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王敏叶菁菁张惠刘月琴
关键词:技能大赛护理教育
TBL联合动态病例的信息化教学在卒中中心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TBL联合动态病例的信息化教学在卒中中心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本院卒中中心104名实习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先后实习时间分为观察组(2020年6月—2021年5月)与对照组(2021年6月—2022年5月)两组,观察组53名,对照组51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线下教学,观察组采取TBL联合动态病例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比较出科时两组护生的专科知识考核评分、实习护生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教师对护生学习态度评分以及对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在教学查房、专科护理操作、基础护理操作、晨间提问、专科理论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在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法律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教育咨询能力及总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在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计划、学习执行及总分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带教教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联合动态病例的信息化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以护生“学与练”为中心,以动态病例为主线借助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帮助护生更快熟悉临床实际病情进展,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改善了师生的互动方式。使护生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及核心能力得到提高,带教教师对护生学习态度评价以及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评价均有所提高,应用效果较好。
张惠许燕洪艳刘月琴张彬
关键词:卒中中心实习护生TBL带教
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03/2014-03发表的研究,应用Meta分析评价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3年生存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共有16篇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此分析.同期手术组与分期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WMD=-49.81,95%CI:-125.07-25.46,P=0.19),两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15,95%CI:0.76-1.75,P=0.49),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69,95%CI:0.82-3.52,P=0.16),术后1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69,95%CI:0.46-1.04,P=0.08),术后3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05,95%CI:0.81-1.37,P=0.69),术后5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00,95%CI:0.74-1.36,P=0.98).结论: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在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上没有差异,手术方式需通过综合判定患者的全身情况、原发肿瘤状况、肝转移灶的位置、数目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王波钱叶本金雯宋新跃刘月琴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肝切除术
异丙嗪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诊眩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年
目的:探讨用异丙嗪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30例急诊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注射用丹参对对照组15例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异丙嗪联合注射用丹参对观察组15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7 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的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用药后其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步态异常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的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采用异丙嗪联合注射用丹参对急诊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可较快缓解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王笑杨华杨华
关键词:异丙嗪注射用丹参急诊眩晕症
甲钴胺联合运动疗法对代谢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甲钴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20年04月,门诊诊断代谢综合征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应用甲钴胺联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疼痛比例10.0%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观察组手足麻木比例5%低于对照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p=0.045)。治疗后观察组足背温度觉阳性比例30%低于对照组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12,p=0.027);观察组针刺觉阳性比例10.0%低于对照组4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42,p=0.013)。振动觉、压力觉、踝反射阳性人数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联合运动治疗,可帮助患者缓解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建议在社区推广应用。
王笑杨华杨华胡斌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
实习前课外活动对高职护理学生应激与学习倦怠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调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负性应激和学习倦怠的发生率,并评估课外活动对应激和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调查对象为护理专业1年级、2年级共1342名学生,使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评估应激,使用Maslach学习倦怠指数量表-学生调查(MBI-SS)评估学生学习倦怠程度。分析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情况与负性应激和学习倦怠的关系。结果护理专业实习前学生中存在负性应激比例为42.78%,学习倦怠比例为77.13%。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为高情绪耗竭(OR=5.09,95%CI1.31~14.08),高学习倦怠(OR=3.62,95%CI1.21~9.23)和负性应激(OR=2.37,95%CI1.17~6.24)独立相关因素;1年级为高学习倦怠(OR=2.79,95%CI1.15~7.01)和负性应激(OR=5.78,95%CI2.02~11.3)独立相关因素;走读(OR=0.37,95%CI0.19~0.84)和参与社交活动(OR=0.29,95%CI0.13~0.79)为低学习效能独立相关因素;无音乐爱好为高学习倦怠(OR=0.23,95%CI0.11~0.84)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职护理学生中负性应激和学习倦怠比例较高,需要干预。适当地改变学习环境和参加课外活动有利于改善实习前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
王笑陈华刘月琴张惠
关键词:应激学习倦怠高职护理学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