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基于SRP模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遵义市为例被引量:4
- 2022年
- 为了探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喀斯特山区的生态脆弱性,本文以遵义市为研究区,基于SRP模型,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和生态压力度三方面构建包含自然和人文因素的17个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区域整体、县域、不同坡度耕地3个维度揭示研究区的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以轻度脆弱性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且空间差异显著,总体由城市核心向外逐渐减弱的趋势。(2)从县域尺度看,较发达城市腹地受工业化和城镇化影响,多以极度和重度脆弱为主,其中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播州区和仁怀市最为严重,处于非喀斯特地区的赤水市生态脆弱程度最弱。(3)耕地的生态脆弱性受坡度影响明显,坡度<6°的耕地,重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比例高于中度及以下脆弱性,>6°的耕地则相反。耕地脆弱面积主要集聚于6°~25°的坡度之间,在<25°的耕地范围内,脆弱面积随坡度增加,涨落幅度递增;在>25°的耕地范围内,涨落幅度递减。研究可为遵义市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优化耕地利用方式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 张娜周国富雷嫦韦荣婷
-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喀斯特山区
- 基于地形梯度的贵州乌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地形因子作为自然驱动因素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以贵州省乌江流域为例,借助DEM提取高程、坡度信息并构建地形位指数,通过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探讨贵州省乌江流域1990—2017年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表明:乌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200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表现为:林地面积减少、耕地与草地的面积均增加;第二阶段(2000—2017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表现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与草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与水域的面积在两个阶段均保持增加;1990—2017年,乌江流域耕地、水域、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低地形位的区域,林地与草地集中分布于高地形位的区域;1990—2017年乌江流域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均随地形位等级增加而降低;乌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的形成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自然因素是主导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与政策因素起着辅助作用。
- 刘纯军周国富黄启芬雷嫦周宇洋张娜
- 关键词:乌江流域土地利用
- 改土归流在贵州的实施情况与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改土归流是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其不仅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贵州的控制,使贵州成为我国版图上一个新的行省,极大地影响着贵州的发展;而且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的进步,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 张娜
- 关键词:土司制度改土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