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云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合迭代重建算法的低剂量CT在颈部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结合迭代重建算法(AIDR3D)的低剂量CT技术在颈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判别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到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因疑及颈部疾病就诊,行颈部CT平...
- 胡启云
- 关键词:颈部甲状腺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成像自动毫安技术
- 月经状态对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月经状态对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MRI及DWI资料,其中317例鳞癌和35例腺癌;177例未绝经,175例已绝经。于ADC图像宫颈癌病灶最大层面测量并记录病灶的ADC最大值(ADC max)、最小值(ADC min)和平均值(ADC mean)。比较宫颈鳞癌与腺癌ADC值差异、绝经与未绝经患者宫颈鳞癌和腺癌ADC值差异;分别比较宫颈鳞癌及腺癌中绝经与未绝经患者ADC值差异。结果宫颈鳞癌ADC mean和ADC min均低于腺癌(t=-2.05,-2.28,P均<0.05)。未绝经患者中,宫颈鳞癌ADC mean和ADC min均低于腺癌(t=-4.40,-5.40,P均<0.05);而绝经患者中,宫颈鳞癌ADC mean、ADC min和ADC max均与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1.57,0.45,P均>0.05)。宫颈鳞癌及腺癌中,未绝经患者的ADC mean、ADC max和ADC min均高于绝经患者(t=-3.96,-2.53,-2.78及t=-3.71,-1.15,-5.01,P均<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ADC值不同,且受患者月经状态影响;未绝经患者中腺癌的ADC值高于鳞癌,绝经患者中腺癌ADC值与鳞癌相仿。未绝经患者宫颈癌病灶ADC值均高于绝经患者。
- 董越董瑞彤于岩岩张瑞胡启云于韬刘凡罗娅红
- 关键词:宫颈肿瘤月经
-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腮腺CT图像质量及腮腺辐射量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腮腺CT图像质量及腮腺辐射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腮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进行常规扫描,B组应用ATCM扫描.将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参数(背景噪声值、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CT剂量指数(CTDI)及有效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CT影像中正常腮腺实质和皮下脂肪的背景噪声(B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主观图像质量评4分54例,3分6例,B组分别为48例、12例,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T剂量指数为(24.61±0.91)mGy,低于A组的(28.29±0.44)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TCM技术对腮腺疾病患者进行扫描的图像质量好,并且能有效降低腮腺辐射剂量.
- 王宇胡启云罗娅红
- 关键词:腮腺计算机断层成像图像质量
- 宫颈鳞癌容积CT灌注参数的测量稳定性和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容积CT灌注参数的测量稳定性和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对43例宫颈鳞癌患者行全子宫容积CT灌注扫描,2名医师分别对灌注图像的宫颈鳞癌和正常宫体动脉血流量(AF)、血容量(BV)、表面渗透性(PS)、髂外动脉AF、臀大肌AF、臀大肌CT和臀部脂肪层CT值进行测量,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鳞癌与宫体各参数值的差异以及未绝经与绝经患者间鳞癌和宫体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宫颈鳞癌灌注参数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名医师间各参数测量结果的ICC值为0.759~0.988,一致性良好;鳞癌AF[(179.4±51.8)ml/(min·100 g)]高于宫体AF值[(151.2±48.7)ml/(min·100 g)];除鳞癌BV值外,宫颈鳞癌及宫体各参数值在未绝经与绝经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宫颈鳞癌BV值外,宫颈鳞癌及正常宫体各灌注参数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550^-0.424,P<0.05);宫颈鳞癌AF值与正常宫体AF值呈正相关(r=0.520,P<0.05)。结论容积CT灌注成像参数评价宫颈鳞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宫颈鳞癌血流量较宫体丰富;年龄、月经状态是影响鳞癌及宫体血供的因素。
- 董瑞彤董越罗娅红胡启云王菲菲于韬
-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液灌注
- 容积CT灌注成像预测宫颈鳞癌放化疗疗效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容积CT灌注成像(vC TP)在预测宫颈鳞癌(CSC)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并拟行放化疗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行全子宫容积CT灌注扫描,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行常规增强CT复查。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患者分组。对不同疗效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宫颈鳞癌血流量(AF)、血容量(BV)及渗透性(PS)、髂外动脉AF进行t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的CT灌注参数进一步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22例患者在放化疗后达CR 15例、PR 7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FIGO分期、病理分级、治疗前肿瘤最长径及最大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不同疗效患者宫颈鳞癌AF和髂外动脉A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R组明显高于PR组;而宫颈鳞癌BV和PS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鳞癌AF和髂外动脉AF预测宫颈鳞癌放化疗后达CR的AUC分别为0. 829和0. 876。结论:容积CT灌注参数AF有助于预测宫颈鳞癌放化疗疗效。
- 董瑞彤董越罗娅红胡启云王菲菲于韬
- 关键词:宫颈鳞癌计算机断层成像放化疗
- Ⅰ_(B1)~Ⅱ_(A1)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3.0T MR-DWI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Ⅰ_(B1)~Ⅱ_(A1)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3.0T MR-DW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1例Ⅰ_(B1)~Ⅱ_(A1)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组28例、非淋巴结转移组43例。患者在手术前均行MR常规扫描和DWI检查(b值取0、800和1000s/mm2),对两组中相关临床和病理因素以及宫颈癌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FIGO分期(P=0.045)、间质浸润深度(P=0.020)和脉管癌栓(P=0.04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P=0.908)及细胞分化程度(P=0.916)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淋巴结转移组中宫颈癌的ADC均值[(0.845±0.104)×10-3 mm2/s]低于淋巴结转移组[(0.901±0.117)×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GO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脉管癌栓是Ⅰ_(B1)~Ⅱ_(A1)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宫颈癌病灶的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 于岩岩董越董瑞彤胡启云张瑞李超万慧子罗娅红
-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鳞癌淋巴结转移盆腔
- ADC值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早期宫颈癌ADC值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1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为早期宫颈癌的患者,其中鳞癌100例、腺癌17例、腺鳞癌14例。100例鳞癌中低分化4例、中分化87例、高分化7例。所有患者治疗前行3.0T MR常规扫描及DWI检查。测量病灶的ADC值,比较不同病理分型及不同分化程度早期宫颈癌的ADC值的差异。结果:早期宫颈鳞癌与腺癌的ADC均值、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宫颈腺癌与腺鳞癌的ADC均值、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程度不同的早期宫颈鳞癌之间ADC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在术前评估早期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方面有一定价值,但对其分化程度的术前评估价值有限。
- 胡启云董越董瑞彤于岩岩张瑞李超万慧子罗娅红
- 关键词:宫颈癌表观扩散系数病理学分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