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海萍

作品数:25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天牛
  • 10篇松褐天牛
  • 10篇褐天牛
  • 9篇花绒寄甲
  • 6篇疫木
  • 6篇松材
  • 6篇松材线虫
  • 5篇松材线虫病
  • 4篇树枝
  • 4篇桉树
  • 4篇桉树枝瘿姬小...
  • 4篇小蜂
  • 4篇林间
  • 4篇寄生
  • 4篇寄生率
  • 3篇油茶
  • 3篇诱捕
  • 3篇诱捕器
  • 3篇线虫
  • 3篇林分

机构

  • 25篇江西环境工程...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安市林业局

作者

  • 25篇于海萍
  • 23篇陈元生
  • 2篇刘兴平
  • 2篇闫闯
  • 1篇温小遂
  • 1篇刘郁林
  • 1篇周峰
  • 1篇温德华
  • 1篇王忠辉
  • 1篇陈聪
  • 1篇钟祥涛
  • 1篇王小峰
  • 1篇卢桦

传媒

  • 7篇中国植保导刊
  • 3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南方林业科学
  • 1篇华中昆虫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不同林分油茶林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发生差异分析
2024年
为弄清不同林分油茶林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程度的差异,对江西具有代表性的3种林分类型(人工油茶纯林、近野生老油茶林、油茶-茶间作林)油茶林进行其病虫害种类、发生危害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危害人工油茶纯林的病害有15种、虫害有80种。油茶炭疽病、软腐病、藻斑病、煤污病、白星病和茶苞病6种为主要病害,占总病害数的40%;蛀干害虫9种(占11.25%),以油茶织蛾、茶梢蛾和蓝翅天牛为优势种;蛀果害虫1种,油茶象甲为害较重;食叶害虫40种(占50%),以肖叶甲科、卷蛾科和细蛾科害虫为优势类群;刺吸类害虫25种(占31.25%),以考氏白盾蚧、黑胶粉虱、矢尖蚧、碧蛾蜡蝉为优势种。与油茶纯林相比,近野生油茶林病虫害的发生表现出种类更少(73种,减少了22种)、发生程度更轻、优势病虫害不明显等特点;油茶-茶树间作林病虫害种类与人工纯林相当,但一些病害偏重发生如芽枯病,一些茶树叶部害虫茶小绿叶蝉、茶黄毒蛾、茶蚜、茶银尺蛾等转移至油茶上偏重发生。不同林分类型的油茶林,其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实践工作中,应依据不同林分油茶林优势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陈元生于海萍罗致迪张杨斌钟晶
关键词:油茶病虫害人工林林分
松褐天牛及松材线虫在疫木伐桩中的消长动态研究
通过对伐桩中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及羽化情况、松材线虫密度及生存期的系统调查,开展了松褐天牛及松材线虫在疫木伐桩中的消长动态、病死树伐桩在松材线虫病流行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病死树伐桩上没有产卵刻槽,羽化孔数量也极少,伐桩上...
陈元生罗致迪于海萍
关键词:伐桩疫木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病害流行
气象因子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发生蔓延速度很快,为摸清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在赣南的发生规律及气象因子对其发生的影响,调查研究了该蜂的种群消长动态,并结合当地的主要气象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成虫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x4)和月最高气温(x5)这两个气象因子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数量有显著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优回归方程:y=-145.579+2.503x4+5.063x5;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数量与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最低温度、相对湿度虽也有一定关系,但无较大关系,均为不重要变量。
陈元生罗致迪于海萍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气象因子成虫数量
生态因子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比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具有偏雌性的特点,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性比规律,有利于监测和掌控该蜂的种群动态,便于及时有效防控该蜂。2017年至2019年,采用在桉树Eucalyptus林中悬挂黄色粘虫板的方法,监测、观察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发生动态,通过分析该蜂雄成虫比率及其影响因子,以弄清生态因子对该蜂雄成虫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平均比率为2.44%-34.05%,呈现季节波动性,在4-8月期间,雄成虫比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至7-8月时达到高峰,之后(9-11月)呈波浪式缓慢下降趋势。该蜂雄成虫比率与温度密切相关,在4-8月期间,雄成虫比率与月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P<0.01),而在9-11月期间,则随温度下降而缓慢下降;另外,由于2019年的夏秋温度比其它年份更高,导致2019年的雄成虫比率显著高于2017年和2018年。桉树品种也影响着该蜂性比,窿缘桉E.exserta上的该蜂雄成虫比率显著地高于DH201-2(E.grandis×E.tereticornis)和大叶桉E.robusta上的雄成虫比率(P<0.01)。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比率与其种群动态存在一定关系,雄成虫比率与其成虫数量呈弱负相关关系。
陈元生罗致迪于海萍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生态因子温度寄主植物
饲养条件对松褐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本研究测定了饲养密度、温度与花绒寄甲成虫产卵量及寿命的关系,及营养缺乏条件下成虫的耐饥饿能力。结果表明,饲养密度和温度对松褐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单盒容积为1 552.5 cm3的饲养盒中,50头/盒和60头/盒的花绒寄甲单雌产卵量最高,但后者总产卵量更高,60头/盒为最佳饲养密度。营养充足时,在23~26℃下,成虫产卵量最大,产卵高峰期为5—7月,10月产卵量最低。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的最适温度为23℃。成虫累计死亡率与饲养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30~80头/盒饲养密度下,密度越大,死亡率越高。在营养缺乏条件下,23、26和29℃下的成虫死亡率达50%的时间分别为170 d左右、160 d和120 d。表明该生物型花绒寄甲具有极强的耐饥力,且其寿命长短与温度相关。
陈元生尹春明罗致迪于海萍王小峰
关键词:花绒寄甲产卵量
APF-I持久型松褐天牛高效诱剂的林间应用与示范推广被引量:9
2018年
于2015—2016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开展了APF-I持久型松褐天牛高效诱剂的应用技术优化试验,并在江西省赣州市及吉安市的松材线虫病疫区或松褐天牛重度为害区开展了该诱剂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诱捕器布设空间位置、密度、高度等对松褐天牛的诱捕量具有显著影响。APF-Ⅰ持久型高效诱剂诱捕器应选择挂置在通风良好处,悬挂高度在4~5 m,诱捕器间距应为50~150 m。在试验示范区,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显著减少,使用两年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81.47%,辐射推广区防效也达56.14%,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袁福生陈元生于海萍闫闯
关键词:诱捕器松褐天牛
一种安装在树干上的驱虫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在树干上的驱虫装置,包括绑设在树干上的绑带,绑带上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驱虫灯,驱虫灯的顶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顶端插设在安装座的底壁上,安...
罗致迪罗惠文陈元生于海萍卢桦
文献传递
疫木隔离结合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材线虫病被引量:11
2018年
为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效率及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采用松褐天牛疫木就地隔离结合人工释放花绒寄甲的方法,开展花绒寄甲释放技术及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隔离材料中以8目镀锌铁丝网的隔离效果最好,对疫木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达100%;在疫木覆盖8目镀锌铁丝网之后的翌年3—4月松褐天牛预蛹和蛹期释放花绒寄甲的寄生率(72. 25%)极显著高于在砍伐疫木覆盖8目镀锌铁丝网时释放的寄生率(54. 60%);在3—4月每堆木段0. 5 m^3(松褐天牛幼虫数150头左右)中以释放成虫150头/堆或者释放卵卡3 000粒/堆为最佳,寄生率高、成本低,且释放卵比释放成虫寄生率更高;采用8目镀锌铁丝网罩隔离疫木联合人工释放花绒寄甲来处理疫木的生物除害方法,明显控制住了松褐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的途径,提高了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致使松材线虫对健康松树的致死率显著下降,病死木减退率达92. 91%,防治效果达85. 08%,且极显著优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疫木现砍现烧措施。表明疫木隔离结合释放花绒寄甲能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陈元生简迎龙罗致迪于海萍
关键词:花绒寄甲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病寄生率致死率
花绒寄甲赣南种群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研究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可为人工批量繁育提供依据.利用光照培养箱,在17、20、23、26和29 ℃ 5 个恒温条件下饲养花绒寄甲,对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
于海萍陈元生罗致迪
关键词:花绒寄甲人工繁殖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在疫木内的分布动态被引量:7
2021年
快速掌握松材线虫在其致病死松树体内的分布和种群动态对松材线虫病的早期诊断和除治具有重要的作用。于2016-2018年每个月在疫区不同小班中选择疑似松材线虫病松树作为样株,并对样株中不同部位进行取样,采用贝尔曼漏斗分离法统计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分析松材线虫在受害马尾松树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每月均能在病死松树中检测出松材线虫,但检出率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其中以3月份检出率最高(84.09%),7月份最低(10.53%);松材线虫种群密度以6—9月份最低(<59.37头/g),以11—4月份最高(>118.03头/g);在垂直分布上,当整树虫口密度较高时,松材线虫在病树上的种群密度随树高高度的增高而增多,而虫量较少时则结果相反;在水平分布上,以向阳面深入木质部3~5 cm处最多,而树皮外缘1 cm左右和髓心部分的松材线虫含量极少。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和分布依不同月份和不同部位存在差异,且在3月份对疫木向阳面木质部3~5 cm处进行取样,能有效提高松材线虫的检出率和监测结果,为及时及早发现新疫点提供参考。
陈元生于海萍罗致迪
关键词:松材线虫检出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