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平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导管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导管
  • 2篇手术
  • 2篇钢丝
  • 1篇硬膜外麻醉
  • 1篇镇痛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麻醉
  • 1篇疝手术
  • 1篇卧位
  • 1篇下肢
  • 1篇下肢手术
  • 1篇小儿
  • 1篇小儿麻醉
  • 1篇小儿疝
  • 1篇小儿疝手术
  • 1篇连续硬膜外

机构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陈明富
  • 3篇刘淑平
  • 2篇伍捡林
  • 1篇刘安林
  • 1篇郭超
  • 1篇黄波
  • 1篇刘鹏
  • 1篇陈宏哲
  • 1篇梁柏勇
  • 1篇姚虹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普通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接受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每组各59例,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血清学指标。结果:(1)血流动力学:观察组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粘度以及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炎症因子和补体: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C3、C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小板功能:观察组的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低于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发挥更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激活。
伍捡林陈明富伍捡雄刘安林姚虹黄波刘淑平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下肢手术
小儿疝手术喉罩麻醉不同卧位复苏方法对复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小儿疝手术不吸引侧卧位复苏与平卧位吸引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0.5~3岁择期疝手术男性小儿48例,ASAⅠ~Ⅱ级,术前无呼吸系统感染、哮喘及胃肠胀气,均采用喉罩全麻。根据术毕复苏方式不同,分为侧卧位口腔不吸引复苏组(A组,n=24)和平卧位口腔吸引复苏组(B组,n=24)。所有病例均采用快诱导置入喉罩,术中监测BP、HR、ECG、Sp O2、PETCO2,听诊呼吸音及痰鸣音,观察气道压变化及喉罩漏气情况。术毕根据组别采用侧卧位不吸引复苏或平卧位吸引复苏。结果:48例小儿诱导平稳,喉罩控制呼吸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两组均未见返流误吸,B组患儿复苏期躁动、口腔黏膜出血及复苏时间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喉罩麻醉下侧卧位口腔不吸引复苏,可减少或避免误吸及口腔黏膜出血并发症,缩短复苏时间,复苏质量优于平卧位口腔吸引拔管。
陈明富刘淑平陈宏哲梁柏勇
关键词:喉罩
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且要求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产妇4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硬膜外导管组(A组)和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组(B组),各200例。常规行腰硬联合阻滞操作,2组置入相应的硬膜外导管。观察置管困难、置管异感、回抽见血、脑脊液,注药遇阻,拔管困难,拔管时导管被拉长,拔管后出血的发生率。记录术后镇痛期间穿刺部位不适程度及发生率。结果:B组置管困难、置管异感、回抽见血、注药遇阻、导管被拉长和拔管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P〈0.01)。B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穿刺部位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2组患者未发生导管打折,误入蛛网膜下腔或发生硬膜外血肿。结论: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术中安全性优于普通硬膜外导管,但预留的导管可引起穿刺部位术后疼痛不适。
陈明富伍捡林郭超刘淑平刘鹏
关键词:剖宫产硬膜外导管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