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风
- 作品数:6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改良边际土地扩增食物产能
- 2023年
-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饲草生产不能与粮争地,利用边际土地发展草牧业是填补我国优质饲草需求缺口、减轻对进口优质饲草依赖的重要途径聚焦黄河滩地和滨海盐碱土、东北苏打盐碱土和西北内陆盐碱土、西北黄绵土,集成耐逆品种、水热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土壤障碍消减技术,以及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培肥技术,构建边际土地分类利用技术模式,为我国开展大面积边际土地改造提供示范样板。
- 扈永顺曹晓风
- 关键词:优质饲草滨海盐碱土苏打盐碱土水热资源土壤障碍
- 建设“滨海草带”的科技缘由、内容与对策被引量:11
- 2022年
- 我国既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也要确保饲料粮安全。然而,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决定了饲草饲料种植不能"与主粮争地"。利用盐碱荒地种植优质耐盐牧草,发展畜牧业生产,不仅可以满足动物蛋白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饲草种植面积不足、大量依赖进口的问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利用现代生物种业科技加快耐盐耐涝牧草品种选育,构建配套的滨海盐碱地饲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研发优质牧草与农作物秸秆混合加工贮藏技术,实现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滨海草带"的建设,将有助于在滨海地区构建起一道生态屏障,对维护滨海生态系统健康、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 胥伟华王建林刘小京王建林刘小京谢旗谢旗
- 关键词:盐碱地畜牧业牧草
- 我国边际土地产能扩增和生态效益提升的途径与研究进展被引量:54
- 2021年
- 边际土地是指由于土壤障碍限制突出、水热资源约束强、地形条件局限大,导致农业产能和经济效益低下、生态脆弱的土地。我国耕地缺口约7亿亩,而现有11.7亿亩(7 800万公顷)边际土地是我国耕地的战略后备资源,藏粮于边际土地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机制协同提升边际土地产能和生态功能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的新趋势,包括选育适应高强度土壤胁迫的耐逆作物品种,筛选可利用的根际促生菌以提升植物耐逆适生性能,挖掘和强化微生物提升土壤质量和健康的功能。针对我国边际土地产能扩增和生态效益提升问题,需要基于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原则制定总体行动方案;设立边际土地研发专项,以"植物先行、改土为基、水分保障、微生物调控、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集成"为思路,建立全国边际土地资源清单,制定边际土地保护和治理区划;开展边际土地耐逆适生品种选育、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土壤障碍因子消减与土壤生物网络诱导驯化、植物-微生物交互影响4个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聚焦黄河滩地和滨海盐土、东北苏打盐碱土、西北内陆盐碱土、南方低山丘陵红壤、西南紫色土、西北黄绵土,构建不同边际土地类型的生态农场模式。通过建立与完善边际土地生态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促进我国边际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为适时启动连片分布边际土地的改造和高效利用、实现新增7亿亩中等级耕地储备目标,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推进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 曹晓风孙波陈化榜周俭民宋显伟刘小京邓向东李秀军赵玉国张佳宝李家洋
- 关键词:生态保护可持续利用土壤障碍抗逆品种
- 新时代“科学春天”众人谈
- 2018年
- 4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强调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并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中央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不断丰富和深化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发生了整体性、格局性、历史性重大变革。我们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在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 白春礼赵忠贤杨乐何祚庥徐涛曹晓风明廷华吴明瑜郭曰方陈云霁罗三中
- 关键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型国家
- 生物技术助力黑土地保护性利用的应用与思考被引量:8
- 2021年
- 我国东北黑土地经过60年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导致其有机质减少、碳氮严重失衡、微生物群落失稳等一系列退化过程,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有机质含量降低是黑土退化的核心问题。生物是一切有机质的源泉,生物驱动的有机质动态平衡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及土壤质量的基础。然而,东北水热资源限制致使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转化困难,制约了黑土质量提升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黑土粮仓)"设立了"黑土地产能和质量提升的现代生物学技术"攻关任务;该攻关任务围绕绿肥等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动态平衡机理、秸秆低温腐解的生物学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研发黑土质量提升相关的变革性、颠覆性生物技术,突破黑土有机质转化技术瓶颈,促使黑土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趋于良性平衡,为黑土地质量和产能提升提供重要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 宋显伟张保才白洋潘多峰邓向东王竑晟孙波曹晓风
- 关键词:生物技术黑土地绿肥秸秆腐解微生物肥料
- 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6年
- 50年前,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生产的设想,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得以实现并应用.半个世纪以来,杂交水稻在中国和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20年来,以光温敏两用雄性核不育系为基础的两系杂交稻在水稻生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科学家发现了多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并开展了系统研究,对两系法杂交稻的广泛推广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几个重要的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被成功克隆,并初步阐明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对于培育新型优良的不育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发现和研究现状,以庆祝50年前袁隆平先生提出杂交水稻生产的设想.
- 范优荣曹晓风张启发
- 关键词:杂交稻两系不育系光敏雄性不育温敏雄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