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焕莲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聚甲醛
  • 4篇甲醛
  • 2篇聚甲醛纤维
  • 2篇纺丝
  • 1篇亚胺
  • 1篇亚胺化
  • 1篇粘度
  • 1篇粘流活化能
  • 1篇熔融
  • 1篇熔融纺
  • 1篇熔融纺丝
  • 1篇熔体
  • 1篇熔体纺丝
  • 1篇色性
  • 1篇牛顿流体
  • 1篇染料
  • 1篇染色
  • 1篇染色性
  • 1篇染色性能
  • 1篇热分解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1篇乌鲁木齐石化...

作者

  • 6篇兰建武
  • 6篇王焕莲
  • 3篇王新雷
  • 2篇刘波
  • 2篇吴思蝶
  • 1篇姚果
  • 1篇尚娇娇
  • 1篇陈胜
  • 1篇张国礼
  • 1篇陈玲玲
  • 1篇吴乐

传媒

  • 3篇合成纤维
  • 1篇印染
  • 1篇合成纤维工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聚甲醛熔体纺丝的流变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Rheograph2002高压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聚甲醛(POM)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剪切速率(γ)范围内,POM熔体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表观粘度(η_a)随温度和γ的提高均降低;POM的η_a对温度的依赖关系服从Andrade公式,粘流活化能随γ的提高而降低;在220℃以下,熔融时间对POM的η_a的影响不大,可以对POM进行正常的熔融纺丝。
吴思蝶张国礼兰建武王焕莲王新雷
关键词:聚甲醛流变性能非牛顿流体粘流活化能表观粘度
聚甲醛的熔融纺丝温度被引量:13
2009年
通过熔融指数测定、红外光谱分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测定、DSC测试分析了纺丝温度对聚甲醛(POM)流动性、热降解性的影响以及对POM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从而探讨出聚甲醛的最佳纺丝温度。结果表明:聚甲醛在高温下主要发生热氧降解,随着纺丝温度的升高,POM热降解速度加快,导致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熔点下降;POM的最佳纺丝温度在200℃,在此温度制备出的POM纤维强度达6.1cN/dtex。
王焕莲兰建武刘波王新雷
关键词:聚甲醛热分解熔融纺丝纺丝温度
六氯环三磷腈的合成工艺研究
以PCl5与NH4Cl作为反应原料,以金属化合物和吡啶作为催化剂和缚酸剂成功合成了六氯环三磷腈,研究影响反应收率的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六氯环三磷腈产率高达83.6%.通过傅立叶红外检测产物的红外光谱图,并分...
王焕莲兰建武
关键词:六氯环三磷腈金属化合物吡啶缚酸剂
聚甲醛纤维的染色性能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分散蓝2BLN、分散大红3B和分散黄棕S-2RFL染料对聚甲醛(POM)纤维进行染色。考察了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对染料上染率和纤维透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只分散染料对POM纤维的上染性能相似,其上染平衡温度分别为100℃、110℃和110℃。分散蓝2BLN的最大上染率较低,为80%左右;分散大红3B和分散黄棕S-2RFL的最高上染率均可达90%以上。POM纤维在110℃上染30 min后,无白芯,纤维被透染。
尚娇娇兰建武王焕莲
关键词:染色分散染料染色性能聚甲醛纤维
聚甲醛纤维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聚甲醛(POM)切片为原料,在200~210℃进行熔融纺丝制得POM长丝。利用DSC、Olympus偏光显微镜、单纱电子强力仪测定了POM纤维结晶度、熔点、取向度和纤维的机械性能;研究了后处理对POM纤维性能的影响以及拉伸对POM纤维耐酸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POM纤维耐碱性良好,拉伸可以提高POM纤维结晶度、取向度、断裂强度以及耐酸性,但是使断裂伸长率减小;最佳拉伸温度在110℃左右,拉伸倍率在6~8之间。(2)热定形温度对POM纤维结晶度和熔点影响不大,延长热定形时间使POM结晶度、熔点降低;最佳热定形条件为在140℃下热定形4min。(3)经过拉伸热定形后的POM纤维的最大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41cN/dtex和19.2%。
王新雷王焕莲吴思蝶陈胜姚果兰建武
关键词:聚甲醛纤维后处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
聚酰胺酸酰亚胺化条件及其对聚酰亚胺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合成了黏度为1.87 dL/g的聚酰胺酸(PAA)。对聚酰胺酸分别进行了热酰亚胺化和化学酰亚胺化处理,研究了完全酰亚胺化所需的条件以及不同酰亚胺化方式对聚酰亚胺(PI)纤维条断裂强度的影响;对PAA初生纤维条进行拉伸和酰亚胺化处理的顺序不同,所得到的聚酰亚胺(PI)纤维条的力学性能不同,采用先酰亚胺化再拉伸的方法能得到力学性能更优异的聚酰亚胺(PI)纤维条。
刘波兰建武吴乐陈玲玲王焕莲
关键词:聚酰亚胺聚酰胺酸酰亚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