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飞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碳平衡
  • 3篇排放量
  • 3篇
  • 2篇碳减排
  • 2篇CO2排放量
  • 1篇烧碱
  • 1篇烧碱生产
  • 1篇生产工序
  • 1篇碳素
  • 1篇足迹
  • 1篇温室气体
  • 1篇炼油
  • 1篇炼油厂
  • 1篇裂化
  • 1篇夹点
  • 1篇夹点分析
  • 1篇催化裂化
  • 1篇催化裂化装置
  • 1篇碳足迹

机构

  • 5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刘飞
  • 3篇潘颢丹
  • 3篇贾冯睿
  • 1篇孙东旭
  • 1篇胡志勇
  • 1篇方弘
  • 1篇于凯
  • 1篇李志远

传媒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辽宁化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烧碱生产工序碳排放核算
2025年
以辽宁某化工企业烧碱生产流程为研究对象,基于排放因子法对烧碱生产流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定量分析了工艺流程中各环节和各类能源消耗对排放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某自然年度内烧碱生产流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625 562.2 t二氧化碳当量。从系统构成来看,直接生产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度为73.06%,而间接生产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度为26.94%,能源消耗中电力消耗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最大,可见电力消耗是烧碱生产流程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影响因素。
张彦晨刘姗姗王井邹映莹刘飞
关键词:温室气体烧碱生产
输油站场碳排放核算与碳夹点分析
2025年
探讨了东北某输油站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并结合碳夹点分析法提出了能源结构的调整方案,着重研究了可再生能源对高碳排放能源的替代,从而减少碳排放。碳排放核算结果表明,输油站场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约为605705.87 t CO_(2)e,其中电力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高碳排放能源中占比最高,超过94%。碳夹点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碳排放能源减排10%的限制下,采用最小可再生能源量方案时,能源结构为电力80.10%、热力4.01%、天然气3.95%、煤2.40%、可再生能源9.54%,可再生能源量为14716.36 tce;采用最大可再生能源量方案时,能源结构为电力85.66%、可再生能源14.35%,可再生能源量为22131.76 tce;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可得到各部门的能源分配方案。
孟瑶孙东旭刘飞胡志勇
关键词:碳足迹碳减排
炼油厂碳排放特征及催化裂化装置CO_2减排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调研分析了2012—2014年我国炼油厂的碳排放特征,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催化裂化装置系统的碳素流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运行数据,分析了催化裂化装置的碳素流动,并运用数学规划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排放是炼油厂碳排放的主要形式,催化裂化装置是石油炼制过程碳排放的主要装置,反应再生子系统是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碳排放源,注入渣油量和加热炉燃烧效率是影响反应再生子系统的主要因素。
马丹竹贾冯睿方弘潘颢丹刘飞
关键词:催化裂化装置炼油厂碳平衡
炼油企业常减压蒸馏系统碳素流动分析及CO_2减排被引量:5
2016年
炼油企业常减压蒸馏系统不仅是重要的石油加工环节,也是CO_2排放的主要工序之一。基于元素流分析方法,分析了炼油企业"三塔两炉"的常减压蒸馏系统的碳素流动过程,以某炼油企业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影响该系统CO_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数学规划方法分析了燃料消耗量、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碳氢比和燃烧效率4个因素对常压蒸馏子系统和减压蒸馏子系统的CO_2排放影响。结果表明:常压蒸馏子系统是常减压蒸馏系统中主要的CO_2排放子系统,约占系统总CO_2排放量的62.84%;燃料消耗量和燃料碳氢比是影响常减压蒸馏系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常压炉和减压炉的碳排放量随着加热炉燃料消耗量的增加和输入燃料碳氢比的增大而增大。
马丹竹贾冯睿李志远潘颢丹刘飞
关键词:CO2排放量碳平衡
炼油企业延迟焦化系统碳素流分析及碳减排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元素流分析方法,对炼油企业延迟焦化系统的碳素流规律及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延迟焦化系统的碳素流模型,定义了碳素流评价指标,以调研数据为案例,跟踪评价了预加热子工序、延迟焦化子工序及产品分馏子工序碳元素的流动过程,并运用数学规划方法对燃料消耗量、加热炉燃烧效率、过量空气系数及燃料碳氢质量比4个变量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预加热子工序是延迟焦化系统中碳排放的主要工序,约占总碳排放量的63.13%,影响预加热子工序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燃料消耗量和燃料碳氢质量比。
马丹竹贾冯睿于凯潘颢丹刘飞
关键词:CO2排放量碳平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