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妹
-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四川广元上寺剖面长兴阶放射虫动物群演变及控制因素被引量:4
- 2012年
- 对四川广元上寺剖面大隆组的放射虫动物群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和丰度、分异度的统计。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丰度和分异度均较低,以泡沫虫和内射虫为主,含少量十字多囊虫的分子;其丰度和分异度与长兴期海平面变化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放射虫丰度、分异度较大的层位对应于长兴早期和长兴晚期两次最大海侵事件发生的层位。相对长兴晚期而言,长兴早期放射虫的丰度和分异度较大,这与长兴早期水体相对较深有关。此外,有孔虫与放射虫丰度变化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这与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水深的变化有关。分析表明:水深的变化是上寺剖面放射虫动物群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
- 聂小妹雷勇冯庆来向宇
- 关键词:放射虫丰度分异度海平面变化长兴期
-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五彩城地区酸性岩脉岩石成因及找矿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卡拉麦里断裂以南五彩城一带分布有大量以岩脉和小岩滴形式存在的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这些浅成脉体侵位于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上泥盆—下石炭统克安库都克组及志留系。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花岗斑岩及流纹斑岩形成于晚石炭世中—晚期(花岗斑岩年龄为(309.1±3.1)Ma,流纹斑岩年龄为(302.9±4.1)Ma)。Q’-ANOR图中花岗斑岩及流纹斑岩主要投在碱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区内,岩石高SiO2(73.38%~77.05%),K2O/Na2O=1.18%~1.84%,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分布型式具LREE略富集的近似海鸥型的分布型式,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高分异的A型花岗岩特点。从时空分布上看,这些岩脉应为晚石炭世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的潜火山岩,后者具明显的的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形成时间上这些岩脉也与北部邻区的黄羊山、老鸭泉A型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300~311 Ma)十分接近,认为其应属陆内伸展环境产物。本研究在花岗斑岩中发现有岩浆晚期热液蚀变型的Cu,Pb,Zn矿化,与黄羊山、萨北及老鸭泉岩体中的Cu,Pb,Zn矿床成因类型相同,认为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广泛发育的晚石炭世的潜火山岩可能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 田健廖群安吴魏伟陈帅胡朝斌张晓军樊光明聂小妹王富明
- 关键词:东准噶尔卡拉麦里
-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侵入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被引量:5
- 2016年
-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分布有大量的石炭纪侵入体,主要出露于五彩城、滴水泉一带及野马站地区。通过对卡拉麦里断裂以南侵入体岩石类型、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划分出早石炭世后碰撞I型花岗岩类及晚石炭世陆内双峰式侵入岩(碱长花岗岩+角闪辉长岩)。结合断裂以北黄羊山、老鸦泉岩体新近发表的数据及区域内火山岩的研究成果,对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岩浆演化过程给出了新认识,即卡拉麦里地区从后碰撞到陆内伸展的构造转换时间为早石炭世末期—晚石炭世早期,后碰撞阶段岩浆岩以钙碱性I型花岗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特点,陆内伸展阶段以典型的双峰式岩浆岩(辉长岩+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及A型花岗岩为特点,卡拉麦里地区具有正εNd值的花岗岩类来源于亏损地幔形成的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
- 田健廖群安聂小妹樊光明吴魏伟
- 关键词: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岩浆演化后碰撞
-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以南早石炭世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3
- 2015年
- 新疆富蕴县五彩城岩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侵位于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41.1±4.0Ma和340.9±5.1Ma)。岩石组合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闪长质包体发育。岩石低Si O2(59.35%~69.51%),Na2O>K2O,A/CNK<1.1,SiO2与P2O5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点。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Ba),不同程度的亏损Nb、Ta、P和Ti、ΣREE较高(126.0×10-6~172.7×10-6),δEu不明显(0.75~0.95),与西准噶尔地区早石炭世后碰撞花岗岩的特点相似。花岗岩具有正的εNd值(+5.4^+5.5)、较低的Isr值(0.70289~0.70335)及年轻的Nd模式年龄(tDM1=650Ma、tDM2=650~680Ma),表明花岗岩来源于年轻地壳。岩石地球化学显示,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黄羊山、老鸭泉(卡拉麦里断裂以北)等地的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的构造属性一致。五彩城I型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代表了卡拉麦里地区后碰撞花岗岩的最老年龄,表明卡拉麦里有限洋盆在早石炭世中期之前(晚泥盆世?)已经闭合。
- 田健廖群安樊光明聂小妹王富明
- 关键词:卡拉麦里I型花岗岩后碰撞东准噶尔
-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幔源底侵体、“钉合花岗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2
- 2016年
- 新疆富蕴县滴水泉-畜牧办侵入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西向带状分布,以碱长花岗岩体为主,也可见规模较小的角闪辉长岩体。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组合为碱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高硅(SiO2=71.07%-76.71%),富碱(Na2O+K2O=7.41%-9.07%)、K2O〉Na2O(平均为1.10),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点。角闪辉长岩体涌动侵入于碱长花岗岩体之中,二者接触带附近发育浆混性质的石英闪长岩。辉长岩+花岗岩的双峰式岩石组合、构造判别图解R2-R1及区域地质背景指示滴水泉侵入体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且花岗岩体具有"钉合岩体"的作用,穿插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结合岩体的LA-ICP-MS锆石年龄(碱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21±2Ma,角闪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19±3Ma)可知,卡拉麦里洋盆在晚石炭世早期(321Ma)之前已经闭合。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碱长花岗岩为年轻地壳部分熔合融的产物,而角闪辉长岩则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及俯冲交代的地幔楔物质,代表了同期花岗岩的底侵岩浆演化的产物。辉长岩与花岗岩相似的εNd(t)值及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表明该区的花岗岩体并非来源于底侵岩浆的高度分异或底侵体的部分熔融,而最可能为底侵体之上的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这一结论与最近一些学者研究的断裂以北的花岗岩体成因机制相同。晚石炭世早期幔源底侵体的发现,为卡拉麦里地区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幔源底侵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 田健廖群安樊光明聂小妹胡朝斌王富明陈帅吴魏伟
- 关键词:东准噶尔卡拉麦里碱长花岗岩角闪辉长岩底侵作用
- 泰国清莱地区三叠纪南邦群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对于中国滇西和东南亚地区古特提斯缝合带对比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在泰国清莱地区三叠纪南邦群中采集4件碎屑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研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碎屑岩的源岩主要为基性—中基性岩石,卷入少量长英质岩石,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带。所测得最古老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269Ma±29Ma,绝大多数年龄集中形成3个峰值:280~250Ma、500~440Ma和1200~1100Ma,指示清莱地区三叠纪南邦群碎屑物源区主要为清莱岛弧火山岩带西部条带和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碎屑锆石年龄图谱的对比结果表明,原特提斯构造阶段之前,南邦地体与西澳大利亚发育类似构造—热事件;在原特提斯构造阶段之后,其构造—热事件特征与扬子构造域相类似,指示古特提斯洋的主洋盆应该在南邦地体以西,支持清迈构造带代表古特提斯主洋盆的观点。
- 高海龙冯庆来聂小妹CHONGLAKMANI ChongpanMONJAI Denchok
-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分析缝合带
- 云南景洪泥盆纪地层厘定被引量:2
- 2014年
-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纪地层,前人将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部分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划归上泥盆统。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两者构成完整的浊积扇层序。粗粒碎屑岩层序中发现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说明两者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 刘桂春冯凡斌俞赛赢陈光艳聂小妹张志斌冯庆来
- 关键词:岩石地层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泥盆系
- 云南景洪上泥盆统南光组沉积环境新议被引量:3
- 2013年
-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系,前人将其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鉴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的部分被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划归晚泥盆世。对其沉积环境尚存在陆相和海陆交互相、浅海陆架相、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中也发现有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并且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说明两者的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将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南光组具有典型的鲍马序列特征,含有放射虫等海洋环境生物化石,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 俞赛赢冯凡斌刘桂春聂小妹陈光艳张志斌冯庆来
- 关键词:泥盆系深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