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敬晓鹏

作品数:8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痛
  • 3篇经痛
  • 2篇带状疱疹
  • 2篇带状疱疹后
  • 2篇三叉神经
  • 2篇三叉神经痛
  • 2篇疱疹
  • 2篇慢性
  • 2篇川芎
  • 1篇带状疱疹后神...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电子显微镜
  • 1篇氧糖剥夺
  • 1篇腰腿痛
  • 1篇药物疗法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特点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再灌注损伤模...

机构

  • 8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一五七...

作者

  • 8篇敬晓鹏
  • 5篇师存伟
  • 4篇冶占福
  • 2篇宋涛
  • 1篇保森竹
  • 1篇刘咏梅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臭氧对大鼠离体脑片氧糖剥夺及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臭氧对大鼠离体脑片氧糖剥夺及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脑片,室温下保存在人工脑脊液(ACSF)中,根据实验分组情况选择性经过下列程序:恢复期60min、平衡期30min、氧糖剥夺(OGD)期30min及再灌注期90min。对照组(CTRL)不经过OGD期;模型组不施加臭氧干预(OGD/R);实验组于再灌注期分别给予10,20,30,40,50μg/mL的臭氧,并且根据ACSF中是否含有人血白蛋白(HSA)分成2个亚组。再灌注期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ACSF中谷氨酸(Glu)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OGD 30min后给予90min的再灌注,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Glu和LDH释放增加(P〈0.01)。不同浓度的臭氧在不同程度上拮抗了Glu和LDH的释放,其中40μg/mL的臭氧效应最明显,低浓度(10~30μg/mL)或高浓度(50μg/mL)臭氧组与OGD/R组比较效应不明显(P〉0.05);在含有HAS组与不合HAS组比较,给予臭氧(40μg/mL)干预能明显减少Glu和LDH的释放(P〈0.05)。结论40μg/mL臭氧气体对大鼠离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且HSA能增强臭氧的保护作用。
师存伟敬晓鹏冶占福宋涛
关键词:臭氧脑缺血氧糖剥夺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57例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两组病人均使用加巴喷丁胶囊1 200~1 800 mg/d,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接受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皮损区皮内注射治疗,共6 w。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和疼痛对睡眠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加巴喷丁组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VAS评分分别为(8.2±1.3)分和(7.9±1.2)分,治疗4 w后分别为(2.8±0.5)分和(1.9±0.5)分,6 w后分别为(1.6±0.3)分和(0.9±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巴喷丁组第2、4、6周有效率分别为31.3%、40.6%、81.3%,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分别为44.0%、64.0%、9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巴喷丁组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可耐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1%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师存伟敬晓鹏冶占福
关键词:加巴喷丁神经阻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小儿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病程及预后特点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总结小儿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病程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3例慢性荨麻疹(每周至少发作3次皮肤水疱或血管源性水肿,持续时间≥6周)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电话随访,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时序检验评估慢性荨麻疹患儿症状缓解的中位时间,并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53例患儿发病年龄5.0(2.5~9.1)岁,随访时间7.6(3.9~19.7)个月。物理荨麻疹是慢性可诱导荨麻疹的唯一病因,最常见的物理荨麻疹是皮肤划痕症。慢性荨麻疹缓解时间10.2个月(95%CI为8.0~12.5),Kaplan-Meier分析显示,6、12、24个月症状缓解患儿分别为85(33.4%)、134(53.0%)、180(71.2%)例。诱导因素、变应性致敏作用与慢性荨麻疹预后有关(95%CI:1.104~2.070,1.054~1.919;P均<0.05);变应性致敏是慢性荨麻疹预后的危险因素(OR为1.486,95%CI:1.083~2.037;P<0.05)。结论 小儿慢性荨麻疹的主要病因为物理荨麻疹,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划痕症。多数小儿慢性荨麻疹发病后10.2个月即可缓解。变应性致敏是慢性荨麻疹预后的危险因素。
穆庆华穆庆霞敬晓鹏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小儿慢性荨麻疹
基于GABA通路研究川芎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究基于γ-氨基丁酸(GABA)通路川芎素对神经病理性痛(NP)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取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组(CCI组)、川芎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50,100,200mg/kg),每组8只。假手术组和CCI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后第8天开始给药,连续7d。采用VonFreytest触觉测量套件(机械刺痛)、热刺痛仪及冷热板测痛仪分别于造模前1d,造模后7d,给药后1,3,5,7d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以及冷缩足反射阈值;在末次给药后24h采用qRT-PCR检测脊髓组织中GABA、GAD、GAT1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脊髓组织中GABA、GAD、GAT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CCI模型组和川芎素各治疗组在造模后7d,给药后1,3,5,7d时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降低(P<0.05),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冷缩足反射阈值显著升高(P<0.05);与CCI模型组比,川芎素50,100,200mg/kg组在造模后7d,给药后1,3,5,7d时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升高(P<0.05),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冷缩足反射阈值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CCI模型组比较,川芎素50,100,200mg/kg组大鼠脊髓组织GABA、GAD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GAT1mRNA显著下调(P<0.05);与假手术组、CCI模型组比较,川芎素200mg/kg组GABA、GAD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G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川芎素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神经病理性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ABA通路中GABA、GAD表达和下调GAT1表达相关。
敬晓鹏保森竹
关键词:川芎素神经病理性痛
脉冲射频及连续射频对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比较脉冲射频(PRF)及连续射频(CRF)处理大鼠坐骨神经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5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只暴露分离坐骨神经不做任何处理;假实验组插入电极但不通电流;PRF-42℃组,给予脉冲射频处理,温度42℃;CRF-42℃组,给予连续射频处理,温度42℃;CRF-70℃组,给予连续射频处理,温度70℃。观察不同处理组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比较神经病变的分级。结果所有处理组中的无髓鞘轴突均表现为正常的超微结构,PRF-42℃组大部分轴突仅表现为磷脂脱落,未发现存在严重变性的髓鞘轴突,也可发现新形成的髓鞘轴突。CRF-42℃组约1/3的髓鞘轴突可以观察到严重的变性。而CRF-70℃组多数髓鞘轴突可以观察到严重的变性。变性表现为髓鞘崩解、形成髓鞘球,细胞骨架成絮状或消失,线粒体膨胀或消失。PRF-42℃组展示较好的分级情况,而CRF-70℃组分级情况最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脉冲射频可以造成可逆的磷脂脱落,而连续射频尤其是高温射频(70℃)对神经结构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损伤,提示两种模式的治疗机制不同。
师存伟敬晓鹏刘咏梅冶占福宋涛
关键词:脉冲射频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
普瑞巴林在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4例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卡马西平,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和普瑞巴林,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经放免法检测血浆神经肽水平,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3、4周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两组血浆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较低,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两组血浆SP、CGRP、β-EP水平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两组SF-36量表中各指标(除情感职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和活力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13/52)]明显低于对照组[46.2%(2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卡马西平,值得临床推广。
冶占福师存伟祁学萍敬晓鹏
关键词:神经痛带状疱疹后药物疗法三叉神经痛药物疗法
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疼痛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影像学感兴趣区域参数值和疼痛评分情况,分析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完成治疗的老年三叉神经疼痛患者60例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根据MRI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并分组,检测患者脑白质区域相关参数值[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VAS评分,分析脑白质不同疏松程度与疼痛的相关性。结果纳入60例老年患者轻度、中度、重度脑白质疏松分别为32例、15例、13例;轻度组FA最高,其次为中度组,重度组最低;而轻度组MD、VAS评分最低,其次为中度组,重度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01);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病变区域FA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P<0.001),MD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P<0.001);轻度组VAS疼痛评级优于中度组及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级资料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疏松,这种脑白质疏松情况可能与患者疼痛有关,随着疏松程度加重,患者疼痛感加重,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白质疏松程度来评估疼痛程度,可能对三叉神经痛病情评估与治疗有指导价值。
敬晓鹏穆庆霞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脑白质疏松各向异性分数
川芎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对慢性颈肩腰腿痛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川芎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对慢性颈肩腰腿痛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颈肩腰腿痛患者15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6例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川芎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的差异,并分析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及Barthel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3%和90.8%,高于对照组的13.2%和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PPI评分均显著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MDA水平显著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显著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对慢性颈肩腰腿痛临床效果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也较高。
敬晓鹏师存伟穆庆霞
关键词:川芎酮咯酸氨丁三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