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贤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铀矿
  • 2篇直罗组
  • 2篇砂岩
  • 2篇砂岩型
  • 2篇砂岩型铀矿
  • 2篇盆地
  • 2篇矿床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北部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模型
  • 1篇氧化带
  • 1篇隐伏
  • 1篇隐伏矿
  • 1篇隐伏矿体
  • 1篇应力场
  • 1篇铀成矿

机构

  • 4篇核工业北京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4篇李静贤
  • 2篇易超
  • 2篇张康
  • 2篇张松
  • 2篇陈心路
  • 2篇李西得
  • 1篇王凤岗
  • 1篇张玉燕
  • 1篇王明太
  • 1篇黄铮
  • 1篇吴玉

传媒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床地质
  • 1篇铀矿地质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适用于矿床区域内揭露隐伏矿体的钻孔部署方法
本发明属于矿产勘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矿床区域内揭露隐伏矿体的钻孔部署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矿床范围内巷道及采空区的三维模型;步骤2、建立隐伏矿体的空间展布模型;步骤3、结合矿体及巷道模型对验证钻...
张松张玉燕李静贤
文献传递
桂西北南丹-荔波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古构造应力场的证据被引量:6
2019年
桂西北南丹-荔波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富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显示该区亦具有极大的海相页岩气成藏潜力。因此,深入探讨和认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是成矿规律研究和页岩气勘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南丹-荔波地区广泛发育的褶皱、共轭节理和断层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叠加褶皱、共轭节理分析以及断层滑动矢量等方法,反演了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构造解析表明,该区中、新生代共经历了四期构造应力场的交替和演化,分别为NNE-SSW 向挤压、NW-SE 向挤压、NEE-SWW 向伸展和近E-W 向挤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NNE-SSW 向挤压应力场的形成可能与印支期华南大陆南北边缘与印支/华北板块碰撞闭合有关;NW-SE 向挤压应力场和NEE-SWW 向伸展应力场可能分别对应于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的俯冲消减以及燕山晚期发生的弧后伸展作用;近E-W 向挤压应力场可能形成于喜山期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所产生远程效应的构造背景之下。
吴玉张松黄铮王凤岗李静贤肖昌浩叶锦林张聪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砂岩型铀矿床常量元素指示意义探讨被引量:26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与古层间氧化带具有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直罗组不同蚀变分带砂岩的常量元素含量的统计与分析,揭示了各常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其中,Si、Al、Fe、Ca的活动性较为强烈;Na、Mg、K的活动性相对较弱;Mn、Ti、P则比较稳定。通过研究,认为成岩作用、水-岩作用、油气二次还原作用、铀成矿作用以及环境的变化是常量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易超高贺伟李西得张康陈心路李静贤
关键词:地球化学直罗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被引量:18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研究发现,区内铀矿床与古层间氧化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目前已发现的铀矿化主要赋存在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砂岩中,区域上受古层间氧化带的控制较为明显。笔者通过对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铀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本区铀矿化主要受沉积建造、古层间氧化带及古水流流向的控制。综合归纳各控矿因素及铀矿化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后生蚀变及铀成矿模式。基于对区内控矿因素的分析,指出大营以西地区、南果大成梁一线以及柴登壕地区具有进一步的找矿前景。
易超陈心路李西得张康王明太李静贤
关键词:铀成矿特征直罗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