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国平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心智
  • 4篇英语
  • 4篇哲学
  • 3篇心智哲学
  • 3篇语言
  • 3篇语言观
  • 2篇大学英语
  • 2篇情态
  • 2篇自然主义
  • 2篇句法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动词
  • 1篇虚拟语气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虚拟语气
  • 1篇英语语态
  • 1篇语法
  • 1篇语气
  • 1篇语态
  • 1篇制图

机构

  • 9篇广东财经大学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9篇谢国平
  • 3篇王和玉

传媒

  • 3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外国语文
  • 1篇浙江外国语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事件结构与英语语态
2014年
利用事件结构和轻动词理论审视表示不同事件意义的谓语构造,理论上可以取消语态范畴。所谓主动、被动和中动语态其实是不同事件结构的体现形式。主动结构表达简单动作事件,其谓语构造为[vPDO[VP...V...]]。被动结构既体现简单的状态意义,又包含动态的状态变化,其谓语构造为[vPBE[vPBECOME[VP...V...]]]。中动结构表使役性事件,其谓语构造为[vPCAUSE[vPBECOME[VP...V...]]]。中动结构体现的事件结构最复杂,既体现因果关系,也包含状态变化。
谢国平
关键词:轻动词英语语态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礼貌策略
2016年
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既是教学的媒介语,又是教学的目的语。大学英语教师若能恰当运用课堂话语,提升课堂话语质量,则能拉近师生距离、创造和谐课堂气氛,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维运用礼貌策略,提升教师课堂话语质量,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谢国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礼貌策略
心智哲学的自然化研究与乔姆斯基的心智语言观
2015年
受益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心智哲学的自然化研究正成为研究热点,但在研究路径上遭遇了瓶颈。采用自然主义的研究方法,乔姆斯基的心智语言学为解决这种困境提供了可能。自然主义反对将包括语言官能在内的心智看成"形而上的实体";相反,心智/内在语言也是实际存在的自然客体。如对"物质"的概念持开放发展的观点,身心问题便得以消解,所有的客体都能等同地进行科学研究。乔姆斯基关于语言心智的研究摆脱了"唯物"与"唯心"的纠缠,告别了"身心二元论"与古典唯理主义,与心智研究的自然化倾向一致,正走向与自然科学的统一。
谢国平
关键词:心智自然主义生成句法
塞尔的心智哲学与乔姆斯基的心智语言观比较
2014年
由于对语言使用主体的关注和重视,现代西方哲学实现了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的转向。无论是塞尔的心智哲学,还是乔姆斯基的心智语言观,其研究内容都从语言拓展到了人类的心智,都采纳自然主义,反对还原论和身心二元论,强调心智作为独立实体进行研究的地位。两种心智观的不同在于:乔姆斯基的心智语言观重视句法研究,核心在于洞察人类心智和语言独有的句法运算程序。而塞尔的心智观更关注意义研究,主张任何意义都是主观的建构,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心智的一部分,研究语言本身就是研究心智,而塞尔认为语言是心智活动的反映,主张从语言的产出和使用出发反观人类心智。这样,塞尔和乔姆斯基机智地绕开了传统意义上的身心二分问题,认可物理世界和人类心智的相容性,为心智研究的自然化突破了瓶颈。
谢国平
关键词:心智哲学自然主义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广东财经大学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语言输入输出假设"和"面子理论",广东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中心,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几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商务类类课程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证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效果一方面论证了依据理论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商务英语的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即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分级分层模块教学,教学内容上提供真实性高、相关性强、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输入材料;教学方法上以意义为主、侧重内隐知识和学习、注意学生情感与面子需求,促进其有效语言输出。
谢国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面子理论
从“私人语言”到“内在语言”的哲学嬗变
2016年
语言外在论者坚持语言知识和语词意义的公共性,否认"私人语言"的存在。语言内在论者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心智/生物实体,语言的私人性和内在性不可避免。乔姆斯基的"内在语言"概念跨越了"私人语言"形而上学的哲学困境,其内涵超越了"私人语言"。语言同时具有私人性和普遍性:语言之"私"在于其"内在"、"隐藏"与"默会";作为人类共享的生物属性,语言也具有心理现实性、普遍性和可知性。
王和玉谢国平
关键词:私人语言普遍语法
“NP+V-起来+AP”结构的情态句法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制图理论中情态功能范畴允准附加语的假设,"NP+V-起来+AP"的评价义可在结构上统一解释。"NP+V-起来"是贡献情状意义的附加语,其结构的生成独立于主句的推导过程。句法结构"NP+V-起来"移交给界面后,其整体标签在主句的spec-Mod P位置合并,为主句谓语事态的实现提供情状。后续运算中,"NP+V-起来"还可整体移位至主句的spec-Mood P位置,体现说话者的评价义。运算过程中,附加语中的NP可侧向移位满足主句谓语AP的题元要求,故句首NP与"V-起来"和AP可同时具有题元关系。语音界面选择拼读上层拷贝,但相邻语段的同一拷贝经音韵操作可以外化为一个词项。
谢国平王和玉
关键词:制图理论附加语
语言与心智——塞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思想辨析被引量:3
2014年
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的转向过程中,塞尔和乔姆斯基的影响不容忽视。塞尔创立了心智哲学,乔姆斯基倡导内在语言观。在语言的哲学思考上,两者同时关注了语言和心智的密切关系。对塞尔和乔姆斯基而言,只有承认心智和语言现象的本体论地位,抛弃传统二元论,摈弃还原论的思想,采取自然主义的研究方法才能解密语言和心智。在具体研究路径和目标上,二者也存在差异。塞尔主要从哲学层面考察心智现象,关注语言与意义、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形而上的分析路径;乔姆斯基则维护语言官能的独立性,认为思维与语言同构,语言是心智的一部分,侧重研究语言的句法运算机制。
谢国平王和玉
关键词:心智哲学
英语虚拟语气的句法解释
2017年
英语虚拟句实质上表达一种非现实情态,可在词汇和句法不同层面体现。VMOD是表情态意义的词汇范畴;一部分VMOD已经语法化为轻动词vMOD。VMOD也可进一步虚化为助动词TMOD或Mood,由句法运算生成表达情态意义的非现实句MoodP[-realis]。Mood[-realis]与C[-realis]合并,经特征一致或移位操作,生成各种虚拟句。表面上繁杂的非现实意义都可通过不同结构层级的情态投射实现。英语中的虚拟意义不限于"语气",所谓"过去时表虚拟"实质上是Mood为空语类时过去时词缀依附于动词的形态体现。
谢国平
关键词:情态非现实句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