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飞

作品数:7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农田
  • 2篇高标准农田
  • 2篇标准农田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类型
  • 1篇整治
  • 1篇三峡库区
  • 1篇山区县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 1篇土地储备
  • 1篇土地储备制度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农地
  • 1篇农地整治
  • 1篇农田建设
  • 1篇农业
  • 1篇农业产业

机构

  • 5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曹飞
  • 4篇邵景安
  • 2篇马雪莹
  • 1篇郭跃
  • 1篇谭少军
  • 1篇蒋佳佳

传媒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南方农业

年份

  • 5篇201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渝北区土地储备制度转型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形势下主要研究课题。土地储备制度转型是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重庆市渝北区土地储备数据,实例阐述土地储备在城市发展、土地升值、用地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土地储备存在的开发滞后、存量储备年度积压、储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具体落实"三去一降一补"5个方面提出土地储备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规范储备机构,严格储备机制;加强储备计划管理,提高年度有效供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风险预警;优化储备程序,去除冗余成本;创新储备制度,强化科学管理。
王春凤曹飞赵敏
关键词:土地储备
重庆山区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综合成效评估——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被引量:35
2018年
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评估对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实施、政府决策等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使用访谈数据、图件数据和统计数据,构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样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结果表明:1)与建设前相比,农地平整状况维度中耕地连片度增加13.56%。耕地破碎度呈显著离散性,梯田化率明显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维度中道路通达度提升25%,空间离散度略微增加,有集聚效应。道路硬化率建设后分布仍呈中部高、两端低的态势。灌溉保证率和沟渠密度显著增加,空间分布均与南部产业结构、地形密切相关;农田生态环境维度植被覆盖率在建设后空间分布仍呈显著离散性。有效土层厚度明显增加,空间分布格局与道路通达性相当;多主体满意度维度农民满意度和公司企业满足度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南部鹤大台地区满意度最为明显,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建设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2)Ⅰ级成效区,综合成效评价最佳,4个子目标也引起了足够重视,占比为53.26%;Ⅱ级成效区的综合评价次之,4个子目标的投影值也与之匹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选址及建成后综合成效凸显的重点区,占比37.62%;Ⅲ级成效区的综合成效相对较差,4个子目标所得投影值也相对较低,占比为9.12%。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评价,应考虑区域独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有序开展差别化评价。
马雪莹邵景安曹飞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绩效评价
三峡库区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人为扰动是短时空尺度内森林景观变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动力,而乡村路网则成为人为扰动拓展的主要通道。基于1992、2002、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研究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4年研究区乡村路网影响域内次生林、退化林地和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显著,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平坦区。1992—2002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整体呈退化趋势,退化类型以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耕地、退化林地→耕地为主,演化量达1 705.91 hm^2;2002—2014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主要呈恢复趋势,恢复类型以耕地→退化林地、耕地→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和原始林→退化原始林为主,演化量达1 674.52 hm^2。2)相比发现,前一时期研究区乡村路网长度的增加和路网材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驱动森林景观的退化,而后一时期低等级路段的消失、废弃或利用率的降低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消失路段恢复率近100%。3)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理解与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规划乡村路网提供科学依据。
曹飞邵景安马雪莹马雪莹杜建平蒋佳佳蒋佳佳
关键词:三峡库区
神木凉水井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对2005、2010和2015年凉水井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和人机交互处理,获取3期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外加调研数据、统计数据,借助单一、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基于GIS技术计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煤矿开采对生态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凉水井矿区2005—2010、2010—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水域、草地面积均呈减小格局,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分别由起初的0.578、0.287 hm2增加到0.984、0.725 hm2。2005—2010年,工矿仓储用地的单一动态度最大,达到141.11%;2010—2015年,水域的单一动态度最大,达到93.66%。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经历了先有序后无序状态演变的格局,煤矿开采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为5.14万元。
尹海静曹飞邵景安
关键词:煤矿开采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服务价值
基于地貌因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科学、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方式,建设潜力研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本文立足重庆市垫江县4个地貌类型区(浅丘低丘区、低中丘区、坪状高丘区、低山及山麓深丘区),借助实地调研、图件和统计数据,从地块尺度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分别计算指标在各地貌类型区的权重,借助综合指数法测算各评价单元建设的潜力得分。结果表明:1)垫江县约80%的基本农田具备建设成高标准农田的潜力,其中:基本具备区占28.57%,稍加整治区占24.13%,全面整治区占26.92%。2)4种地貌类型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潜力大小排序为浅丘低丘区>低中丘区≈坪状高丘区>低山及山麓深丘区。3)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限制因子差异较大:浅丘低丘区限制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农田防护面积,低中丘区的限制因子是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排条件,坪状高丘区的限制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排灌条件、距交通干线距离,低山及山麓深丘区的限制因子是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pH、排灌条件、农田机耕能力和田块到居民点距离。未来建设高标准农田时,要因地制宜,布设工程应紧密结合不同地貌类型区限制因子和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主导产业消除或降低限制因子的作用,进行差别化高标准农田建设。
李春梅邵景安郭跃郭跃谭少军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地貌类型农业产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