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美之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力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篇叶片
  • 1篇水平轴
  • 1篇水平轴风力机
  • 1篇年发电量
  • 1篇桨距
  • 1篇桨距角
  • 1篇功率系数
  • 1篇海拔
  • 1篇发电
  • 1篇发电量
  • 1篇风力机
  • 1篇潮流能
  • 1篇理论年发电量

机构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篇李美之
  • 1篇王晓军
  • 1篇张兴
  • 1篇丁勇钢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变速变桨控制水平轴风力机桨距角优化被引量:5
2016年
在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降低使风的能量密度降低。为了捕捉尽可能多的风能,一个方法是增大风轮的扫风面积,即增加叶片的长度;另一个方法则是对风力机的控制,尤其是对风及桨距角的变化进行调整。风力机叶片在设计时桨距角为0°,即在设计点,其功率系数C_P为最佳值。而在非设计点,0°桨距角下的CP则并非最佳值。本文针对传统变速变桨控制的水平风力机的桨距角进行优化,在额定风速前的每个风速下保证其C_P都是最佳值,以提高整体发电量。选取某款1.5 MW 42 m叶片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最优桨距角变化曲线,并用拟合得到桨距角变化曲线。并分别取3000 m和4000 m海拔高度处空气密度进行优化前后功率曲线及理论年发电量(AEP)的计算,结果显示,在额定前的CP提高最多,且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低,桨距角优化的效果越明显。本文仅考虑了气动方面效率的提高,该桨距角控制方式对于风机叶片极限载荷和疲劳载荷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丁勇钢张兴李美之
关键词:水平轴风力机理论年发电量功率系数
静水压作用下的潮流能发电机叶片疲劳分析
2019年
潮流能发电机组叶片的结构分析是基于GH Tidal Bladed导出的水动载荷序列。为分析静水压作用下潮流能发电机组叶片的疲劳强度,基于GL-2010认证规范,使用等效疲劳评估方法提出水动载荷和静水压叠加下叶片疲劳评估的方法。先计算出水动载荷序列作用下叶片的疲劳损伤,反推出等效应力;然后对叶片在循环周期中静水压作用下进行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分析关键点的应力循环作为静水压作用下的等效应力,将二者等效应力叠加用以做疲劳分析。以某单机300 kW潮流能发电机组的叶片为对象,用该方法对叶片进行疲劳分析。结果表明静水压增加了叶片的疲劳损伤,同时给出叶片各个结构件疲劳增加程度,为静水压作用下叶片疲劳分析提供一种实用分析方法。
李美之闫文娟王晓军
关键词:潮流能叶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