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宁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供热系统中动力设备的节能问题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分析了供热系统中动力设备能耗偏高的原因,主要为低负荷率运行和阀门调节造成的节流损失;比较了不同流量调节方法的特点;指出应通过动力设备容量的合理配置配合合适的调速方法以保证动力设备高效运行;分析了不同设备的合理调节范围;并利用具体方案比较分析了变频调节的节能幅度。
- 王淞杨扬杨广宁
- 关键词:供热系统动力设备变频
- 大倾角煤层开采后地表残余移动变形三维数学模型被引量:5
- 2021年
- 为研究开采大倾角煤层后老采区地表残余移动变形规律,对其覆岩移动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开采后,煤层顶板岩石冒落到采空区,并在与底板平行的自重力分量作用下,沿煤层底板向下山方向滚动,使采空区下边界的空洞逐渐被填充、密实,达到新的平衡,造成采空区下边界煤层顶板岩石冒落减少.而在采空区上边界,由于顶板岩石的冒落和流失而变大,促进了顶板的进一步冒落.除了沿岩层顶板法线方向的破坏外,采空区上边界的岩层破坏宽度也显著增大.基于非连续介质模型和等影响原理,创立了大倾角煤层开采后地表残余移动变形三维数学模型,应用VB编写残余移动变形预测模块,将模块加入ZMS2021软件,绘制了残余移动变形三维曲面和二维曲线.将程序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对比的结果表明,大倾角煤层开采后地表残余移动变形三维数学模型与实际观测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各数学模型能够定量描述大倾角煤层开采后地表残余移动变形规律.
- 朱广轶刘伟伟朱君安杨广宁杨广宁
- 关键词:大倾角煤层
- 采动地表全盆地残余移动变形数学模型被引量:4
- 2020年
- 为研究缓倾斜煤层采动地表全盆地残余移动变形规律,对全沉陷盆地煤层覆岩弯曲、离层、断裂、冒落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由于缓倾斜煤层残余移动变形造成前工作面四周都存在空洞,所以研究采动地表全盆地残余移动变形,要综合考虑工作面四周空洞区和中间未充分压实区的共同沉陷作用.采用随机介质理论和等影响原理首次构造了缓倾斜煤层采动全盆地残余移动变形理论体系,包括:残余下沉、残余倾斜变形、残余曲率变形、残余水平移动、残余水平变形数学模型.采用预测模型数据和实际观测数据相对比,对残余移动变形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各数学模型能够定量描述缓倾斜煤层采动地表全盆地残余移动变形规律.最后,将数学模型编为ZMS 2020软件.通过把矿区已有岩移参数转化为残余移动变形预测参数,软件表现出了很强的可推广性.
- 朱广轶秦艳芬杨广宁金春福
- 关键词:缓倾斜煤层数学模型
- 采动区公路枢纽站的地表残余移动变形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针对大型公路枢纽站受采动残余移动变形的损害问题,将岩体视为非连续随机介质,基于朱广轶采动全盆地残余移动变形数学模型和ZMS2023软件,以区域受地表水影响的鹤岗南翔公路枢纽站受老采区地表残余移动变形影响为实体,进行了公路枢纽站的地基稳定性评价,含地表残余下沉、残余水平移动、残余倾斜变形、残余曲率变形、残余水平变形。通过其地表的损害等级评价得到结论:在规范视为地表的“稳定区”,除存在残余移动变形外,在岩体浅部工作面四周仍可能出现漏斗型塌陷坑。为此,对该项目采取了地基加固、可调整的抗采动变形建筑物和抗采动变形建筑物3种综合措施;在公路枢纽站的结构设计上采取了建筑规划措施、刚性措施、柔性措施。实践证明,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老采区地表公路枢纽站的残余移动变形分析是适宜的。
- 朱君安杨广宁刘伟伟朱广轶
- 企业管理要善于研究员工的需要心理
- 2006年
- 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是个核心问题,这也是得到普遍公认的现代管理理论核心观点。怎样调动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实现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提供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除了必须具备的政策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之外,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人的心理因素问题。即一个人的动机、欲望、需要、态度、情绪与情感等问题。本文就影响员工行为产生的动机、需要予以简单的剖析。
- 杨广宁
- 关键词:企业管理需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