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留雄 作品数:24 被引量:90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尿膀胱肿瘤抗原测定在膀胱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估尿膀胱肿瘤抗原(BTA)测定在膀胱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收集膀胱癌术后复发组(n=67)、未复发组(n=61)及正常对照组(n=50)的受试者尿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各样本BTA含量。复发患者行手术治疗,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其肿瘤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情况。结果膀胱癌术后复发组BT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膀胱癌术后复发组BTA水平随病理分级增加而升高(P <0. 05)。BTA总敏感性为83. 8%,其中G1级63. 6%,G2~G3级92. 3%。特异性为88. 5%。结论尿BTA测定在膀胱癌术后复发监测中有较高临床价值,合理运用能减少膀胱镜检查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孙福振 杨涛 王刚 李守宾 郭留雄 刘俊江关键词:膀胱肿瘤抗原 膀胱癌 复发 肿瘤标记物 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浅析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TUEBT)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9年6月间NMIBC患者53例作研究样本,依照患者手术方式差异进行分组,其中26例为对照组,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另27例为实验组,施行TUEBT治疗。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术时、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6个月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置留用时、住院时间、术后第3个月疾病复发率、随访期间疾病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EBT治疗NMIBC疾病,可获较之TURBT治疗更佳的手术指标优化,降低疾病复发率。 王刚 姚丽霞 杨涛 郭留雄 刘俊江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并发症 局灶性肾Castleman病一例报告 被引量:2 2018年 患者,女,65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 d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B超检查示右侧肾盂内至输尿管上段透声差,可疑低回声。CT检查示右侧肾盂输尿管周围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邻近肾盂受压变窄,炎性病变可能。MRI检查示右肾盂及输尿管近段可见不规则等T2信号影,大小约26 mm×40 mm×42 mm,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影,考虑肾盂癌可能性大。于2017年8月24日全麻下行后腹腔镜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中见肾盂、输尿管周围一肿物,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大小约5 cm×3 cm×2 cm,灰白色,质硬,将肿物完整切除,探查周围无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滤泡内的毛细血管穿入和"洋葱皮"样改变不明显,滤泡间有大量成熟浆细胞增生,诊断为肾脏Castleman病,浆细胞型,局部侵及肾组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肿瘤无复发或转移。 姜崇浩 李守宾 刘俊江 孙福振 谷守义 王刚 张盼英 魏东 杨涛 郭留雄 肖贺龙关键词:CASTLEMAN病 肾占位 局灶性 输尿管上段 软组织密度 肾盂输尿管 不同腔内技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IPSS评分、QO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3种不同腔内技术对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存质量评... 王刚 杨涛 郭留雄 魏东 孙福振 李守宾 谷守义 刘俊江关键词:腔内技术 重度前列腺增生 疗效比较 MIR-92a、MIR-100及MIR-143在膀胱癌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MIR(微小RNA)-92a、MIR-100及MIR-143的表达水平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50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血清及5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通过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中MIR-92a、MIR-100及MIR-143的表达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MIR-92a、MIR-100及MIR-143的临界值,同时利用所得到的临界值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样本中MIR-92a、MIR-100及MIR-143的相对表达水平,计算其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膀胱癌患者血清样本中MIR-92a、MIR-100及MIR-143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单独检测分析发现MIR-92a的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74.0%;MIR-100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65.0%;MIR-143的灵敏度为74.0%,特异度为90.0%;MIR-100和MIR-92a组合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2.0%;MIR-92a和MIR-143组合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2.0%;MIR-143和MIR-100组合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82.0%。结论膀胱癌患者血清中对MIR-92a和MIR-143组合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诊断膀胱癌的诊断。 史金虎 王刚 郭留雄 李守宾 孙福振 杨涛 姜崇浩 周天宝 罗庆先 刘俊江关键词:膀胱癌 MIRNA RT-QPCR Twist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及MMP-2、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Twist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膀胱癌5637、T24、BIU-87细胞和正常膀胱SVHUC-1细胞中Twist mRNA和蛋白水平,筛选表达水平最高的T24细胞,在T24细胞中转染shRNA Twist、shRNA对照命名为sh-Twist组和sh-NC组,并以不做处理的T24细胞为Con组,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各组细胞中Twist mRNA和蛋白水平,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印迹测定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膀胱SVHUC-1细胞比较,Twist在膀胱癌细胞中转录和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h-Twist组Twist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sh-NC组Twist mRNA和蛋白水平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Twist组细胞迁移数目、侵袭数目及MMP-2、MMP-9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sh-NC组细胞迁移数目、侵袭数目及MMP-2、MMP-9蛋白水平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Twist组E-cadherin蛋白水平与Con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Vimentin蛋白水平与Con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sh-NC组Vimentin、E-cadherin水平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st敲低能够降低膀胱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抑制膀胱癌细胞EMT。 王刚 杨涛 彭克楠 郭留雄 孙福振 谷守义 刘俊江关键词:膀胱癌 迁移 TWIST 尿脱落细胞FISH检测方法与CT扫描及尿细胞学检测在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对比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以血尿为主要症状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细胞癌诊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可疑上尿路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血尿患者30例,均行FISH检测、CT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共有21例经病理诊断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中肾盂癌14例,输尿管癌7例,分期为Ta/T1 6例,T2 12例,T3/T4 3例。另外9例分别为肾盂神经内分泌癌1例,肾结核2例,肾透明细胞癌6例。结果 FISH检测、CT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总敏感性分别为85.7%、66.7%、28.6%,FISH明显高于CT比较(P=0.014)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P=0.05);CT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P=0.013)。FISH对Ta/T1、T2、T3/T4各肿瘤分期检测结果分别为66.7%、91.7%、100%,CT检查结果分别为33.3%、75.0%、100%,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分别为0%、25.0%、100%。FISH、CT及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8.9%、77.8%、100%。三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ISH检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查,而CT检查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并且伴随着疾病分期的减低,这种差异越明显。三者在特异性上无明显差异。FISH技术可以明显改进上尿路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诊断。 杨涛 李燕 王刚 郭留雄 刘俊江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学 Magic综合征一例 2018年 Magic综合征(mouth and genital ulcers with inflamed cartilage)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及生殖器溃疡伴软骨炎,又称白塞综合征(Behcet syndrom,BS)并发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Magic综合征的治疗主要药物包括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本文报道用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成功治疗1例Magic综合征患者。 刘颐轩 郭留雄 蔺洁 宁晓然 林玮 闫永龙关键词:文献复习 癃清片辅助治疗急性附睾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癃清片辅助治疗急性附睾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18~40岁的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抗菌药物联合癃清片(6片/次,每天3次)治疗,治疗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对患者精液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14 d后单纯显效28例,单纯有效12例,无效0例,显效率70.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治疗14d后单纯显效19例,单纯有效18例,无效3例,显效率47.5%,总有效率92.5%;试验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精子总活力、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精子总活力、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浓度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试验组精子总活力、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浓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时间(51.0±28.5)h短于对照组的(70.0±23.5)h,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个月复查阴囊彩超,试验组阴囊彩超提示附睾结节形成5例,对照组阴囊彩超提示附睾结节形成9例。结论癃清片辅助治疗急性附睾炎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炎症减退等,且对精液质量无明显不良影响,值得应用和推广。 高博 高博 魏东 郭留雄 郭留雄 李守宾 刘俊江关键词:癃清片 急性附睾炎 安全性 临床疗效 精子活力 节段性睾丸梗死二例报告 被引量:6 2020年 节段性睾丸梗死发病率极低,通常表现为睾丸急性疼痛,需与睾丸肿瘤、睾丸扭转等鉴别,只有少数病例报告。本文报道2例,例1患者13岁,因右睾丸肿大、疼痛3 d,伴呕吐1次于2017年5月5日入院,行右侧阴囊探查+睾丸固定术,术后诊断为右侧睾丸局部梗死。术后第5日睾丸疼痛症状消失出院。术后1年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例2患者26岁,2018年3月15日因左睾丸肿痛6 d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睾丸局部梗死可能。入院诊断为左侧睾丸局部梗死,予血塞通、那曲肝素钙、迈之灵片治疗,治疗7 d后患者疼痛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1个月患者无疼痛不适,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睾丸下极团样低-等回声,周边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 刘良 李守宾 高博 刘俊江 肖贺龙 郭留雄 谷守义 王刚 魏东 孙福振 杨涛关键词:睾丸疾病 彩色多普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