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皓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紫外线对树脂-水泥界面特性的影响
- 2018年
- 为探究紫外线对树脂-水泥复合材料界面腐蚀特性的影响,本文以高压汞灯为光源,对树脂导光水泥基材料进行加速老化,采用斜剪粘结强度、表面外观特征变化的宏观测试手段探明树脂-水泥界面在紫外线辐射环境下的变化规律,通过ESEM-EDS的微观测试手段分析树脂-水泥界面在紫外线辐射环境下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试件发生斜剪破坏时,均从树脂与水泥基体的界面处开始破坏;在紫外线作用下,界面斜剪粘结强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24h左右达到最大值11.62MPa;树脂部分黄变随照射时间的延长不断加深,84h时色差值达到9.283;早期树脂部分发生后固化反应使结构强度增加,界面结合更为紧密,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紫外线作用使树脂分子链断裂,羰基和酯基基团发生降解,削弱了树脂与水泥界面的粘结性能。
- 扶兴国王信刚陈皓肖成伟
- 关键词:紫外线黄变
- 峡江重力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采用冷却水管通水冷却是大体积混凝土坝施工期主要温度控制措施,而冷却水管布置方式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应力的影响较为显著。以大型水利枢纽峡江重力坝为工程实例,采用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布置方案的冷却水管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密布置冷却水管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降温效果,但水管间距过小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承受较大的拉应力,容易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 杨志刚张纯陈皓
-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冷却水管
- 光纤导光混凝土的透光性能与抗侵蚀性能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抗硫酸盐侵蚀和抗碱溶液侵蚀试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和环境扫描电镜分别研究了光纤导光混凝土(Optical fiber light conductive concrete,OFLCC)的抗侵蚀性能、透光性能、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光纤导光混凝土中的光纤间距越小,其抗折、抗压强度越高,且碱溶液侵蚀后光纤导光混凝土的强度普遍要比盐溶液侵蚀后的低,特别是抗折强度表现明显;随着光纤间距的减小,光纤导光混凝土的透光率增大,其透光率实测值小于理论值,碱溶液中养护后光纤导光混凝土透光率比盐溶液中养护后的透光率要大,且均比养护前的透光率增大了;受侵蚀后的光纤导光混凝土水化产物中存在丰富的C-S-H凝胶、羟钙石、钙矾石、石膏等水化产物,它们相互交织,结构比较致密,但碱溶液对光纤导光混凝土的侵蚀要比盐溶液的侵蚀强。
- 王信刚陈皓翟胜田谢昱昊姚昊卢峰
- 关键词:抗侵蚀透光微观结构
- 酸雨-干湿耦合作用下树脂-水泥界面腐蚀特性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探究酸雨环境下树脂-水泥界面劣化对树脂导光水泥基材料(RLCCM)力学性能及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以透明树脂和水泥基体为载体,通过酸雨-干湿耦合作用加速试验,测试树脂-水泥界面斜剪黏结强度、表面外观特征变化,并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ESEM-EDS)分析树脂-水泥界面在酸雨环境下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树脂-水泥基试样的斜剪破坏均从树脂-水泥界面处开始;在酸雨-干湿耦合作用下,界面斜剪黏结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水泥基体自靠近界面的位置处开始腐蚀,随着龄期的增长,破坏由表及里逐渐发生;在酸雨-干湿耦合作用下,试样中的氢氧化钙(CH)在早期被逐渐消耗,部分生成石膏,体积膨胀填充部分界面空隙,使树脂-水泥界面结合更为紧密;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试样中的C-S-H被逐渐消耗,石膏越来越多,树脂-水泥界面附近覆盖了1层白色黏稠状的石膏,导致界面出现裂缝.
- 王信刚陈皓扶兴国
- 关键词:酸雨干湿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