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伟涛

作品数:47 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会议论文
  • 15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生物学
  • 8篇化学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发酵
  • 9篇马奶
  • 8篇酒样
  • 7篇乳杆菌
  • 7篇基因
  • 7篇分子
  • 6篇链霉菌
  • 6篇聚赖氨酸
  • 6篇高分子
  • 6篇高分子聚合物
  • 6篇Ε-聚赖氨酸
  • 6篇胞外多糖
  • 5篇微生物
  • 5篇微生物合成
  • 4篇阳离子
  • 4篇阳离子交换
  • 4篇阳离子交换树...
  • 4篇摇瓶
  • 4篇离子
  • 4篇离子交换

机构

  • 25篇南开大学
  • 22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 1篇天津中新药业...

作者

  • 47篇耿伟涛
  • 22篇王艳萍
  • 19篇宋存江
  • 17篇王淑芳
  • 11篇曹名锋
  • 8篇郭文斌
  • 7篇王金菊
  • 6篇谢晨庚
  • 5篇王晓萌
  • 4篇杨超
  • 3篇冯俊
  • 3篇陶剑
  • 3篇谷燕燕
  • 3篇孙也
  • 2篇李超
  • 2篇胡丹
  • 2篇苏文萍
  • 2篇代森
  • 2篇刘娜
  • 2篇刘莉

传媒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第十一届乳酸...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生物资源
  • 1篇第十五次全国...
  • 1篇第五届生物基...
  • 1篇第六届全国微...
  • 1篇中国食品科学...
  • 1篇益生菌:技术...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乳酒样乳杆菌ZW3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本实验旨在对马乳酒样乳杆菌ZW3与其他五株乳杆菌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从遗传学层面,研究其在不同环境中潜在的适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ZW3基因组中发生过基因的水平迁移并且具有较强的自身防御机制。泛基因组包含3904个基因...
邢竹青耿伟涛孙也王艳萍
关键词:胞外多糖
对两株不同来源马乳酒样乳杆菌的体内和体外益生功能评价
本实验室前期分别从雪莲菌粒中和开菲尔粒中分离出的两株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马乳酒样乳杆菌XL10 和ZW3.本实验主要研究二者在体内和体外的益生功能效果,在体外实验中,主要进行了:耐酸耐胆盐实验、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自凝集实验...
邢竹青汤伟耿伟涛杨迎胡维薛非王艳萍
关键词:菌群变化
马奶酒样乳杆菌乳糖酶LacZ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活性分析
2016年
从开菲尔粒(Kefir)中分离出1株马奶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ZW3),具有较高的乳糖酶活性,以此菌株为材料,从其基因组中克隆得到LacZ型乳糖酶基因,该基因全长2007 bp,编码669个氨基酸。随后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过量表达,获得了其重组蛋白,纯化后分析了该重组蛋白的乳糖水解活性特点。结果显示,此蛋白在50℃,pH 7.0时乳糖水解活力最高,并在30-55℃,pH 5.0-9.0的范围仍能保持50%以上的酶活力,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何熹耿伟涛韩宁王艳萍
关键词:Β-半乳糖苷酶原核表达
红茶菌菌相分析及优势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红茶菌菌相结构及获取发酵菌株。方法: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对红茶菌菌相组成和优势菌株进行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显示红茶菌的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大于真菌。结论:细菌中驹形氏杆菌(Kohmagataeibacter)、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株,真菌中德克酵母属(Dekkera)、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ormyces)为优势菌株。传统平板培养法分离得到7株醋酸菌、3株酵母菌和1株乳酸菌,其中食糖驹形氏杆菌(Komagataeibacter saccharivorans)1株、腐烂苹果醋酸杆菌(Acetobacter malorum)1株、木驹形氏菌(Komagataeibacter xylinus)4株、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1株、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2株、布鲁塞尔德克酒香酵母(Dekkera bruxellensis)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1株。
徐素云李佳佳方伟王艳萍耿伟涛
关键词:红茶菌菌相优势菌高通量测序
高分子聚合物的微生物合成与降解被引量:1
2013年
完成了门多萨假单胞菌和解淀粉芽胞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正在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优势小基因组菌株;另外,基于ISO14852的检测方法提出了环境降解参数(EdK)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宋存江耿伟涛王淑芳
关键词:基因组聚羟基脂肪酸酯Γ-聚谷氨酸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K-660及其用于生产ε-聚赖氨酸的发酵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K-660及其用于生产ε-聚赖氨酸的发酵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保藏在贝纳特斜面上的NK660取一环孢子,活化于LB培养基中作为种子液,培养24h后以10%...
宋存江耿伟涛王淑芳谢晨庚王晓萌冯俊
秀珍菇液态发酵培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秀珍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食用菌新品种,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研究表明,秀珍菇子实体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子实体多糖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进一步探究秀珍菇菌丝体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液态发酵技术对秀珍菇菌丝体进行培养,优化了秀珍菇液态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优化了秀珍菇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进行了7 L气升式发酵罐的扩大培养;确定了秀珍菇发酵的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25 g/L,酵母浸粉5 g/L,KH_2PO_4 1.2 g/L,MgSO_4·7H_2O 0.8g/L。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24%(体积比),接种量10%(体积分数),初始pH 5.0,培养温度25℃。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后,菌体生物量提高了0.53 g/L。
李超刘珊郭金体耿伟涛王艳萍
关键词:秀珍菇液态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对两株不同来源马乳酒样乳杆菌的体内和体外益生功能评价
本实验室前期分别从雪莲菌粒中和开菲尔粒中分离出的两株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马乳酒样乳杆菌XL10和ZW3。本实验主要研究二者在体内和体外的益生功能效果,在体外实验中,主要进行了:耐酸耐胆盐实验、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自凝集实验;...
邢竹青汤伟耿伟涛杨迎胡维薛非王艳萍
关键词:菌群变化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K-660及其用于生产ε-聚赖氨酸的发酵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K-660及其用于生产ε-聚赖氨酸的发酵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保藏在贝纳特斜面上的NK660取一环孢子,活化于LB培养基中作为种子液,培养24h后以10%...
宋存江耿伟涛王淑芳谢晨庚王晓萌冯俊
链霉菌无痕敲除方法研究进展
2013年
链霉菌是革兰氏阳性放线菌,能产生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天然代谢产物。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链霉菌家族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分子水平对其基因组进行改造的手段也越来越多。通过对链霉菌基因组合理、高效的精简,将提高链霉菌代谢产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底物原料的消耗量。无痕敲除就是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链霉菌中广泛使用的分子操作方法并重点对链霉菌无痕敲除方法进行了总结。
谷燕燕耿伟涛宋存江
关键词:链霉菌位点特异性重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