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强
- 作品数:2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从敦煌文献看礼在吐蕃文化中的地位
- 2015年
- 礼作为文明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吐蕃时期得到了重视,从现存敦煌吐蕃文献来看,礼既是统治者统治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丧葬之礼在文献中频繁出现,记述非常详细,反映出吐蕃时期礼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
- 刘凤强
- 关键词:文化
- 《清史列传·儒林传》点校订补
- 2010年
- 王锺翰先生点校的《清史列传》自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后,倍受学术界重视和推崇已经成为研究清史的重要参考书。王先生学识渊博,对此用功甚勤,但终究一人之力,难免有所疏漏。
- 刘凤强
- 关键词:清史点校订补学术界
- “■(致礼)”与吐蕃对唐朝“宾服四方”的效仿
- 2022年
- 在《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中记载了很多其他民族遣使至吐蕃的历史,文书均书以“■”,现今译为“致礼”较为恰当。该词是吐蕃效仿唐朝宾礼的表现,反映了吐蕃随着地域扩大,建立“宾服四方”天下观的愿望,但由于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吐蕃对唐朝的效仿并不成功。唐朝高度发达的文明,始终对吐蕃具有强大吸引力,对唐朝宾礼的效仿本身也反映出吐蕃对唐朝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为后来西藏纳入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奠定了基础。
- 刘凤强
- 关键词:唐朝
- 清前期封赐达赖印章研究
- 2024年
- 清顺治朝册封五世达赖,颁赐金册、金印,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意义深远。五世达赖对印文的藏文部分重新作了翻译,所用词汇与清廷有明显区别。康熙末年,清廷册封七世达赖并赐予金印时,没有沿用五世达赖的封号,新封号既是朝廷对册封达赖态度谨慎的表现,也是清廷修改达赖封号、印章藏文用词的一种试探。雍正朝对七世达赖又重新册封,颁赐金印,进一步加强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从金印汉文部分来看,册封的封号与顺治朝只有译音上的一字之差,区别不大,但藏文却有较大变化,雍正朝颁赐金印印文与五世达赖所用词汇相对较为接近。三次颁赐金印藏译文变化的背后,包含了清廷对藏传佛教态度的演变,表现出清朝治理边疆文化理念已趋成熟。
- 刘凤强羊毛措
- 关键词:清前期印章印文边疆文化治国策略
- 论四库馆臣的理性意识与经世思想
- 2010年
- 四库全书馆是为纂修《四库全书》而设置的规模庞大的修书机构。四库馆内人员复杂,学术纷争不已,但馆臣中起主要作用者,却都能理性地看待汉宋之争,并蕴含着经世思想,四库馆臣的理性意识和经世思想,不仅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使得《四库全书》能顺利纂修完成,而且对《四库全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刘凤强
- 关键词:四库馆臣经世思想
- 从赞普到王子:河湟吐蕃“王子”称号新探被引量:1
- 2023年
- 宋金时期河湟吐蕃“王子”称号很受学界关注。关于“王子”是否为王号,国内外学者对此有不少探讨和争论。结合藏汉文献记载,进一步联系吐蕃赞普名号内涵的变化可以看出,“王子”称号是伴随赞普名号的衰弱而出现的,是河湟吐蕃根据当时社会形势为加强统治采取的一项措施。该称号兼具政教双重内涵,反映出当时藏族地区逐渐走向政教合一道路的历史趋势。
- 刘凤强
- 关键词:赞普
- 唐蕃会盟若干问题辨析
- 2023年
- 唐蕃首次会盟时双方各有政治诉求,没有详细划定边界,因此并不存在“闲壤”的规定。开元二年(714),吐蕃要求对边界详加勘定,唐遣解琬前往河源定界,商议将白水至吐蕃界作为“闲壤”。白水并非倒淌河,而是湟水以南的白水河,唐白水军因其而命名。然开元二年吐蕃献盟书后,并没能举行唐蕃第二次会盟,主要原因并非河西九曲之争。按照首次会盟约定,吐蕃要求皇帝亲署誓文,欲行敌国礼,改变以往臣属关系,遭到唐玄宗拒绝,由此引发双方关系的破裂。开元二十一年(733),吐蕃承认臣属关系后,唐蕃赤岭立碑,当时作为汤沐之地的“河西九曲”仍归属吐蕃,将争夺河西九曲作为开元初年唐蕃战争的原因是一种主观臆断,缺乏史料依据,也忽视了礼的政治功能。
- 刘凤强
- 关键词:唐朝
- 论四库全书馆总裁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四库全书馆是清代乾隆时期,为编纂《四库全书》而设置的一个大型修书机构,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都认为总裁在馆中不起多大作用,如郭伯恭说,四库馆中“惟于敏中、金简任职颇为尽力,余多徒拥虚名,画诺而已。”周积明认为,
- 刘凤强米婷
- 关键词:总裁《四库全书》乾隆时期四库馆
- 国内藏族史学史研究述评
- 2017年
- 藏族史学史是整个中华民族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藏族史学史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主要集中在个案论述上,理论总结相对较少,缺乏学术争鸣,对藏文史书挖掘也不够,凡此等等都是我们今后研究需要进一步突破之处。
- 刘凤强
- 关键词:藏族史学史
- 《西域全书》考——兼论《西藏志考》、《西藏志》的编纂问题被引量:13
- 2014年
- 《西域全书》成书于乾隆元年,是清代最早的一部成熟的西藏方志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原抄本不知是否尚存于世,后来的修补本约成书于乾隆七年之际,现藏于南京图书馆。经过对修补本《西域全书》与《西藏志考》、《西藏志》详细对比,本文认为目前所见两种《西藏志考》均是抄自乾隆元年《西域全书》,《西藏志》是理藩院官员在《西域全书》修补本基础上编成,其目的是为编纂《大清一统志》提供材料。
- 刘凤强
- 关键词:《西藏志》